从文宣的角度看派对浪客诸葛村夫(前三集)
*本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全是作者吹牛p瞎扯淡,ky含量极高
时隔多年,终于等来了另一部在我看来很成功的文宣番,上一部是佐贺偶像2,相关小作文也写了,时隔两年了就再写一次吧
首先是日本人特有的穿越,英灵召唤啥的,虽说没用上月球名画有点可惜(不过已经光速出二创了),以及特有的日式吹牛逼,以小见大+背景板buff
不过既然是要从文宣的角度谈,闲篇就扯到这了
首先是第一集,从一个古人的角度看今天对此的评价,很新奇,尤其是那句“这谁?!”光速出圈,一晚上生出来一堆梗图。所以为啥说他们的文宣搞得厉害啊,光第一集就能出梗图了,一下子就出圈,大规模宣传了,还不用花推广费。
比起砸一大堆广告费去宣传一部番剧,我感觉party⭐孔明这个办法更好,在一集中插入一些有意思的桥段,刻意去造梗,但又不会很生硬,只要get到就能带来话题度,而宣发费直接拿去投入到影片制作里,所以这几集看下来经费很充足
然后是故事背景的选择,日本涩谷,一个文娱产业挺不错的地方,至少在片里看着很不错,也是变相宣传了一波旅游。和以往番剧选择在东京不同,东京已经很火了,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如果再选在东京,旅游文宣效益反而不那么大。这有点像我当年看的佐贺偶像2,一部番剧也带动了当地些许旅游业的发展,即使只有1%也足够了(没有数据来源,但就各种报道的反馈来看确实有带动旅游业效益)
在看看party⭐孔明的女主,月见英子,十有八九梗的是黄月英了,至于说外国人能不能get√,评论区应该是有外国三国粉会说的,但能不能让人看到就不知道了。但凡有一个人了解,也许ta也会去看看三国,然后入坑,领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
就像咱们都认识织田信长,但能认识竹中半兵卫的人很少,他也跟孔明差不多,也是信长公请出山来的。但日本输出他们的村长大战文化输出了多少年?少说也得有大半个世纪了,日本战国文化的输出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穿越、性转、ooc的武将身上。如不是前人栽树,后人如何乘凉
想凭着一部番就让所有人都了解三国还是不现实的,文化是潜移默化,深远长久的,越快餐式,越走不远。快餐式文宣短期看起来的效益或许很大,各种二创三创频出,但一过气就无人问津(此类例子不少,自行代入)
所以我还是希望国产动画能越做越好,虽说不能性转、穿越、ooc就是了😅
可能这时候有人就要问“直接做热血战斗燃向的正常片不就好了,没必要搞花里胡哨”
然而这样做很难,因为我们很熟悉我们,所以能接受的了两军阵前武将单挑,十万人看两人打架,能接受兵农分离,能接受废奴制早在公元前就结束了
可一但站在外人的角度,这就是不可理喻的,但人类是有多样性的,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画圈圈,圈圈在40年前就画了,当时一堆人反对,然而过了40年还是有极个别人士反对
(扯到了画圈圈,就谈一谈吧,罕见看不惯的赶紧跳过。)
(任天堂官中前几年才有的,连同官中配音等等一系列玩意一同奉上,以往的基本都只有繁体,为什么现在外国人开始对我们这么好了?还不是因为画了一个又一个圈圈?还不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水平赶美超日了,还不是因为我们已经碾压4v和HK了?自信点,别当舔狗好不好)
动画里对孔明身上穿着以及礼数的考究很到位,人设也不是很ooc,作者是真的很懂三国。而以往的日本三国动画,能做到这么好的寥寥无几,拿战争举例,我们的战争虽说不可能达到八十万打一百万,但两边加起来十万人还是有的。但稍微了解过日本战国史的,就会知道十万人对日本人来说是什么概念了,500人就可以说是大军了,十万就相当于星际大战了,更别提一百万打八十万这种了。所有经常能看到各种漫画里的三国人物,带着寥寥数百人的“大军”参战
但这也是他们牛批的一点,他们也知道人少,但硬是能把画面拍得很宏大,这也是村长大战能拿去吹嘘的资本之一。
party⭐孔明里也出现了几幕三国战争相关的过场图,但并没有营造出一种百万将士战死沙场的壮烈氛围,有点可惜,但也是日本人的通病
然后是选曲,英子这几集唱英文歌最多,一是确实很好听,二来是因为英语是国际语言,如果一个古代中国人会因为日本人唱日文歌感动,虽说没多大问题,但还是感觉十分违和,唱中文也不可能,所以选英文反而没那么违和。而且选的歌也挺好,有一种复古风,毕竟孔明也是老人了(笑)
第三集还带货了个中药,挺好,我写这篇小作文时就在喝中药,确实难喝,也确实好使。但会不会有人在看完后就去整点来喝就不清楚了,日本应该也是有中药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