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的孩子,敲门的父母-青少年抑郁怎么办?
一.我的孩子是抑郁了吗?如何识别?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沮丧悲伤、不高兴、爱发脾气)
兴趣下降(原先感兴趣的事情也不感兴趣了)
快感缺失(在通常会令人愉快的活动中无法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以上核心症状出现2周以上,且每周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这些症状可以是孩子自己报告的,也可以是家长、老师等人观察到的。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相似,但由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阶段等特点,症状存在差异。
轻度:抑郁中观察到注意力缺乏,无价值感和睡眠障碍。
中到重度:抑郁中观察到精神运动性兴奋/迟滞,食欲紊乱和自杀意念/尝试。
在儿童及青少年中,食欲和体重变化,失眠和疲劳较为常见,头痛/腹痛等身体不适较成年人更容易观察到。

二.是什么造成了抑郁?
抑郁是由遗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个体心理因素等共同导致的。由于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孩子们面对着学业压力与竞争,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沉迷网络,社会现象的冲击等都使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情绪问题。

三.家长如何看待青少年抑郁?
误解1:这不是病,是懒,是心理脆弱,无病呻吟。
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会影响情绪、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的疾病,抑郁症不会因为刻意忽视而消失。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误解2:小孩子怎么会得抑郁症呢,他懂什么?
实际上:《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2019-2020》调查显示,24.6%的青少年存在抑郁症状,17.2%的青少年患有轻度抑郁,7.4%的青少年患有重度抑郁。
误解3:每天活蹦乱跳,摇头晃脑,怎么可能是抑郁症?
实际上:儿童青少年经常会试图掩饰症状,呈现出快乐、无忧无虑、不在乎挫折和善于社交的形象,这不等于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被负面情绪困扰。
误解4:我是不称职的家长,孩子抑郁了我却不知道,也帮不上忙。
实际上:孩子患有抑郁症不代表家庭教育的失败,我们仍然可以采取行动改善家庭环境,寻求专业帮助。

四.家长该怎么做?
及时就医,尽早干预,配合医生与心理治疗师工作。
保持自我情绪的平稳,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
多沟通,少说教。与孩子建立更强的联结,保持倾听,表达关心,重视孩子的情绪情感和想法。
接纳孩子,放下病耻感;接纳自己,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真实的父母。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