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论三国时代(二·一) 【高句丽:东明王-故国川王】

2021-11-07 18:09 作者:羲从风娲从云  | 我要投稿

高句丽帝系传承


目录:

1.东扶余体系:

解慕漱:帝乘五龙车下凡

解扶娄:收养金蛙王  迁都伽椰原

金蛙王:优渤水收养柳花夫人

解带素:略

2.高句丽体系:

东明王:优渤水的柳花夫人  卵生高朱蒙  朱蒙养马  解带素田猎起杀心 朱蒙悼水渡淹江  毛屯谷三贤者 卒本川高句丽建国  北上沸流封松让  灭荇人国北沃沮  柳花夫人薨逝  

琉璃王:断剑为信雷利寻父  雉姬与禾姬  扶芬奴计降鲜卑   太子都切入质东扶余  祭天逃猪  迁都国内城  不从谏郏父南逃三韩  逼死解明谢罪黄龙国  无衅豪言折使节  王莽强征句丽兵  攻县衙叛汉自立 如津王子溺死

大武神王:东扶余送双头乌鸦  杀带素灭东扶余  东扶余残部来降  乙豆智计退辽东太守  伐灭盖马国    肃清沸流王残部   好童为谍灭乐浪国  继母为嫌冤杀好童  光武帝收复乐浪

闵中王:闵中摄政

慕本王:人肉坐席 鲁本杀王

国祖大王:太后垂帘听政  修建辽西十城  连盟濊貘入侵玄兔郡   王弟遂成有反心  入侵乐浪带方  禅让王弟遂成

次大王:大杀前朝臣子  明临答夫杀王

新大王:三辞三让坐王位  大赦天下   明临达夫智退公孙度

故国川王:拔奇投降公孙康  大战辽东太守  左可虑谋反  重用乙巴素  设立赈贷制服  汉人避难入句丽


高句丽附近政治势力




1.扶余世系

天帝解慕漱驾驶五龙车降临辽宁讫骨升城【今辽宁本溪桓仁五女山下古城子】,建立北扶余解氏王朝。


解慕漱之后,传位于子解扶娄。解扶娄老而无子,遂祭祀山川鬼神求子。一日外出田猎至鲲渊,远远的看见鲲渊旁一块石头隐隐放光。解扶娄王好奇,命士兵前去查看,士兵把石头翻转过来,发现石头背后有一个通体金色,形状类似青蛙的人类小婴儿。解扶娄王大喜,认为这是山川鬼神赐给自己的孩子。遂收其为养子,取名为金娃。养至成年,又立其为太子。

一日,北扶余的宰相阿弗兰晚上受到老王托梦,称西方即将崛起一个大国。北扶余要避其锋芒,向东迁都为妙。宰相阿弗兰讲这个梦告诉了解扶娄王。解扶娄听从宰相的建议,向东迁都于迦叶原,改国号为东扶余。


2.东明王【高朱蒙】

解扶娄王薨逝后,养子金蛙王继承东扶余的王位。一日,金蛙王出游,在太白山南的优渤水旁发现一个独身游荡的女子。金蛙王上前询问该女子的来历。该女子自言:"我本是河伯之女,名叫柳花夫人。有一日,我与我的群弟出去春游,遇到一个叫做解慕漱的男子,他自称是上界的天帝,诱骗我到了长白山下的鸭绿江,和我私定终身。然后不久后,这个渣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回到家乡,我的父母指责我没有媒人就私定终身,不肯收留我,把我驱赶到这优渤水边流浪。"


金蛙王听说这是自己的国家东扶余的初代国王解慕漱所抛弃的女人。感到十分好奇,就收留该名自称柳花夫人的女子于皇宫,幽禁起来,徐徐观察真假。


不久,柳花夫人的肚子大了起来,产下五升大小的一枚巨蛋。金蛙王把这枚蛋扔到猪圈里,猪也不吃。于是又把他拿回来,试图用剑剖开这枚蛋,研究研究里面是什么东西。无奈这枚蛋无比坚硬,连剑也剖不开。金蛙王没有办法,只好把这枚蛋还给了柳花夫人。


柳花夫人于是用棉被覆盖这枚巨蛋,放在温暖的地方孵化。不久从蛋中孵化出一个男婴。金蛙王以为神异,遂收其为养子。这个小男孩,年方七岁,就十分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虽神箭手不能及。扶余语称呼擅长射箭的人为"朱蒙",金蛙王于是给这个小男孩起名为解朱蒙。


金蛙王自己生了七个儿子,和解朱蒙在一起游戏长大。他们的能力都不如解朱蒙。金蛙王的太子解带素于是对解朱蒙心生嫉妒,向金蛙王进谗言:"解朱蒙不是人类生的,恐怕是个妖怪,他能力又出众,留着他,迟早是个祸害,不如杀了他"。金蛙王不听,认为这不过是小孩子游戏玩输了之后的愤恨之言,但是金蛙王疼爱太子,于是对解朱蒙做了象征性的惩罚,惩罚解朱蒙去马厩养马。


解朱蒙养马养久了,就善于辨别好马和劣马。朱蒙故意的给骏马喂很少的食物,使得骏马长得很枯瘦。又给劣马喂很多食物,把劣马养得又肥又胖。金蛙王喜爱又肥又壮的马,就把这些又肥又壮的劣马留给自己用,把那些看上去很瘦很差的骏马赐给了解朱蒙。


有一日,金蛙王又外出田猎,让王子们比赛射箭打猎,看谁的猎物多。大王子解带素买通仆人,故意给解朱蒙使坏,分给解朱蒙的箭头都是又小又坏。没想到,解朱蒙凭借这些劣等的装备,任然获得了最多的猎物。


从此,太子解带素的杀心更加重了,金蛙王不肯杀解朱蒙,那就自己动手。解朱蒙的母亲柳花夫人提前知道了太子的阴谋,就暗中告诉朱蒙太子要杀他,让自己的儿子快逃。


解朱蒙于是带了自己的好友乌伊,摩离,郏父三人一同西逃。逃到长白山一代,浩浩荡荡的淹水【鸭绿江东北段】阻挡了去路,没有桥梁可通,后面太子的追兵又马上赶上来了。解朱蒙于是对着河水祷告:"我本是天帝的儿子,河伯的外孙,如今你是河神,我外公也是河神,看在同为河神的面子上,你就救我一救吧"。话音刚落,水中的鱼鳖就集结成桥。朱蒙和他的朋友们踏上桥快速来到对岸。等追兵来到岸边,鱼鳖又散去,追兵无桥没法追过去,只能望洋兴叹。


朱蒙渡过鸭绿江,来到毛屯谷【今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区境内】,看到三个老者在河边钓鱼。一个穿麻衣,一个穿衲衣【打补丁的破布衣服】,一个穿水藻制作的衣服。朱蒙询问三者姓名,三人俱无姓,麻衣者名再思,衲衣者名武骨,藻衣者名默居。朱蒙于是给三人赐姓克,仲室,少室三姓。于是克再思,仲室武骨,少室默居三人效忠朱蒙,加入朱蒙的团体。


一行人来到卒本川下【今辽宁本溪桓仁】,见此地土地肥沃,就想在此处建国。但是没有钱,就在沸流水【今浑江】旁建造一个草屋充当皇宫。建国号为高句丽,在扶余土语中,高意思是光明,句丽意为太阳。解朱蒙因此以国为姓,改名为高朱蒙。【后世给高朱蒙谥号为东明王,之所以叫东明王,是取高姓光明耀眼之意】


这时候,正处于汉代,高句丽国处于汉玄兔郡的统治之下。玄兔郡的郡所设置有汉军,对整个玄兔郡的夷民进行羁糜统治。所谓的羁糜统治,和秦代的辽东外缴类似,主要是汉人册封夷人酋长。然后要求夷人酋长出兵协助汉人一同抵抗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之类的。

具体到高句丽这个地方,高句丽的夷民高朱蒙自立为王,但对于玄兔郡的郡守来说,所谓的高句丽国只是相当于玄兔郡境内的一个土司,藩王,酋长。而玄兔郡守受汉天子命,册封高句丽国王为高句丽县候,高朱蒙作为高句丽县候服从玄兔郡守的羁糜统治。

在玄兔境内,有类似高句丽这样的大大小小土司邦国数百个。处于半独立状态,有时候服从汉军,有时候反叛。在汉人眼里,他们是服从汉天子的夷人酋长。但在他们自己眼里,他们是独立一方的国王,只是接受了汉天子的封号而已。就这样,玄兔形成了郡守居中,邦国四处开花的情形。汉人的势力和夷民建立的邦国犬牙交错。

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高句丽逐渐脱颖而出,实力变得巨大,从一个地方的羁糜统治下的酋长,成长为雄极一时的大帝国,逐渐有了反叛玄兔,乃至直接和中原叫板的实力。


这一年高朱蒙22岁,随着高句丽建国,不同的势利逐渐来投靠高句丽。高句丽的国土连接着异族靺鞨的地盘。高句丽恐怕靺鞨来劫掠他。就主动出兵讨伐,把靺鞨人打怕了,主动向高句丽称臣。


朱蒙老是看到沸流水中有菜叶飘下,于是猜测沸流水上游有人居住,有国家的存在。朱蒙借着打猎的机会,顺流而上,找到了一个叫做沸流国的国家【在今吉林浑江旁】。沸流国的国王松让听说来了客人,主动出来相见说"寡人长久的居住在穷乡僻壤,不能见到有才有德的君子,今天幸运能见到您,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的人士?"。朱蒙回答自己乃是天帝之子,河伯之外孙,高句丽之国王。沸流国国王说"我家世世代代在此处做国王,此处国小,容不下两个国王,听说您刚刚建国,不如让你的国家做我的附庸可好?"。高朱蒙大怒,于是和沸流国国王争论,又比较武艺。沸流国王不能敌。于是向高句丽称臣。


朱蒙册封沸流国王松让。改沸流国为"多勿都国"。又取了松让的女子为妻子,和多勿都国结下丈婿之友谊。


朱蒙回到卒本川,修建宫殿,扩充国都。又下令灭了太白山东南的荇人国【今朝鲜东南部】。又出兵讨伐北沃沮,在北沃沮建立城市。


朱蒙35岁那年,滞留在东扶余国的太后柳花夫人去世。金蛙王对柳花夫人使用国葬。并建立神庙祭祀柳花夫人。朱蒙感恩金蛙王的恩德,派人向金蛙王送去礼物。


5年后,高朱蒙病逝。年40岁。国人上谥号为东明圣王。


3.琉璃王【又名类利王,孺留王,名解类利】

当年高朱蒙滞留东扶余的时候,曾经在东扶余娶妻礼氏夫人。礼氏夫人身怀有孕,恰好东扶余太子解带素意图谋杀高朱蒙。高朱蒙仓皇出逃,留下礼氏夫人和老母亲柳花夫人在东扶余。


不久,礼氏夫人产下一名男婴,取名解类利。解类利幼年和小伙伴一起去田间地头拿弹弓打小麻雀玩。不小心打碎了在井边打水的老妇人的瓦罐。气的老妇人破口大骂"真是一个没有爹的野孩子,这样的顽皮没人叫养"。


解类利感到十分羞耻,就跑回家问礼氏夫人,自己的爸爸是谁?礼氏夫人告诉解类利:你的父亲不是普通人,他本事超群,被国内的人不容,于是逃到南方,建立了一个国家,当了国王。他有的时候,曾经向我交代,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就叫他去村头七棱石的松树下找一个宝贝。这个宝贝是信物,让我们的孩子拿着信物来找我,我就知道这是我的亲生儿。"解类利大喜,跑到松树下,掘地三尺,挖出一枚断了的宝剑。解类利把他当做父亲的遗物奉为至宝。


眨眼之间,解类利就长成了18岁的小伙子。他拿着断了的宝剑,和自己的三个小伙伴屋智,句邹,都祖三人,踏上当年父亲的旧路,翻越鸭绿江,来到卒本川,见到父亲高朱蒙,将宝剑承上。高朱蒙大喜,拿出断剑的另外一半,和解类利拿来的短剑拼在一起,严丝合缝,合为一剑。朱蒙确认这是自己的亲儿子,就立其为太子。没过几个月,朱蒙就去世了,解类利继承王位。号琉璃王。


琉璃王为了加强和沸流国的联系,又取沸流国国王多勿都候松让的女儿松氏为妻子。过门没三年,松氏就生病而死。琉璃王于是又取了两名妻子,一名叫做禾姬,是本土的貊人。一名叫做雉姬,是汉家女。琉璃王为两位妃子修建了东西二宫分别居住。有一回,琉璃王外出箕山打猎【箕子之山,长白山的一个山头】。留在国都的禾姬和雉姬就吵了起来。禾姬怒骂雉姬"你本是低贱的汉家女,怎么敢对我如此无礼?"。雉姬是个要面子的人,受到禾姬的羞辱,羞愤的骑着马逃离高句丽。然而琉璃王独独宠爱禾姬,一回到王宫,听说雉姬跑了,赶忙跨上马去追妻。雉姬不肯回去,骑着马一路东行,琉璃王就追了一路,讨好认错。雉姬固执得不肯和好。琉璃王追累了,坐在树底下,正好一堆黄鹂飞过,琉璃王想起了汉人诗经中诗句,于是用汉语作诗一首:"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雉姬听了琉璃王模仿汉人作诗的笨拙模样,破涕为笑。和琉璃王和好,又回到了高句丽国都。

虽然高句丽只是汉人玄兔郡所羁糜统治的属国,汉人之文化较之于貊人,是先进千万倍的。但是禾姬作为本土的貊人贵族,在一个全是貊人的环境中,对作为汉人的雉姬口出"你这个低贱的汉家女",这样的侮辱之语,也是不难理解的。就如同嫁到非洲贵族家庭的汉女,也会被非洲家庭本土的大老婆羞辱,殴打和歧视是同一个道理。

在诗经中,黄鹂鸟表示哀伤和渴望回归故乡的意思。此处琉璃王模仿诗经以四言成诗,逗来自汉地的雉姬开心。这说明琉璃王本人至少是熟悉汉文化,并且熟读四书五经的。因为貊人贵族自古作为辽东外缴服务于汉人抗击匈奴,所以貊人番邦的酋长们也是有一定汉文化修养的。但是诗经里的诗,对于汉代古人来说,也已经是过时的,老旧的经典。诗经里的诗歌多是四言,而当时汉代流行的是五言诗,四言已经不流行了。这就好像一个外国男友为了哄中国女朋友开心,故意模仿邓丽君时代的歌编了一首歌哄女友开心是一样的,所以说其蹩脚。


29岁那年,解类利蓄意讨伐鲜卑。他对臣下说:鲜卑人倚仗着他们那边地形险要,不肯和我国和亲。动不动就跑来打劫。是我国最大的忧患。有谁能替寡人消除这个忧患,我必定大大的赏赐于他。

臣下扶芬奴出来说:鲜卑,地形险要。鲜卑人没脑子,但却有一腔子的武勇,和他们搞武斗搞不过只能智取。

解类利问:那该怎么做呢?

扶芬奴说:应当派人去实行反间计,混入鲜卑人中,散播高句丽弱小,不堪一击的消息。这样鲜卑人就会看轻我们高句丽。大王就派出老弱军队出去和鲜卑挑衅。而我就率领精兵埋伏在鲜卑国都旁的山中。鲜卑人看轻我国,必然举国去追杀我国的老弱军队。我率领的精兵,就乘机进入城内,把城门一关,不让鲜卑人进城。大王再率领其他精兵,乘乱掩杀进不了城的鲜卑人。

解类利如计而行,鲜卑人首尾受敌。果然投降高句丽。解类利因此大大的赏赐扶芬奴。

扶芬奴的兵法用的十分熟练,当年后羿取代夏朝的皇帝太康,就是使用这条计策。可惜鲜卑人不读史书。


高句丽国打败了鲜卑,成为了西部的一个崛起势利。于此同时,东扶余的金蛙王薨逝了,传位给了当年要诛杀高朱蒙的太子解带素。解带素听说高句丽在西部崛起,于是派遣使节出使高句丽行聘礼,试图和高句丽结交。临走时,扶余还提了一个过分的要求,要让高句丽的太子都切去东扶余当人质。高句丽惧怕东扶余国力强大,就让都切去入质。结果都切是个胆小鬼,半路逃跑了。

东扶余见高句丽的人质没有过来,就发动了五万军队去讨伐高句丽,结果遇到了东北寒冷的冬天,只好作罢。



39岁那年,按照周礼,孟春三月,当用猪郊祭上天。结果用来祭祀的猪还不想死,🐷是自由的,于是它逃跑了。琉璃王大怒,派遣托利,斯卑两位养猪人前去逮捕逃逸的🐷。两人到达长屋的沼泽中,顺利找到了猪。为了防止猪再次逃跑,两位养猪人割断了猪的手筋,脚筋。把这只断了手脚的猪送到琉璃王面前。做为熟读周礼的琉璃王,看到这个场景震怒"这是用来祭天的尊贵的野兽,你们岂敢随随便便就挑断他的脚筋,how dare you!😡"。两位养猪人一脸懵逼,他们打哪里知道这祭天的规矩去。于是两位养猪人不明不白的就被琉璃王砍了头。这一年,琉璃王得了重病,怎么也看不好,于是询问巫师的意见,巫师说,这是冤死的托利,斯卑二人的鬼魂作祟。于是琉璃王亲自祭祀两人,向他们道歉,病才渐渐好了。


第二年,又是一年祭天日,猪圈里的🐷他又双叒叕逃跑了。这次琉璃王派养猪人【官名掌牲】薛支前去追猪。到了国内地方的慰那岩一代终于找到了猪。这次薛支吸取了两位前任被砍头的教训,没有冒犯这位尊贵的祭天之猪,而是把猪寄养在国内地方的一户老百姓家中。自己跑回首都卒本城覆命。他对国王说"臣追猪追到慰那岩,偶然发现那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大王如果迁都到那里,不仅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战争,而且老百姓也能生活得更富裕。"


琉璃王把薛支的话放在心上,过了几个月就去慰那岩实际考察。发现此地果然地势险要,土地肥沃。于是他册封了当地的贵族沙勿,赐姓氏为位。在当地建立大城市国内城,并建设附属小城慰那岩城。做完这些,琉璃王就放弃了旧都卒本城【辽宁本溪桓仁】,迁都到国内城中【今吉林吉安】。


刚迁都的两个月内,琉璃王心情非常好。他是一个喜欢打猎的人,为了庆祝迁都,琉璃王决定好好奖赏一下自己。于是他出走质山,一连打了五天五夜的猎。国家才刚迁都,国王却不知所踪一连五天,急坏了宫里人。琉璃王开开心心的打完猎回到宫中,却迎来了先王留下的老臣郏父的一顿数落:大王才刚迁都,老百姓还没安定,正是要勤政努力的时候,大王却出去玩,玩到人影都看不到,您如果不好好改过自新,先王留下的产业恐怕要给你败光了。琉璃王40多岁的人,还要遭受到来自先王老臣的训斥,感觉面子上挂不住,恼羞成怒,罢免了郏父的官职。郏父也是个宁折不弯的人,愤恨之下南逃三韩地。


41岁,前太子都切死了,于是改立解明为太子。委任部分政事于解明,从此更加放飞自我,沉迷打猎,无法自拔。有一次,琉璃王又在箕山打猎,遇到一个腋下长着羽毛的奇人。琉璃王很欢喜,赐姓为羽氏,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解明太子镇守旧都城讫骨升城。黄龙国的国王听说太子解明射箭很厉害,就派人送来一把强弓。解明当着使者的面轻轻松松就把这把弓箭拉断了。还当面嘲讽使者说:不是我力气大,实在是你们国家的弓箭质量太差了。琉璃王听说这件事情勃然大怒。派遣使者去黄龙国说:我的儿子不孝,违背我的意思侮辱贵国的使者,这本不是本王的意思,请贵国派人杀了我的这个不孝子吧。黄龙国一听,哎,盛情难却,那我就从了琉璃王吧。于是发出帖子邀请太子解明赴宴,企图在宴会上杀死解明。解明的谋士也不是傻子,看穿了黄龙国的阴谋,劝阻解明说:前次,刚刚羞辱了黄龙国的使者,他们马上派人来请您赴宴,恐怕居心叵测。可惜,解明是个二傻子,根本不把谋士的话放在心上,说:"人各有命,老天要是让我死,我逃也逃不掉,老天不让我死,他区区黄龙国又怎么杀得了我"。于是慷慨赴宴。结果黄龙国一看解明人物武勇,愣是吓得没敢动手,又把解明放回来了。虽然黄龙国饶恕了解明,但是解明的亲爹琉璃王却不肯放过解明,派人写了一封信给镇守旧都卒本城的解明,对他一顿数落说:孤王迁都新都国内城,就是为了扩充高句丽的国力,安邦定国。你作为太子,不肯跟随老爹我经营新都,一直宅在旧都玩泥巴就不说了。你还自峙有膀子力气,擅自侮辱领国的使者,给老爹我四处在外面树敌,就没见过你这么不孝的儿子,我赐给你一把短剑,你自己了断自己吧。"

解明看到信,当即决定伏剑自杀。他的谋士长了个心眼撒谎劝解明说:琉璃王陛下才刚死了太子,所以才封您做太子,眼下这个节骨眼上,他怎么会轻易的赐死你了,这一定是黄龙国的阴谋。解明回答说:先前,黄龙国的使者送给我弓箭,我恐怕他们国家轻视我国,才故意折断弓箭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没想到这件事情触怒了父王,现在父王认为我不孝,要赐死我,做儿子的怎么能不听从。但是武人有武人的死法"。于是解明跨上马,跑到开阔的东原,把一杆红银枪插在山壁上,骑着马,冲向山壁,让红樱枪插入自己的胸膛而死。死时21岁。

解明算得上是个响当当的汉子,却也是个又有勇无谋的莽夫。琉璃王虽然沉迷打猎无法自拔,但绝对不是个昏君。该做事情的时候,他总是能杀伐决断拿捏的很到位,一直是人间清醒。诛杀解明向黄龙国谢罪,在当时高句丽极端弱小的情况下,虽然看上去十分无情,但对于处于国王位置的人来说,是十分贤明的判断。


解明死,改立解无衅为太子。一时,东扶余解带素王送来国书,国书中说:孤的父亲金蛙王同贵国的先王东明王是十分要好的,而贵国的东明王背弃金蛙王的养育之恩,拐跑扶余国的臣民跑到高句丽建立国家,这孤就不说了。只是人有长幼,国也同样如此,希望贵国能以小辈侍奉长辈的礼仪侍奉东扶余,这样孤可保证贵国的安全。否则的话,贵国的安危就不好说了。"琉璃王接到这封信,很气,但是气归气,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按照高句丽目前的实力,是没办法挑战东扶余的,只能低声下气的同意东扶余的无理要求,待日后卧薪尝胆,徐图自强。于是写了一封回信:"小君琉璃,乃是在穷乡僻壤的寡君,不曾通晓什么礼仪,现在承蒙大王教给我这个见识短浅的人礼仪之道,小君我怎么敢不听命侍奉您呢"。当时太子,年幼的无衅王听说这样丧权辱国的回信,十分恼怒,于是自己跑去见东扶余的使者,对使者说:"我高句丽的始祖,乃是天帝的儿子,河伯的外孙,贤德而武勇。当年是贵国的大王嫉恨贤才,向祖王【指东扶余的金蛙王】进谗言,诬陷逼迫我国始祖去养马。现在贵国大王不说为当年的不愉快向我国道歉,反而自峙实力强大,就侮辱我国。请使者先生回去转告你家的大王:现在你们国家的鸡蛋已经垒在一起了,大王如果不把鸡蛋打破,我们高句丽会侍奉您的,您如果把鸡蛋打破,那时候可就不一定了。"【太子无衅的话化用自中国累卵之危的典故,意思是东扶余多行不义,就像垒起来的鸡蛋,自身岌岌可危。如果你东扶余改过自新,保持强大,高句丽没办法只能屈服于你,但是你如果继续行不义,自己把自己的国家搞乱了,那时候别怪高句丽不客气

使者很感慨太子无衅的一番话。于是把琉璃王客气的回信,以及太子无衅不客气的话通通带回给了东扶余的解带素王。解带素听了一长串使者复述的太子无衅的话,沉默半响,然后问:"嗷,什么意思?没听懂。🤔"。原来东扶余本身是貊人本土化比较重的邦国,对汉文化没什么了解,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听不懂无衅的这番引经据典也是很正常。最后询问满朝文物,才算找出一个见多识广的老年人,告诉解带素危如累卵的典故。虽然弄懂了意思,但是毕竟琉璃王态度比较诚恳,无衅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子,扶余也没有追究。


47岁那年,江上有红色的青蛙和黑色的青蛙搏斗。红色的青蛙赢了。当时的高句丽巫师认为,北方属水,水为黑色,代表东扶余。南方属火,火为红色,代表高句丽。这个异相代表高句丽将会吞并东扶余。


48岁那年,新朝王莽调遣貊人军队抗击匈奴。前面我们说过,高句丽只是玄兔郡下听从玄兔郡的一个酋邦,被汉朝封为高句丽县候。汉人之所以要笼络这些夷人贵族,是想要让这些夷人充当辽东外缴,作为抗击匈奴最前线的炮灰。因此,王莽抗击匈奴,从貊人群体里抽壮丁是很自然的事情。

王莽到高句丽国抽壮丁,高句丽国王自然不能说什么,可是这些被抽的壮丁不乐意,因为和匈奴和亲以来,已经很久没有战事了,这些貊人不愿意为了汉人送死,跑到边关塞外,还没接触匈奴人,就率先哗变,反过来攻击汉人军队了。辽西府的府尹田谭亲自率领人去追击这些高句丽貊人逃兵,反而被这些逃兵集体弄死了。于是,辽西府和玄兔郡的长官们就像吃了炸药一样,纷纷写信给琉璃王,一顿臭骂,把貊人哗变的锅全部怪罪到了琉璃王头上。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为琉璃王说好话,比如严尤,他上奏王莽说:"貊人土著是值得拉拢的势利,如今出了这件事情,应该派洲郡上的长官好好的送点礼物安慰安慰哄一下,让貊人的土君,自己去料理这些哗变的士兵,不应该全部怪罪到土君的头上,您这样责怪了,恐怕高句丽国整体反叛。匈奴未平。貊类里面,濊貘和东扶余本来就不太爱听调遣,如今再丧失了高句丽的民心,日后东北恐怕不太平了"。王莽不听,仍旧派遣将军大军压境,对高句丽兴师问罪。高句丽派兵抵抗,汉军势如破竹,斩杀主将延丕【汉书里说的候邹】,班师回朝。

听说汉军赢了,王莽的心情多云转晴。但仍然觉得有点余气未消,觉得你这个高句丽,太不听话,高什么高,别叫高了,叫下吧。于是下令改封高句丽国王为下句丽候,以示羞辱,并在全国公示三天,以求让高句丽国王当场社死。王莽这么做,虽然自己爽了,但是从此高句丽就走上反叛之路,变成了反汉势利,此后高句丽国屡次以游击的形式开始不断骚扰玄兔郡,侵犯汉人边疆。


琉璃王刚刚被汉军蹂躏一通,隔壁的扶余王趁火打劫,马上发兵入侵。这时候的无衅已经长大,于是率领军队抵抗扶余入侵。无衅熟练使用兵法,埋伏军队在峡谷中,打得扶余人措手不及,把扶余军队尽数屠戮于山谷中。


有了战胜扶余的军功,琉璃王开始正式把军国大事委托给太子无衅。第二年,琉璃王派遣将军乌伊,摩离讨伐梁貊【貊人,和高句丽同民族】,灭其国。同年,又出兵讨伐汉人设置的高句丽县。除灭高句丽县。

这个高句丽县是设置在高句丽国国土上,用来监视高句丽本土貊人的政治机关,里面都是汉人官僚,和高句丽国王协同统治高句丽国土。他是玄兔郡的下属机构,直接归属玄兔郡管辖,和高句丽国王平级。



琉璃王55岁的时候,他最疼爱的四王子解如津,在河边玩水的时候,一不小心淹死了。琉璃王悲痛成疾,不久就死了。死后谥号琉璃明王。



3.大武神王【大无衅王】33年

  琉璃王第三子,扶余名无衅【汉语音译】根据读音加汉谥为大武神王【武神和无衅同音】,是多勿国王松让的外孙。

  继位第3年,设置东明王庙,祭祀东明王高朱蒙。

  这一年,东扶余的国王解带素获得一只长着两个头的红色乌鸦。东扶余的巫师对国王说"乌鸦本来是黑色,这只乌鸦却是红色的,并且还有两个头,这是两个国家融合的召头,预示着大王即将吞并高句丽"。东扶余王听了很高兴,决定把这只鸟送给高句丽的大武神王炫耀一番。大武神王收到这只鸟,回了一封信讽刺东扶余国王说"依据易经,黑色象征水,象征北方,是高句丽的代表色。红色象征火,代表南方,是东扶余的代表色。这本来是昭示高句丽的国土将变为东扶余的召头,而您却将这象征东扶余国土的红色乌鸦送给我,不就代表着要将东扶余拱手让给高句丽吗?如此一来,你我二人之间,谁存谁亡,倒还不一定了"

  第四年十月,大武神王出兵讨伐东扶余。军队停泊在沸流河上,望见远处的瀑布边有一个女人坐在一口大锅里面漂浮在河上。大武神王赶紧派人前去查看,等来到进前,发现女人不见了,只剩下一口大锅。这口大锅有个奇特之处,不用点火,只要把米放进去就能把饭煮熟。高句丽军队因此用这口锅煮饭,饱食一军。

  到了第二天,有个男的找来,自称是昨天那个女子的哥哥。他说"大王昨天捡到的锅本是我的妹妹的东西,既然被大王得到了,我也不好意思要回,请让我背着锅和大王一起讨伐东扶余吧"。

  军队行进到利勿林,夜间留宿,听见刀兵之声。第二天,入林查看,发现很多刀剑兵车。大武神王令人收为自己用,向天拜谢。突然看见天上漂浮着一个身长二米的瘦高之人,面色惨白,两眼能发光。此人自称是北冥【今西伯利亚】人士,名叫怪由。听说大武神王讨伐东扶余,想要一同前行。亲自砍下东扶余国王的头。大武神王收其为己用。

  第二年,高句丽军队到达东扶余国边界。当地多沼泽,大武神王选择平地安营扎寨。东扶余举国应战。东扶余王奔马上前不料,马陷泥中。大武神王赶忙呼喊怪由上前。怪由一剑斩下扶余王首级。

  扶余王虽然死了,但是扶余军队任然不退却,越战越勇。把高句丽军队里三层,外三层围困了起来。大武神王眼看粮尽兵穷,十分忧虑的祷告上天。不久,天降大雾七天,伸手不见五指。大武神王命人制作稻草人作为疑兵放在营门外。自己率领军队从小路逃走。一路逃回高句丽。回到高句丽,大武神王设宴安抚老兵,自我谴责"朕没有考虑周全,轻率的讨伐东扶余,虽然杀了扶余的国王,却没有灭了他的国家,我军损失惨重,这是寡人之过。"

  于此同时,在东扶余方面,由于扶余王解带素死了,群龙无首。残余势力分为两支。第一支,解带素的王弟携带100多残兵到达鸭谷,打败了当地的国王海头王,霸占其国土,自称曷思王。

  第二支,留守国都的解带素的堂弟。携带东扶余国土投降高句丽。高句丽王赐其姓络。

  这一年,北冥人怪由病死。大武神王为了纪念怪由伐扶余的功德,让人把他归葬北冥,派遣使者暗示祭祀怪由。

  

  吞并东扶余之后,大武神王进一步武力扩张。封乙豆智为左辅,松屋勾为右辅。讨伐盖马国,杀掉其国王,吞并其土地。盖马国的邻国苟茶国惧怕高句丽的武力,纳土来降。

这个盖马国就是如今朝鲜的盖马高原。


  高句丽的频繁活动,惊动了汉朝的辽东太守。辽东太守发动大军讨伐高句丽。大武神王忙向右辅松屋勾询问应战的对策。松屋勾说"臣听说,有德行的人会越来越昌盛,有倚仗武力的人会越来越衰落。如今汉朝国内饥荒遍地,盗贼峰起,他讨伐我高句丽也没有名头。我认为这件事情必定不是汉朝天子的主意,而是守辽东的边将为了贪功好利,隐瞒汉朝天子,擅自侵犯我国。他这样做不合天时,人和。我军占据地利,一定能击破辽东军队。"而左辅乙豆智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汉军远道而来,锐不可当。陛下可以做的就是闭城不出,等到汉军粮尽,再出兵攻击,一定能击退。"

  

  大武神王采纳了乙豆智的计策,躲入慰那岩城中,坚守不出。守了几个月。高句丽就弹尽粮绝,而对面的汉军却丝毫没有疲惫的迹象,依旧粮草充足。大武神王无奈的垂问乙豆智"朕听从了你的计策,可是眼下看来,形势对高句丽不利,怕是守不下去,这可怎么办呢?"乙豆智说"汉军看我们这边的地形,以岩石为主,料定我们这里没有水源,所以才敢长期围困。陛下不如取一些鲤鱼用水草包裹着,加上点酒假意向汉军赔罪,让汉军误以为我们这里水源充沛。"

  大武神王依言而行,写了封信给汉军"罪王愚昧,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天朝上国。导致将军率领百万军队讨伐,在这穷乡僻壤受苦。寡人特向将军赔罪,献上鲤鱼与美酒,聊表寸心"。

  汉军看到鲤鱼,误以为高句丽水源充沛,认为长围下去没有结果,于是决定撤退。临走,修书一封给大武神王"我天朝皇帝听说大王不恭,于是派遣愚将军我出大军讨伐。向大王问罪。可是昨天一封来信,大王言辞恭顺,丝毫没有冒犯之意,可见,说大王不恭想来是小人的谗言。将军我少不得将大王您的忠心上表给大王天子,不令好人蒙冤。"

  

  

  汉军撤退后,大武神王开始料理国内事务。当年先王雷利王和沸流王,温祚王夺嫡争位。沸流温祚南逃建立百济国。而留下的沸流王的三部长官仇都,逸勾,焚求并未谋反并且还是东明王时期的旧臣。因此雷利王一朝始终没有清算三人。大武神王在位后,借口三人强抢民女,杀人越货。贬三人为庶民。派遣南部使者邹素代替三人为部长。

  邹素到任第一天。三人亲自拜谒忏悔"我们三个人,犯了王法,十分愧疚,希望大人绕过我们,让我们改过自新。"邹素赶忙回答"三位不必如此,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怎么可能不原谅你们呢"。于是四人结为好友。 

  当时,大武神王的儿子好童天性喜欢游历四方。这一日,好童正游历东沃沮,拜访东沃沮的国王。恰好这个时候,乐浪国的国王【原来是东汉乐浪郡,统治松弛后,当地汉军叛汉自立,建立乐浪国,国王姓崔】。也途径沃沮。两人相遇,乐浪国的国王崔理见好童面容英俊,气度非但。于是对好童说"寡人看阁下的容貌,不是一般人。你是不是北国高句丽的王子啊"。于是,乐浪国王携带好童回到乐浪国,把自己的女儿崔氏女嫁给了好童。

  好童在乐浪国待了几年,了解到乐浪国有一宝物,称为自鸣鼓。这个宝物每当有敌国要入侵乐浪,他就会自行响起,以提醒乐浪人提前准备。

  好童逃回高句丽,又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妻子崔氏女说"我如今和你诀别,你如果想和我和好,就去国库中,暗暗的把自鸣鼓割破,如此一来,我便和你重修旧好。"崔氏女喜爱好童,只得听从好童,半夜潜入府库,割破自鸣鼓,回报好童。好童于是劝大武神王偷袭乐浪国。因为自鸣鼓坏了,乐浪国王没有准备,高句丽就大军压境,乐浪王查明原委,杀了崔氏女,开城投降。

  好童容貌姣好,本来就受到大武神王的宠爱。此次破乐浪有功。大武神王的嫡后恐怕好童将来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于是向大武神王进谗言,说"这个好童,屡次三番轻薄于我,并且他的舅爷是已经灭亡的东扶余的遗民曷思王,恐怕他要联合扶余遗民有反叛之心。"

  大武神王不以为意说"好童不是你生的,你就败坏他的名声,这样可不是为人母的气度。"

  嫡后哭着说"大王不要不信,请您暗中观察好童的行为。"如此,大武神王也起了疑心。宣召好童询问是否有此事。好童默不作声不肯回答。大武神王于是将其收押治罪。有人问好童,你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呢?好童回答"我若替自己解释,就显得主母坏,增加父亲的忧虑,这样称不上孝顺"。于是好童在狱中伏剑自杀。

  好童死后,大武神王确立嫡后之子解忧为太子,让太子携带使节访问汉光武帝。

  7年后,汉光武帝大举进兵讨伐高句丽,打下原乐浪国属地,任然设置乐浪郡。同年十月。大武神王去世。

  

  

  

4.闵中王 【邑朱王】 5

  是大武神王的弟弟,扶余名邑朱,和闵中同音,故称闵中王。因为太子解忧年幼,所以作为叔叔摄王位。在位无事。

  

5.慕本王【解爱娄,解忧】  6

  大武神王的太子。扶余名解爱娄,汉名解忧。继位时正当少年。暴虐无道。饮食起居不喜欢坐在凳子上,坐一定要坐在活人身上。躺一定要躺在活人膝盖上。他身边的侍卫经常被迫做他的人肉座椅。人肉座椅不能动,一旦动了,慕本王就会拿剑杀了侍卫。

  臣子们进谏慕本王不要如此残暴,慕本王就拿弓箭当朝射杀大臣。

  在位第六年,有一名叫鲁本的侍卫被选为人肉座椅,一天人肉座椅做下来,鲁本苦不堪言。因其惧怕将来身体抖动被慕本王杀害,于是藏刀于袖中,乘着服侍慕本王的时候,一刀将其杀害。

  

  

6.国祖大王【解宫】94

  扶余名解于漱,汉名解宫。是琉璃王的嫡孙。因为慕本王被杀,留下的孩子尚是婴儿。国人于是迎接贤能的解宫担任新的国王,时年七岁。史称国祖大王。

  国祖大王刚生下来就张着眼睛【普通婴儿都是闭着眼睛的】,年纪很小就十分聪明。继位之后,由国祖大王的母亲垂帘听政。

  国祖大王时期,修建辽西十城,抵御汉人。灭掉了东沃沮。东扶余残部的曷思王前来投降。

  国祖大王在位第66年的时候,联合濊貘共同入侵汉朝玄兔郡。幽州刺史冯焕和辽东太守蔡风联合应战,杀得濊貘大败而归。国祖大王的弟弟遂成假意投降汉军,暗中占据有利地形,大举围困玄兔城,试图放火焚烧玄兔城,屠杀当地2000余人。

  于此同时,国祖大王联合鲜卑军队攻打辽东。辽东太守蔡风自救不暇,急忙回师救辽,半路遭遇高句丽军队埋伏,突围而出。

  国祖大王攻玄兔不顺,于是回到扶余故地,祭祀高句丽的国母柳花夫人,祈求战争胜利。他联合扶余王【已经投降高句丽,作为高句丽的封臣而存在】,濊貘的残军和王弟遂成会师,企图攻破玄兔城。最终被汉军大举挫败。

  战后,虽然失败,遂成任然地位加深,得以参与政事。一次,遂成正在倭山打猎,猎后开酒宴。宴会后,一位叫弥儒的于台【高句丽官职】就劝说遂成说"当年幕本王被刺杀,太子年幼。百官商议推举慕本王的叔叔王子再思担任国王,可是在思王子却以自己年纪太老为理由推辞,推荐国祖大王担任国王,这是因为国祖大王和慕本王互为堂兄弟,再思王子想要给高句丽树立兄终弟及的传统。如今国祖大王已经70多岁高龄,却没有丝毫让位给您的打算,那么您就不得不为自己谋划谋划了。"遂成假意推辞说"继承王位的一定要是大王的嫡子,如今大王虽然年纪大了,他的嫡子还活着呢,我怎么敢呢"。弥儒就说"贤能的弟弟继承哥哥,这是上古就有的惯例。"遂成笑而不语。从此,左辅沛者  穆度娄就知道遂成有反叛的异心,从此称病不出。


遂成为了隐藏自己的异心,假装沉迷打猎无法自拔。一连出去五天打猎不回家。遂成的弟弟伯固就劝他:哥哥位极人臣,就该为陛下分忧解难,如今天天吃喝玩乐,我实在很担心哥哥。遂成回答说:天下之人,奋斗一生,跑到很高的位置,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吗?我如今到了这个位置,不吃喝玩乐都对不起自己。


国祖大王90多岁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豹子咬断了老虎的尾巴。就询问解梦人,这是什么意思。解梦人说:老虎象征大王,这预示着王弟中即将有人反叛大王。国祖大王听了很不开心,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右辅高福章,高福章安慰国祖大王:大王多行善事,不好的事情一定能转危为安。"


国祖大王94岁时,遂成在倭山打猎,聚集自己的党羽说:"国祖大王这个老不死的,再怎么等下去,我估计都耗不过他,不可以再等了,愿意协助我的人,我们约期举事"。同年八月,国祖大王派遣兵将出兵讨伐辽东,杀汉带方郡太守,掳掠乐浪郡郡守。与此同时,遂城也在谋划逼宫。右辅高福章提前知道了遂成的阴谋,入宫进谏国祖大王:"王弟遂有造反之心,请老王提前诛杀遂成"。国祖大王说:我已经老了,最近国事力不从心,遂成有功于国,既然他又觊觎这个位置,不如我就把王位让给他吧。高福章劝说:遂城这个人为人残忍,冷酷,没有人性。老王今天你把王位让给他,他明天必然要迫害你的子孙,您不可以为了偏爱自己的弟弟,而不顾自己子孙后代的安危。国祖大王不听,以一百岁高龄禅位给自己的弟弟遂成。


7.次大王 【遂成】 20

解遂成,号次大王。是国祖大王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和仁慈爱民的国祖大王不同,次大王为人武勇而凶暴。以76岁高龄受国祖大王禅让担任高句丽国王。

上位第二年,就诛杀右辅高福章,罢免左辅穆度娄。提拔自己的心腹弥儒做左辅。

上位第三年,诛杀国祖大王的大儿子莫勤。国祖大王次子莫德因惧怕而上吊自杀。

上位第二十年,国祖大王以119岁高龄薨逝于别宫。同年,次大王由于残暴不仁,被将军明临答夫刺杀,时年96岁。


8.新大王 【解伯固】

次大王解遂成残暴不仁,诛杀前朝功臣,对自己的侄辈斩尽杀绝。王弟解伯固为了避祸,逃到山林中隐居了起来。

招冤既多,次大王最终以96岁高龄被将军明临答夫刺杀,创下年龄最大的遇刺者这一世界记录。次大王死后,百官不愿意把王位传给次大王的子孙,就以右辅支留为首领,前往山中,寻找相对仁德的王弟解伯固,要求他继承王位。解伯固三辞三让后,以77岁高龄继承王位,称新大王。


新大王上台,新年新岁新气象,转过年来就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他在诏书里说:"寡人本非王室嫡子,按照规矩本来没法继承王位,当年次大王凶暴,我作为臣弟,没有尽到劝谏的义务,面对百姓遭受的各种残杀苦难,我非但没有帮忙,反而因为贪生怕死,而远远的逃离到山林中。我这样懦弱胆小的人,却承蒙群臣的厚爱,把我推举到王位上来,这更使得我诚惶诚恐,每天谨慎小心,怕辜负了这份恩德。正因为如此,我想把这封恩德推给周围的人一起享受,决定大赦天下,凡是在以前犯过罪的人,寡人决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赦免他的罪行"。群臣欢呼,感念新大王的功德。


次大王当政时期,残暴凶酷。因此被明临答夫刺杀。伴随着次大王的被杀,当年沆瀣一气的次大王的党羽们,亲信们,乃至关联者们人人自危,害怕自己的罪行被清算。 在这种情况下,毫无根基背景的新大王被群臣推举上来背锅,收拾残局。这个时候,最害怕的事情是次大王的残部因为害怕被清算而主动谋反,这样政局就不稳了,如果次大王的残部卷土重来,新大王可能就是作为典型第一个被清算的背锅侠。出于稳定敌方的目的,才颁布了这个大赦天下的诏书,以化解对方的担忧,和敌人达成和解。从这种做法中,确实看出解伯固是一个贤能的人。

当初,将军明临答夫刺杀次大王成功后,次大王的太子解邹安听说后,害怕被清算。立马逃窜了出去,躲在山林中。这次听说新大王大赦天下。他又从山林中出来,扣响宫门假装主动来负荆请罪。他向新大王主动扣头说:"当年我的父亲次大王凶暴恣睢,可是他的这些事情我一件也没有参与,相反的,我还劝谏他来着。可是臣依然有罪。臣罪在没有以死劝谏父亲。臣这次特地向您来请罪,请您依照国法治我作为人子不劝谏父亲的不作为之罪,要杀要剐随您的便。您若是开恩饶恕我一条命,就算您把我流放到远方也好,您都是我的重生父母,再造爹娘。我都感谢你的恩德。"

父王残杀无辜,作为太子怎么可能不参与。明临答夫杀次大王时,太子疯狂逃窜,已经说明了真相。可是新大王大赦天下后,太子才假模假式的出来认罪,表演了一出大戏给群臣看,不得不说很精彩了。


新大王听说后,没有追究太子解邹安的责任,反而还册封了狗山濑,娄豆谷这两个地方给解邹安,让他做这两处的封君。连罪魁祸首的太子都没有被追究责任,底下次大王曾经的党羽们就都放心了。赦免完前朝太子,新大王又认为明临答夫刺杀次大王有功,封其为国相,晋升爵位为沛者,赏赐梁貊部落作为封地。


新大王担任第四年,玄兔太守耿临前来讨伐高句丽,杀害高句丽数百人。新大王根基未稳,惧怕汉军实力,短暂投降玄兔郡,仍然做玄兔郡下的酋君。


第五年,玄兔太守耿临调任了。新来的公孙度接替其职位担任玄兔太守。新大王为了讨好新来的公孙度太守,主动派遣高句丽的大加"优居",主簿"然人"两位大臣率领军队去协助公孙度讨伐富山贼人。


第八年,这一年正处于东汉末年。汉灵帝宠信十常侍,朝政日非,底下农民起义,军阀自立门户。公孙度经营玄兔,但不满足于高句丽和玄兔之间的宗藩顺从关系,他想要更进一步,直接调用号令高句丽的兵丁。于是在这一年发起对高句丽的讨伐,试图灭亡高句丽。公孙度大军压镜,新大王连忙向群臣询问作战计划,群臣都认为:"汉军倚仗人多轻视我们高句丽,如果我们躲在家里不迎战,汉军会认为我们懦弱好欺负,以后就会接连不断的来跑骚我们。我们这里地势险要,不如出战,挫挫汉军的锐气,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国相明临答夫出来反对说:"不然,汉军国强民众,兵强马壮,远征而来,锐不可当。按照兵法,我们高句丽兵少,不适合主动出击,而适合防守,不如深沟高垒,坚壁清野。汉军在乡下掠夺不到老乡的粮食,堡垒坚固短期又攻不下。不久就会粮尽退兵,等他们退兵的时候,我们再发动大军掩杀过去,一定能获得胜利"。

‍新大王听从明临答夫的意见,汉军果然败退。按照功劳,将坐原和质山赏赐给明临答夫做封地。

新大王当政第十五年的时候,国相明临答夫以113岁高龄去世。同一年冬天,新大王也伴随而去世。


9.故国川王【解男武】

新大王去世后,他的太子解男武继承王位。谥号故国川王。解男武,貊名叫做伊夷谟。男武是这个词的汉语翻译。


新大王本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拔奇,一个叫做男武。国人认为拔奇不贤,就共同推举男武为王。拔奇心里就十分不平衡。

与此同时,汉地此时爆发了董卓之乱,各地诸侯纷纷叛汉自立。玄兔太守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领平洲牧。自从公孙度讨伐高句丽以来,高句丽和公孙一家的关系就破裂了。拔奇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因为对自己的弟弟解男武继承王位感到不平衡,拔奇就带领走高句丽国内的三万人口离家出走,投靠了公孙家的当主公孙康。


第六年,辽东太守公孙康大军来伐,高句丽挫败了公孙康的进攻。


第十二年,这一年,皇后的两个亲戚中畏大夫沛者于留,以及评者左可虑。两个人仗着是皇亲国戚,在朝廷因为裙带关系跻身高位,位置一高之后,就开始欺压百姓,吞并土地。底下怨声载道,故国川王听说后,十分生气,想要治两人的罪。两个人听说故国川王要治他们的罪,非但不悔改,反而直接起兵反叛了,率领大军把首都国内城围困了起来。故国川王吊动了军队力量最终镇压了这场叛乱。


‍‍‍平定叛乱后,故国川王向百官做自我检讨,她说:"最近,我挑选官员只看关系是否亲近,却忽略了官员的德行,这才导致这场叛乱,不仅祸害了老百姓牵连受罪。还差点动摇我高句丽王室的统治根基。这都是我没有考虑周到导致的,所以我特地向百官求教,不拘一格的向我推荐人才"。四部大臣推荐了一位叫做乙素巴的庶人。故国川王亲自去拜访,封为国相。乙素巴上任后,触动了勋贵的利益。勋贵跑来和故国川王告状。故国川王立排众议坚决支持乙素巴,说"不分贵贱,谁不听从乙素巴,就族灭他"。


当政第十六年,天降大霜,粮食歉收。故国川王巡幸质阳,看见一个农民坐在地上哭泣。故国川王询问他为何哭泣,他声称"臣民家里贫穷,常常帮佣给老母亲赚取食物,今年粮食歉收,大家都吃不饱。没有人愿意雇佣我,一升粮食也没有,所以哭。"故国川王听后很触动,自我检讨说:"寡人为民父母,却让百姓穷苦到这种地步,这是寡人的罪过"。回去后,派遣官府向鳏寡孤独送粮食,送温暖。有下令以后每年春天三月到秋天七月,凡是吃不上粮食的,都可以向官府借粮,等挨过去了,到冬天十月再还粮,以此成为固定制度。


当政第十九年,这一年,汉地天下大乱。曹操讨伐张绣,袁绍大举兼并河北,山西,山东地区。大量汉人难民为避祸涌入高句丽。高句丽收留这些逃难人口以充实国力。


同年五月,故国川王去世。




再论三国时代(二·一) 【高句丽:东明王-故国川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