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雄儿女》王成原型是谁?巴金两去朝鲜采访,沉淀8年写出团圆

2021-03-16 11:39 作者:HBTSLTLAJY  | 我要投稿

《英雄儿女》王成原型是谁?巴金两去朝鲜采访,沉淀8年写出团圆

行走自由的花  关注2020-10-27 08:43

电影《英雄儿女》曾经轰动全国1952年春天,剧作家曹禺受当时中宣部文艺处长丁玲的委托,写信给家住上海的巴金,动员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活动,巴金在征求萧珊的意见后,写信告诉曹禺他决定到朝鲜去。于是这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赴朝创作组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大地。

巴金(左一)与文艺组织成员在朝鲜

巴金与创作组成员在朝鲜待了半年时间。在两次赴朝鲜采访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在志愿军某团六连所在的部队生活的两个月时间。1952年10月,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主攻任务,连长和指导员先后受伤,副指导员赵先友指挥全连坚守阵地,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刘顺武两人,当敌人不断冲上阵地时,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请求炮兵直接开炮!阵地终于被夺回来,但赵先友和刘顺武壮烈牺牲。当巴金来采访时,团长张振川向巴金介绍了这段事迹,巴金非常震动。

巴金在朝鲜进行采访活动。图3(中)为张振川,图1、4(右)、图2(左)为巴金

1953年,已经回国的巴金听说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后,决定再次赴朝鲜体验生活。这时候他准备创作中长篇小说的想法已经逐渐成熟。在给萧珊的信中,他写道:"想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来,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我还想在上海读两本像样的苏联战争小说,看别人怎样写战争,好好学习一下。"但是,巴金回来后并没有立即投入小说的写作。直到沉淀了8年后,巴金才创作出中篇小说《团圆》。小说通过"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巴金在朝鲜

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偶遇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王成告诉王文清自己妹妹王芳也在军中,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王成牺牲,文工团员王芳承担起宣传英雄的任务,《英雄赞歌》鼓舞了前线将士们的士气。此时王文清认出王芳就是18年前他失散的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并没有马上与女儿相认,而是鼓励她向哥哥王成学习,后来王芳在一次慰问演出中,因为掩护战友而受伤,被送回国内疗养。后来,王复标回到朝鲜慰问,向王文清讲述了18年前的故事,王文清终于与王芳相认。可是在这一家团圆之时,唯独少了哥哥王成。

《英雄儿女》里的女主角王芳

1961年8月,中篇小说《团圆》在《上海文学》发表。巴金对这部小说抱着平常心,认为它的读者也许仅限于没有战争经历的人。但巴金没有想到,小说刊出后引起矛盾、夏衍、荒煤等作家的关注。当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看过小说后,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把它拍成电影。

巴金(左二)在朝鲜

长影厂非常重视巴金的小说《团圆》。特派当时的著名导演武兆堤组成创作小组,开始着手改编电影《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电影海报

张振川是原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也是志愿军某团的团长。在谈到巴金的名著小说《团圆》时,他说道:1952年巴金在朝鲜开城前线,对志愿军65军582团做战地采访。他作为志愿军慰问团成员,在朝鲜战场呆了很长时间,冒着极大的危险,终日在战壕里与志愿军指战员同甘共苦,可以这样说,巴金用生命出来采访的。在志愿军65军保卫开城反击作战全面胜利后,1953年著名作家巴金再次来到我团采访,我作为团长兼政委向他介绍我团六七高地战斗、三打'红山包'战斗中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战友们坚守67高地视死如归、壮烈牺牲的事迹。巴金被赵先友等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写出小说《团圆》。

《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

当1952年10月2日,李承晚陆军王牌第11师上万人向志愿军67高地发起猛攻。在坚守4个昼夜后,6连伤亡严重,副指导员赵先友只得担任连队指挥。当敌人临近阵地,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张振川喊道:"团长,敌人上来了,开炮打吧!"张振川只得下令开炮,坚守住了阵地。战斗结束后,6连立特等功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赵先友获特等功,刘顺武等8人获一等功。

王成的经典形象

但是,巴金在小说《团圆》里对王成的描写着墨并不多。他"年纪不过三十多岁,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上牺牲了。"王成究竟怎样"在山头上牺牲了",巴金并没有详细描写。

王成浴血奋战

毛烽在后来的改编中,通过朝鲜战场上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构想了王成在山头上牺牲的场景,极大丰富了巴金小说的细节。

《英雄儿女》已经成为经典

1991年,为宣传英雄事迹,赵先友生前部队决定树立一座雕像。8月20日,巴金欣然为英雄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巴金还写了横幅两条,以做备用。

赵先友塑像及巴金题字

由此可见,巴金当初在写小说《团圆》的时候,王成的最早原型是赵先友。而电影《英雄儿女》里喊出"向我开炮"的王成,则融合了杨根思等许多人的英雄事迹,显得更加丰富饱满。因此我们可以说,巴金小说《团圆》里的王成,以及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成,原型是由多个英雄人物综合而成的!

王成式的英雄人物

1964年,电影《英雄儿女》上映,很快引起轰动。"王成式的英雄人物"以及"烽烟滚滚唱英雄"的歌曲,很快风靡大江南北。巴金的小说《团圆》以及由此改编的《英雄儿女》,都成为文艺经典。

《英雄儿女》片头

《英雄儿女》表现的历史背景也是上甘岭战役。军长秦基伟曾说过:"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中记载:"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喊出"向我开炮"的"王成"能成为经典的英雄人物形象,并不在于他的"独特性",而恰恰在于他的"普遍性"。就像《英雄儿女》里所说的:"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

来自:快资讯https://www.360kuai.com/pc/9cb6a69f88f584f8c?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英雄儿女》王成原型是谁?巴金两去朝鲜采访,沉淀8年写出团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