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泽东年谱:1935年 四十二岁(一)

2021-10-13 17:16 作者:EXT512  | 我要投稿

1935年  四十二岁

1月1日  出席在猴场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重申由毛泽东提出并经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同意的在川黔边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的主张,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指出:首先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军委必须特别注意敌情的分析研究,道路、敌情的侦察,抓住反攻的有利时机,并不失时机地求得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敌人,来有把握地取得胜利。”决定还提出,必须尽量使部队得到休息并进行整顿和补充,在充实战斗连的原则下,缩编部队,以适应新的作战环境。为改变李德取消军委集体领导、个人包办的状况,决定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三日,中央书记处责成各军团首长将这个决定向团级以上干部传达。

1月2日  红一军团第二师在瓮安县江界河强渡乌江,架起浮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随同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乌江。至六日,中央红军分别从余庆县回龙场、瓮安县江界河,开阳县茶山关三个渡口全部渡过乌江。

1月7日  红一军团第二师袭占遵义城。

1月9日  随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同张闻天、王稼祥住在遵义新城古式巷原黔军旅长易少荃的宅邸。

1月12日  同朱德等参加在遵义贵州省立第三中学操场举行的遵义全县民众大会。在大会上发表演说,讲述共产党与红军的各项政策,指出共产党愿意联合国内各界人民、各方军队一致抗日,强调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大会宣布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

1月15日—17日  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称遵义会议)。在会上就长征以来各种争论问题,主要是最紧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作长篇发言。发言批评秦邦宪在向大会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等观点,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指出秦邦宪和李德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支持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从而被敌人以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使红军招致损失;强调这一路线同红军取得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是完全相反的。毛泽东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支持。会议主要根据毛泽东发言的内容,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于二月八日经政治局会议通过后印发。决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根据战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提出改变黎平会议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确定红军北渡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取消秦邦宪、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会后中央常委分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奠定了基础。

1月19日  同军委纵队离开遵义,到达泗渡。中央红军分三路从桐梓、松坎、遵义地区向川南开进。

1月20日  由泗渡经板桥,翻越娄山关至桐梓。

同日  中革军委发布《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指出:“我野战军目前基本方针,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牵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夺取和控制长江各渡河点,为实施此计划之最后关键。我先遣兵团应以秘密、迅速、勇敢、坚决的行动,实行最大机动”。“对尾追之敌应使用少数得力部队(约一团兵力左右)进行运动防御,并向敌前出游击,以阻止敌人前进,而主力则应迅速脱离敌人。”“当我必要与尾追或侧击之敌进行战斗时,应集中主力进行消灭敌人的进攻战斗,不应以防御战斗等待敌人来攻。“

1月21日  同军委纵队到达九坝。

1月2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指出:“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定我野战军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约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与你们的行动有密切关系。”“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牵制刘敌〔1〕,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

〔1〕刘敌,指国民党军四川“剿总”总司令刘湘所属的川军。

1月中下旬  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可能北渡长江,急令川军刘湘集中兵力在赤水、古蔺、叙永地区堵击,又令薛岳部和黔军王家烈部渡乌江尾追。

1月26日  到达土城。这时,川军两个旅先于红军到达赤水城,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尾追的川军进至土城以东地区。

在前往土城途中,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察看地形,决心在土城以东青杠坡地区围歼尾追的川军郭勋祺部。

1月28日  军委纵队干部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一军团一部从南北两面向青杠坡地区之敌发起猛攻,激战终日,战斗失利。此时,川军后续部队两个旅迅速增援上来,位于旺隆场的川军两个旅也从侧背攻击中央红军。毛泽东提议召集中央政治局主要领导人开会,决定立即撤出战斗,作战部队和军委纵队迅速轻装渡赤水河西进,开始了红军长征中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之战。

1月29日  凌晨,中央红军除少数部队阻击川军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菌、叙永地区,寻机北渡长江。

同日  从土城渡河前,同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黄甦、政治部主任谭政谈话,传达遵义会议精神,通报军委关于部队缩编的决定,要求部队运用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

2月2日  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西入云南,重新调整部署,将“追剿”军改为第一、第二路军。何键为第一路军总司令,率主力“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另以一部封锁湘、黔边境,防堵中央红军进入湖南。龙云任第二路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率主力集结川、滇、黔边地区,“追剿”中央红军。

2月3日  同军委纵队到达四川叙永县石厢子。中央红军连日在三岔河、永宁(即叙永)遭到川军截击。当晚,中革军委电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当前之敌,改向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集结。

2月5日  离开石厢子,到达川藩、滇、黔边界的鸡鸣三省村〔1〕。同周恩来谈张闻天提出的变换中共中央领导的问题〔2〕。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接替秦邦宪在党内负总的责任。根据当前敌情,中革军委考虑渡江的可能性问题,认为如渡江不可能,则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

同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转中央分局,传达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的决定:“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要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合”。“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二人组织之,项为主席。一切重要的军事问题可经过军委讨论,分局则讨论战略战术的基本方针。“

〔1〕鸡鸣三省村,一般认为在云南威信县水田寨附近。

〔2〕周恩来在一九七二年六月十日中共中央召集的一次会议上说:“洛甫那个时候提出要变换领导,他说博古不行。我记得很清楚,毛主席把我找去说,洛甫现在要变换领导。我们当时说,当然是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说,不对,应该让洛甫做一个时期。“

 

2月6日  到达云南威信县石坎子。中革军委电令红一、红三军团向威信县扎西靠近,迅速集中,以便于机动。

2月7日  由于国民党军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中央红军进逼,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北渡长江计划,致电各军团指出:我野战军原定渡江计划已不可能实现,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电报要求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向滇境镇雄集中,并进行与滇敌作战的一切准备。

2月8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为贯彻遵义会议精神,发布《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张闻天、陈云等陆续到军委纵队和各军团干部会议上传达决议。

2月9日  同军委纵队经大河滩到达威信县城扎西镇。

在老街江西会馆出席中央负责人会议,研究下一步进军方向和部队缩编等问题。在会上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方针。认为应利用敌人的错觉,寻找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发扬我军运动战的特长,主动地消灭敌人。为此提出轻装,精简机构,充实连队。

2月10日  ,中革军委发布各军整编的命令。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开始进行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十六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两个师六个团。其他各军团取消师一级机构,红三军团缩编为四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三个团。

同日  滇军孙渡纵队和川军潘文华〔1〕部从南北两面逼近扎西。中革军委决定红军迅速脱离川军与滇军之侧击,争取东渡赤水河先机,并准备以薛岳兵团及黔军为主要作战目标。十一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由扎西掉头东进。军委纵队到达石坎子。

〔1〕潘文华,当时任国民党军川南“剿总”总指挥。

2月11日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就反“围剿”中的战略问题致电湘鄂川黔省委及红二、红六军团负责人,指出:“你们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上的不统一与何键部队的疲弊,于敌人离开堡垒前进时,集结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不失时机,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总的方针是决战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御,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辅助的力量是游击队与群众武装的活动。对敌人须采取疲弊、迷惑、引诱、欺骗等方法,造成有利于作战的条件。”电报要求建立军事上的集体领导,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夏曦、萧克、王震为委员,贺龙为主席。

2月13日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游击战争问题给在赣南的中央分局发出指示。指示说:“放在你们及中区全党面前的任务是坚持游击战争,是动员广大群众用游击战争坚忍地顽强地反对敌人的堡垒主义与‘清剿’政策。”要“彻底改变斗争方式,一般都应由苏区方式转变为游击区的方式”。要“把那些多余的独立团营,都以小游击队的形式有计划地分散行动,环境有利则集合起来,不利又分散下去,短小精悍是目前的原则。”“占领山地,灵活机动,伏击袭击,出奇制胜是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蛮打硬干,过分损伤自己是错误的,分兵抵御是没有结果的”。指示还说,要“确切地进行瓦解白军工作,把这一工作放在支部及游击队工作的头等地位”,要“选派许多适宜的干部到白区去”。〔1〕

1〕据陈毅回忆,当时他反复看了这份电报,心情振奋。他认为这样的决议,博古、李德是写不出的,估计毛泽东可能已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2月16日  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指出: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停止向川北发展,而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根据地。“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本日,中革军委致电中央军区,红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通告停止执行北渡长江计划的决定,并指出:“现我野战军已折向赤水河东、乌江以北活动,并以黔西敌人为主要作战目标。“

2月18日  到达走马坝。出席红一军团直属队排以上干部会议,报告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精神,指出:五次反“围剿”的单纯防御路线,短促突击,分兵把口,不让敌人进占苏区一寸土地等,都是错误的。“反攻”以来这个错误还在发展,变成退却逃跑,叫做“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跑”,这也是错误的。

2月18日—21日  中央红军由四川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国民党军驻川、黔各部慌忙调兵阻止,并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2月20日  在回龙场出席红三军团干部会议,作战斗动员报告,号召要提高消灭敌人的勇气:敌人就像手上的五个指头,我们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把它割掉。

2月21日  蒋介石急电王家烈,判断中央红军有取道川、黔边界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模样,指令黔军在松坎、赶水一线堵截。

2月23日  到达后滩坝。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及中央分局,指出:游击队必须轻装。每一部队不要拥挤很多干部,分局的人除项英、陈潭秋、贺昌三人外,其他人都到部队内负责工作,陈毅可独立领导一个团。苏区干部应有一部分到占领区去。要向所有干部讲清楚:“万一被敌人冲散或隔断时,应有决心独立进行工作,顽强奋斗”。“在游击活动中,必须特别反对关门主义,反对机械地使用老苏区的一切办法的倾向,广泛地进行发动群众的工作,知道利用一切开始时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

2月25日  中革军委决定集中主力进攻娄山关以南之黔军,乘胜夺取遵义。中央红军经激烈战斗,再次攻克川、黔交通要道娄山关。二十八日,重占遵义。这一战役,在敌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五日之内连克桐梓、娄山关、遵义,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2月28日  同军委纵队过娄山关,到达大桥。随后,有感于娄山关战斗胜利,作《忆秦娥·娄山关》〔1〕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2〕。

〔1〕毛泽东对这首词在一九五八年曾作批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诸篇,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2〕“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毛泽东一九六二年回忆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同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红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及中央军区,传达遵义会议决议精神。

3月1日  同军委纵队到达遵义城。

3月2日  蒋介石飞往重庆“督剿”。三日,电令驻川、黔各军在乌江设防,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之间地区。

3月4日  在遵义老城天主堂红军总政治部驻地出席连以上干部会议,并作报告。报告分析了这次遵义附近战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一般的形势和目前的紧急任务。

同日  中革军委发布命令:“为加强和统一作战起见,兹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

3月5日  凌晨三时,中革军委致电各军团,决定中央红军主力在由遵义至仁怀的西进路上,袭击国民党“追剿”军周浑元部,并说“各兵团一到集中地即受前敌司令部指挥”。清晨六时三十分,毛泽东、朱德率前敌司令部离开遵义,前往鸭溪。

3月8日  中共中央发布《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赤化全贵州告全党同志书》,指出:遵义战役的胜利“给了我们在贵州首先在黔北站住脚跟,开始赤化群众建立苏维埃根据地的可能”。“这一胜利是在党反对了军事的单纯防御路线之后,证明了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正确,粉碎了一切动摇悲观、过分估计敌人力量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等机会主义观点,发扬了红色指战员的高度积极性。遵义战役的胜利就是党的路线的胜利!”“用一切努力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来建立苏区根据地,是目前每个共产党员最中心最神圣的任务”。

3月10日  在狗坝(今苟坝)出席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讨论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的计划。毛泽东认为,不能打固守之敌,不能“啃硬的”,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会上多数同志赞成进攻打鼓新场。晚间,毛泽东建议周恩来缓发作战命令。十一日晨再次举行中央负责人会议,说服与会者放弃进攻打鼓新场计划。中革军委即向红一、红三军团发出关于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随后,毛泽东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集中,提议成立三人团全权指挥军事。在渡乌江之前,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

3月12日  晚间,离开狗坝,到达青坑。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战略方针仍应以黔北为主要活动地区,并应控制赤水河上游作为转移枢纽,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队为主要作战目标,对川、滇敌人须在有利而又急需的条件下才应与之作战,求得消灭其一部。十三日,中革军委将这一决定正式通知各军团,并指出:“军委依此方针决定,我野战军应向西南转移,求得在转移中与在消灭王家烈部队的战斗中调动周、吴〔1〕纵队,实行机动并迅速略取与控制赤水上游的渡河点,以利作战。“

〔1〕周、吴,指周浑元、吴奇伟,当时分别任国民党“追剿”军第二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和第一纵队司令。

3月15日  同朱德率前敌司令部移至坛厂附近指挥作战。中央红军主力围攻鲁班场,未克,撤出战斗,向茅台地区机动,袭取仁怀。

3月16日  到达仁怀县茅台镇。当晚至十七日十二时前,中央红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摆出北渡长江的姿态,将国民党军主力引向赤水河以西地区。

3月20日  进入四川古蔺县境内。蒋介石以为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川、黔军主力在叙永至赤水河沿岸赶筑碉堡,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由东向西“追剿”。在国民党军再次向南集中的情况下,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电令各军团,坚决迅速东渡赤水。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央红军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四渡赤水)。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的战绩,是他运筹帷幄的得意之笔。

3月24日  中革军委致电各军团首长,指出:敌人企图连接遵义、仁怀封锁线,阻我在其以北地区。要求各军团以遭遇敌人姿势迅速通过遵仁之线,争取南下先机。

3月27日  同军委纵队转移至萝筛坝地区。中革军委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1〕,决改从鸭溪、白腊坎地域向西南转移。又令红九军团由马鬃岭地区佯攻敌军,引敌北向,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向南急进。

〔1〕林彪、聂荣臻,当时分别任红一军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彭德怀、杨尚昆,分别任红三军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董振堂、李卓然,分别任红五军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月28日  同军委纵队离开花苗田,从白腊坎附近通过国民党“追剿”军的封锁线。

3月31日  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把国民党“遍剿”军重兵集团甩在乌江北岸。

4月2日  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占扎佐等地,前锋逼近贵阳。五日,又以一部兵力东渡清水江,在江上架设浮桥,作主力即将东渡姿态。在部署这次行动时,毛泽东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这时,蒋介石以为中央红军欲东进湖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急调滇军驰援贵州,又令薛岳和湘军东至余庆等地布防。

4月7日  中革军委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我野战军决以遭遇敌人佯攻贵阳、龙里姿势,从贵阳、龙里中间向南急进,以便迅速占领定番。”八日起,中央红军主力以日行六十公里的速度,经青岩、定番(今惠水)、紫云等地,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使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黔东的计划又一次落空。

4月11日  同军委纵队前梯队经定番、十里冲,到达沙坑场、白水井地区。

4月18日  中央红军主力从白层、者相、者坪、罗炎地区南渡北盘江。随后,相继占领贞丰、安龙、兴仁、兴义等县城。二十七日,中央红军在云南境内连克白水、曲靖、沾益、马龙,前锋逼近昆明。

4月28日  同朱德、周恩来等到鲁口哨、水平子一带宿营。当晚,出席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负责人会议,研究北渡金沙江的行动部署。毛泽东最后发言说:遵义会议后,我军大胆穿插,机动作战,把蒋介石的尾追部队甩在侧后,取得了北渡金沙江的有利时机。云南境内的地形条件,不像湖南、贵州有良好的山区可以利用,我军不宜在昆明东北平川地带同敌人进行大的战斗。我军应趁沿江敌军空虚,尾追敌人距我尚有三四天的行程,迅速抢渡金沙江,以争取先机。

4月29日  中革军委发布《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指出:“由于两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般追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中七十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在现在地区我已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另方面金沙江两岸空虚,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

“因此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

5月1日  到达小仓街。经勘察,决定在洪门渡、龙街、皎平渡附近渡金沙江。红一军团为左纵队,经禄劝、武定、元谋直取龙街。红三军团为右纵队,经思力坝、马鹿塘夺取洪门渡。红五军团和军委纵队为中央纵队,经小仓街、龙海塘、石板河抢夺皎平渡。

5月3日  刘伯承〔1〕率军委纵队干部团抢占皎平渡,完全控制渡口的南北两岸。当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军委纵队赶到皎平渡过江,在北岸组成渡江指挥部。因得到红一军团在龙街渡口架设浮桥未成、红三军团在洪门渡口所得渡船很少的电报,又得悉万耀煌〔2〕要保存实力往回收缩的情况,中革军委决定:除留红十三团在洪门渡过江,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主力全部改由皎平渡过江。至九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全部渡过金沙江。在滇、黔边单独行动的红九军团也在东川(今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金沙江。至此,国民党数十万“追剿”部队被甩在金沙江以南,中央红军取得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1〕刘伯承,当时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2〕万耀煌,当时任国民党“追剿”军第二路军第二纵队第十三师师长。

 

5月10日  蒋介石由贵阳飞抵昆明,急令川军扼守大渡河沿岸等地,又令薛岳、周浑元及滇军向金沙江边尾追,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

5月12日  同军委纵队到达四川会理城郊的铁厂。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会理会议)。会议统一对遵义会议以来中央关于军事战略战术的认识,确定今后的行动方针。

会议批评了林彪提出的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随军主持大计,由彭德怀任前敌指挥的错误意见。毛泽东发言指出:党内对失去中央苏区而缺乏胜利信心和存在怀疑不满情绪,是右倾思想的反映;改变中央军事领导的意见,是违背遵义会议精神的。周恩来、朱德等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他们称赞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指出在危急情况下,由于采取兜大圈子、机动作战的方针,四渡赤水,二占遵义,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北渡金沙江,才摆脱了敌人的重兵包围。会议要求维护遵义会议确立的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的团结,克服右倾思想;并决定立即北上,同红四方面军会合。

5月15日  同军委纵队离开铁厂,到达白果湾。中央红军为执行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的计划,继续北上,经西昌、泸沽进入彝族聚居的地区。

5月19日  到达西昌县锅盖梁(今西宁)地区。中革军委决定组成强渡大渡河先遣队,派刘伯承为先遣队司令,罗瑞卿为政治委员〔1〕。临行前,毛泽东要先遣队执行党规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沽基家族首领结盟修好。他对刘伯承说: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打仗,而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到友好。只要我们全军模范地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会打我们,还会帮助我们通过彝族区,抢先渡过大渡河。本日,中央红军主力到达礼州,同红九军团会合。

5月20日  到达冕宁县松林地区。中革军委发布为抢渡大渡河给各军团、纵队首长的训令。训令指出:蒋介石企图利用大渡河天险、彝民与红军的隔阂,以薛岳、刘湘等部夹击我军于大渡河南岸,另以刘文辉、杨森、郭勋祺〔2〕部在北岸扼阻,破坏我渡江计划。消灭敌人,渡过大渡河,进入到川西北地区,遂成为目前战略上的实际要求。我野战军目前应以迅速北进,争取渡江先机,首先进到清溪、泸定桥、洪雅地区,与川敌进行作战机动,争取赤化,为战略上基本方针。各军团以极迅速、坚决、勇猛、果断的行动,消灭阻我前进的川敌各个部队。以最大的努力争取彝民群众到我们方面,并组织彝民游击队,反对刘、蒋等敌。

〔1〕原定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为政治委员,后来他因病未能到职,由聂荣臻担任。

〔2〕刘文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兼川康边防军总指挥。杨森,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军军长。郭勋祺,当时任国民党军川军教导师师长。

5月22日  采纳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改经冕宁、安顺场北进。刘伯承在袁居海子(今彝海子)同彝族沽基家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5月24日  经大桥镇进入彝族区。为不打扰彝族群众,同军委纵队的同志露宿在树林中。本日晚,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占领石棉县安顺场,随即控制了安顺场渡口。二十五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

5月26日  同周恩来、朱德到达安顺场,听取刘伯承、聂荣臻的汇报。鉴于安顺场水深流急,大部队难以迅速过河,决定中央红军主力火速抢占距离安顺场一百六十公里的泸定桥,由林彪率红一军团第二师和红五军团为左纵队,沿大渡河右岸前进;由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军团第一师为右纵队,沿大渡河左岸前进,互相策应,限期夺取泸定桥。二十九日,红一军团第四团二十二名勇士抢占泸定桥。四团随即攻克泸定县城。至六月二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企图。

5月31日  通过铁索桥至泸定县。出席在泸定县城附近召开的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避开人烟稠密地区;派政治局委员、中央白区工作部长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

5月下旬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奉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率第八十八师和第九军一部,由岷江地区兼程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毛泽东年谱:1935年 四十二岁(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