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来自深渊相关访谈小合集(1)
来源:巴哈姆特
源地址: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151105
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47245&sn=6550&subbsn=1&bPage=0%20
原主贴: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47245&snA=1242
感谢原贴大大skypiea1993的整理翻译。


青文出版社於今(13)日邀請到《來自深淵》漫畫家つくしあきひと(土筆章人)來台舉辦簽名會活動,第一次造訪台灣的老師一登台就先用中文與大家問候,聽到大家對他的應援,更是不斷地用台語說「多謝」,讓粉絲們用更加熱烈的掌聲回應他。老師表示,雖然之前就一直聽說台灣很熱,卻沒想到會熱到這個程度,但天氣炎熱時啤酒就會很很好喝,因此原本就很好喝的台灣啤酒就會變得加倍地美味了。在簽名會開始前,つくしあきひと也針對一些大家好奇的問題,一一回答。

在《來自深淵》故事中,已經被徹底探索的世界,唯一僅存的秘境就是名為「深淵」的大洞。在這個完全不知道會通往何處的巨大垂直洞穴裡,不僅有怪模怪樣的生物棲息,同時還有著現今人類無法製作的珍貴遺物沉睡其中。人們受到深淵永無止盡的神祕樣貌吸引,驅使他們進入內部展開冒險。就這樣,面對無數次進入大洞挑戰的冒險者,人們開始用「探窟家」一詞來稱呼他們。住在搭建於深淵周圍的城鎮奧斯的孤兒莉可,她抱持著「總有一天要和母親一樣成為偉大的探窟家,並解開所有深淵的謎團」這樣的夢想。某一天,正在深淵探窟的她撿到了外表有如少年的機器人……

Q:老師自己最喜歡的角色是誰呢?
A:奈奈祈(邊說邊用手比出奈奈祈的身高,還做出摸頭的姿勢)。日文漫畫單行本第二集的銷量其實不太好,正在快要被腰斬的時候,我起死回生的一手就是創作出了奈奈祈的章節。結果奈奈祈的人氣超出我的想像,就像是「招財奈奈祈」一樣。不過因為是常常與死亡影子相伴的角色,在故事中到底會怎麼發展我也很傷腦筋。



A:以前做遊戲的主要人設,當時的工作非常有意義,我也很樂在其中,不過我當人物設定時,遊戲系統已經完成了、內容也十分有趣,我也不過只是負責營造遊戲的氣氛和外觀,感覺就算沒有我,遊戲也是能完成、並能好好地發售。不過漫畫就不一樣了,《來自深淵》這部作品如果沒有我去畫的話就不會存在這個世界上,更不要說讓讀者閱讀了,因此我覺得這個工作相當有成就感。


Q:老師在創作《來自深淵》時有發生什麼趣事或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A:原本的「上昇負荷」一開始只有設定時間的流動不同,當時的編輯是認為「這樣不就想回來隨時就可以回來了嗎?」於是加入現在的詛咒,變成回來就有可能死亡的設定。還有就是劇中的重要角色白笛們登場的畫面,為了讓讀者有實感,於是畫出女主角的媽媽殲滅卿跟不動卿歐蘭之外,還有另外三名白笛的畫面,當時的編輯也說了:「你在這邊畫出來的畫,以後就一定要讓他們登場,要小心這點啊。」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黎明卿的誕生,當時有不經意設計了讓人印象頗深的面具真是幫上了大忙。
另外,為了不讓讀者猜到未來的發展,所以要讓自己也沒法單獨解決,在下次的草稿交出去之前,會將到目前為止的所有要素跟之後的想法全部動員起來,找出可以讓人認同的解決方法。也就是說,劇情中出現十萬火急的事情時,我自己其實也跟裡面的角色一樣辛苦不已啊!
最後,就是截稿日了,雖然很討厭截稿日,但是如果沒有截稿日的話我就不會有衝勁去完成作品,所以在痛恨截稿日的同時,也深愛著它啊!

Q:最後,請給台灣的讀者一些話吧!
A:很感謝讀者們的閱讀,想要對大家說的話其實都畫在漫畫中了,大致上都是感激的話語,從今以後也會繼續不斷地畫下去,如果大家能夠繼續閱讀的話就是我最大的榮幸了,非常感謝。


訪談來源: 劇場版「メイドインアビス 深き魂の黎明」公開記念!つくしあきひと×丸山ゴンザレス対談「ナナチの言っていた“情報は力だ”はすごくいい」
參考資料: DeepL翻譯 + Google翻譯
文章日期: 2020/01/17
以下正文

劇場版「來自深淵深沉靈魂的黎明」終於在今天1月17日上映了。為了紀念它在電影院上映,我們舉行了超特別的對談!「來自深淵」原作者・土筆章人老師和因出演電視節目「Crazy Journey」而出名的自由記者・丸山佑介先生。走遍世界各國無數危險地帶進行採訪的專業冒險家丸山先生,究竟土筆老師會和他談論什麼呢?(Crazy Journey簡單介紹)
──聽說這次的對談是基於土筆老師的希望舉行的。
土筆:這是我人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丸山:難不成,你有在收看節目?
土筆:是的,當然!
丸山:非常感謝你的收看。
土筆:有一點我很在意,就是節目結束後「你究竟都去了哪裡?」。
丸山:基本上我都是在當地繞來繞去。節目結束後我主要會做自己感興趣的採訪,例如香港的示威活動、亞洲的超自然現象或尋寶活動等。我還有去菲律賓學英語,到台灣參觀日式的古老建築。本來我主要從事的工作就是出版業,所以節目結束後就回到了老本行。採訪的內容還蠻多樸素的事物。我並不是一味地追逐華麗的題材,只要能勾起我的興趣,什麼題材我都可以。
土筆:我要先說聲不好意思,我是從電視上認識丸山先生的,所以很驚訝「世界上竟然有這樣的人!?」(笑)。
──丸山先生知道「來自深淵」嗎?
丸山:在收到這次對談的邀約之後我自掏腰包買了全部的單行本也讀完了。真的是非常有趣。倒不如說或許是自己買的所以讀得相當仔細,總而言之是一場大冒險。不過出發前的部分也畫得很仔細。潛入阿比斯之前的生活和潛入後這之間的比例並沒有敷衍了事,在潛入前不也花了一些時間嗎。
土筆:不小心花了點時間(笑)。
丸山:畢竟,冒險的事前準備很有趣。
土筆:丸山先生是如何做準備的?
丸山:我也會花很多時間盡我所能的準備。假設只有3天的準備時間我也不會草草了事。可以做得全部都做。只是,「來自深淵」的主角們和我不同的地方在於,我會為回程的計畫做準備,所以這部份是完全不同的。我看了這部作品之後,最認同娜娜奇說的一句台詞「情報就是力量」。在冒險的時候,與當地遇到的人們進行交涉和協商比較重要。因此,當這句台詞出現時我心想「哦哦,說得沒錯」。我和人進行交談時會留一手,相信當地的人絕對也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認為只有自己能夠幫助自己(笑)。
土筆:說到底這才是最重要的對吧。
丸山:如果你越往下層走,你就會漸漸失去人性,但所做的事情是非常人性的事這點很好。未知的領域在深處這點也很好。
土筆:我認為舞台越狹小感受就會越寬廣。因為當意料之外的事物出現時,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還有,因為在狹小的空間裡,你會試著注意較小的東西。例如腳邊之類等等。
丸山:故事中不是有出現各式各樣的生物嗎。那些生物你是從哪裡獲得靈感的呢?
土筆:通常是從現實的生物獲得靈感。有些現實生物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構造不是嗎。例如被稱為鱗足螺的貝類,牠的身上覆蓋著鐵質礦物質所構成的鱗甲,平常就默默的在海裡生活。因此,我創作這些生物首先會從畫出浮誇的傢伙開始,接著思考「為什麼這種生物能夠生存?」,再來就像深入挖掘般參考現實中的生物。
丸山:因為我主要的戰場是在都市,所以不怎麼走入大自然,也不怎麼遇到生物,但即使是這樣的我也曾去追查過奇怪的生物,其中之一是紐約的白鱷魚。還有,我曾去過美國俄勒岡州尋找大腳怪(雪男)。大約在2015年左右有最新的目擊情報指出一隻裝著Go Pro的狗在山上跑步的時候拍到了雪男,我心想「就是這個!」便出發了。我為了某家雜誌寫了那篇採訪報導,但都不被採用。
土筆:怎麼這樣!(笑)
丸山:因為內容沒頭沒尾的,所以對編輯部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決定。最後刊登了一篇完全不同的文章「北美最新的大麻情況」。紐約有個關於鱷魚的都市傳說「如果你潛入到下水道,會看到有一隻顏色褪去視力也退化的鱷魚在那裡」。然而,當我實際潛入到下水道裡,我心想「這裡是不可能會有的」。
土筆:因為那不是鱷魚能生存的環境?
丸山:沒錯。那裡很臭。我說「很臭」並不是指有糞便之類的臭味。紐約的下水道有化學藥品的臭味。
土筆:那應該是很刺鼻的臭味對吧…。
丸山:因為每個人都會把東西排進下水道,所以化學的氣味遠超過糞便的氣味。沒有鱷魚能夠在那種環境生存!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有發現一種生物。
土筆:有生物在那裡!
丸山:是蟑螂。蟑螂果然生命力很強啊。
土筆:據說鯰魚和蟑螂的生命力超強(笑)。
丸山:另外,我在看「來自深淵」的時候,竟然覺得孩子們比大塊頭的成人們更適合下潛(笑)。我經常探索像青木原樹海這樣的地方,以我的體格在那裡行走時留下清晰鞋印的比率會相當驚人。以前,我的一位熟人說「我想去探索樹海…」,所以我們組了一支隊伍去那裡。然後,被組進隊伍的人之中有一位是女孩,那位女孩穿著牛仔褲和運動鞋,就是平常出門會穿的那種打扮。她的背包也很小,我心想「你是在跟我開玩笑嗎!?」。但是,到了最後仍然精神飽滿的只有那位女孩。
土筆:欸欸欸-!?
丸山:畢竟,她的裝備打扮很輕便。我們走得很拚命,回程的時候氣喘吁吁,而那位女孩因為走的時候不用出很多力,她能用輕盈的步伐前進,所以沒有消耗太多體力。這反而讓人覺得大叔們沒什麼體力(笑)。但並不是我們沒體力,而是因為我們是用會破壞地形的腳步在行走。
土筆:沒辦法隨心所欲地好好行走對吧。
丸山:有許多樹木倒在路上。青木原樹海的樹木沒有抓地力強的樹根,所以樹木倒下來的情況相當普遍。我去過青木原樹海許多次,但麻煩總是不期而至。「來自深淵」的有趣之處也是如此,劇情的高潮總是突如其來。
土筆:有真的遇過束手無策的情況嗎?
丸山:嗯…。直到最後我都沒有放棄過。我經常被詢問「你去過最危險的地方是哪裡?」之類的問題,但因為這些地方遇到的危險我全部都克服了,我想這樣算是回答了你的問題。即使如此,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我也曾多次面臨「說不定會死」的情況,不過,我內心的想法只有「好啦會沒事的」或「死了就死了吧」。當我遇到可能無法避免的死亡時,我卻意外地不會為此動搖。如果不是痛苦的死法,我會想,好吧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土筆:一旦腦中想像到的都是痛苦,就會很煎熬。
丸山:就是這樣。所以,我意識到我不是不想死而是不想受苦。如果只是單純死了我無所謂。因為死了的話就結束了。…說起來,在過去「我說不定會死」的狀況中,我經常提起也最具代表性的是,在非洲維多利亞湖米金戈島的返航船上所發生的事件,這整座島是一個貧民窟。當時船的引擎壞了所以我們在湖中漂流,由於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3大的湖,因此你可以直接看到數百公里外颳起的風暴。會是那場風暴先來到這裡,還是我們會先漂流到岸上?而太陽就要下山了,如果發出太大的聲音就會引來海盜…。和我一起搭船的當地乘客也陷入絕望,因為這下有很高的機率會從人生出局了。因此我開始思考「溺水的時候會很痛苦嗎」(笑)。
土筆:那之後你們是如何得救的呢?
丸山:我們勉勉強強的先漂流到岸上。也許風暴來得比較晚。在船靠岸之後,這次我們面臨會遭遇強盜的風險。度過了海盜的危機之後,接著我們不得不躲避強盜。
土筆:盜賊也太多了(笑)。
丸山:和日本失去聯絡已經一天多了,總之不盡快趕到機場是不行的所以我在半夜搭車趕路,我想強盜什麼的應該是騙人的,但有兩輛車在半夜以驚人的氣勢高速追了上來。「啊啊,出現了,出現了」,我僱用的司機頭也不回地猛踩油門(笑)。這是從我在湖上漂流到搭上飛機大約30小時中發生的事件,這真是一場冒險。但是,老實說在船上的時候我認為「我是唯一不會死的那個人」。會這麼說是因為我有攜帶一個防水背包袋,把裡面的東西全部丟掉後就可以當作漂浮物,這個我沒有對任何人說過(笑)。我和船上的領隊談到「如果船翻覆了,我跟你不管是誰沒活下來都是不行的不是嗎。我們要不要往各自的反方向走呢?」這是我的提案。
土筆:確實,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會活下來的(笑)。
──這的確是「情報就是力量」。
丸山:我這個留一手的情報,船上的領隊和其他乘客都不知道。我假裝在找包包裡的東西同時「把這個東西扔掉…」(笑)。只有自己正在努力求生。
土筆:但是,這不是比全員死亡的結果更好嗎?
丸山:我一直認為我會是唯一倖存下來的人。每次採訪只會有一位採訪人員和我同行,我就算犧牲那個人也要努力活下來。取而代之的是,當回到日本的時候,我說「哎呀,能回來真是不容易呢!」這加深了我們的友誼(笑)。但是,我在讀「來自深淵」的時候覺得他們和我一樣,停滯不前就輸了,不如說絕對會向前邁進的不是嗎。
土筆:我比較害怕停滯不前。這就像絕佳時機或機會出現時就必須動身抓住它。這種情況即便是在那個節目裡也有不少對吧。
丸山:我想確保我都準備好了,但我的情況也發生過沒有充分準備就出發,在這種情況要做的就是盡力達到完美。首先,準備工作必須在現場做調整。因為不管做了多少,現場絕對不會是它本來應該要有的樣子。
土筆: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符合自己的想像。
丸山:如果符合想像,就沒必要跑去其他地方採訪了。最近我經常在想,當我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寫成書時,人們會說書的內容「組織性薄弱」或「沒有邏輯」,統整從過去到當今世代的人們撰寫非虛構類書籍的方式,我了解到的是,他們都是寫對世界有期待或有希望,但現今的社會中沒有希望,把這一切統整在一起我認為是無稽之談。這是一個混亂的世界,所以如果有人覺得作者把親自觀察到的現象和自己的雜感寫成一本書是「沒有邏輯的」,我想只能說這個人對世界的期待太高了。世界本來就是沒有規則可循的,所以說不定最後誰都無法得救,人類行進的方向其前方未必會是圓滿的結局。
土筆:覺得這個世界是多采多姿還是枯燥乏味,都是感受者自己的事情。
丸山: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看漫畫和小說,故事可以說是人類腦中被允許的最佳娛樂。而且,我覺得是培養想像力最好的工具。如果你能想像得到未來會發生什麼,就能採取迴避悲慘結果的行動。所以,我認為故事是有價值的東西。我很享受「來自深淵」的故事,後續的發展我一定會繼續讀下去。
土筆:非常感謝! 今天聽到了許多超棒的故事,這對我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