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pimelodus 拟油鲶属(巴西蜜蜂猫/巨型蜜蜂猫)简易分类指南
拟油鲶属,一个相对冷门的南美鲶鱼类群,因大部分成员身上黄黑相间的斑纹在观赏鱼贸易中被往往称作“蜜蜂猫”。属内共有6种:
黑尾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atricaudus,Restrepo-Gómez, Rangel-Medrano, Márquez & Ortega-Lara 2020)
蟾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bufonius (Valenciennes 1840))
巴西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charus (Valenciennes 1840))
巨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magnus Restrepo-Gómez, Rangel-Medrano, Márquez & Ortega-Lara 2020 )
芒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mangurus (Valenciennes 1835) )
施氏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schultzi (Dahl 1955))
由于各种间形态学上十分近似,学术上用于鉴别的部分特征(极限体型,骨骼特征等)难以用于活体鉴别,本文中选取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形态特征对该属下全部种类的活体鉴别提供一些建议。
1. 黑尾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atricaudus)
形态学上最特殊的一种,特征为尾鳍黄色,黑斑面积大,约占尾鳍面积3/4,尖端透明;背鳍棘前缘光滑;颌须短,不超过鳃盖。其头部斑纹以浅色为主,有黑色虫蚀状纹路,与其他所有拟油鲶均不同。极限体型约30cm。为中型种。
分布于哥伦比亚圣乔治河,马格达莱纳河水系。无输入。


2 蟾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bufonius)
分布最广,进口最多的一种。特征为尾鳍黄色,中点处黑带很窄,部分个体甚至不可见;部分个体身体上有斑驳的棕褐色花纹,酷似魾属鱼类;背鳍棘前缘粗糙;颌须长,超过鳃盖。极限体型约30cm,为中型种。
分布于马拉开波湖到巴西东部各大水系中,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拟油鲶属种类。

3. 巴西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charus)
资料较少,非学术记载中均将其与体型很小的Rhyacoglanis湍鲶属的部分成员混淆,而学术记载中又往往没有图片信息。该种实际上与蟾拟油鲶十分相似,但尾鳍黑带较宽。
分布于旧金山河水系,无输入。

4. 巨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magnus)
体型最大的一种。特征为尾鳍黄色,中点处黑带较窄,部分个体不可见;背鳍棘前缘粗糙;颌须短,不超过鳃盖。极限体长可能在80cm以上,为大型种。
分布于圣乔治河,马格达莱纳河水系。可能与黑尾拟油鲶,施氏拟油鲶混合输入。


5. 芒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mangurus)
最早输入的一种。特征为特征为尾鳍黄色,黑斑较宽(小于1/2尾鳍面积);背鳍棘前缘粗糙;颌须长,超过鳃盖。极限体长约70cm,为大型种。
分布于阿根廷巴拉那河水系,由于该种种群数量降低且是阿根廷的保护物种,虽然是巨型蜜蜂猫名号最初的主人,如今市面上却难得一见。

6. 施氏拟油鲶(Pseudopimelodus schultzi)
输入时间短,目前较常见。特征为尾鳍黄色,中点处黑带较窄,部分个体不可见;背鳍棘前缘粗糙;颌须短,不超过鳃盖。头部深色斑块与背鳍下深色斑块不相连。为中型种。
分布于马格达莱纳河水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