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高考作文到申论大作文(7)两种文体风格的3点不同

2023-11-08 07:53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本文将通过总结3点常见的「高考作文写作风格」,来进一步理解它和申论大作文的区别。

风格1:以情为主,通过各种修辞方法和衬托技巧,让文字感情充沛又充满力量,即所谓的「煽情」

例文: 当人生被时间表支配,失去了自由与自我,心情被各种事务缠绕,失却了陪伴家人的天伦之乐……他们说,在技术突飞猛进的快节奏时代,我做不了时间的主。可我要说,剑出不出鞘,其实还是鞘做主。系住、困住、套住、固住、包住……鞘总有办法关住剑,拿云系日的少年,你总有办法支配你的时间!(节选自某培训机构2023全国甲卷高考作文范文)

这段文字先抑后扬,前半段气氛沉重缓慢,后半段动作紧凑激昂,两相对比,迸发感十足。结尾「拿云系日的少年,你总有办法支配你的时间!」这句话更是点睛之笔,结构相当漂亮。

——当然,这种结构千万不要用在申论大作文中。

「申论大作文」不需要煽情,但非常看重论述的过程。按照申论大作文「分论点写作」的标准,对上段文字可进行如下改写:

【论点】支配时间

论点一定要放在分论点开头,强调「支配时间」的重要性,例如: 学会支配时间而不是被时间支配,是提高生活品质的关键。

【论证过程】科技对支配时间的影响

论证过程接随后展开,可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 从「善用科技」的角度强调,可以强调「让我们的人生更有获得感」。 改写方法:通过舒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减少通勤时间;通过先进的电子产品,可以大幅提升生产力;通过当代物流和冷链系统,可以在几天内买到千里之外原本易腐的食品。 从「人生被支配」反向论证,则不宜像原文说的那么「浅」。 例如「当人生被时间表支配,失去了自由与自我,心情被各种事务缠绕,失却了陪伴家人的天伦之乐……」这句话,以申论大作文的标准来分析,抒情成分过多,且论述逻辑缺失。 改写方法:直接用「人生被支配」概括上述内容即可,但接下来要把「失去自由与自我」「心情被各种事务缠绕」「失却了陪伴家人的天伦之乐」都说清楚,这3个短句分别对应什么?是否和「科技的发展」有关?是否和文章中心有关? 如果某段内容没有明确的上下文对应,且和中心无关,那不如不写。删了后重点描写好其他内容即可,毕竟「申论论述过程,在精不再多」。

申论大作文「论述」的过程有瑕疵再正常不过了。真遇到这种瑕疵不要紧张,只要行文流畅,论述过程别太生硬,有一定逻辑就能被阅卷老师认可。

举例来说,如果要论述「科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让人类被时间支配,导致失去自由与自我」的话,理论上很困难——论证的过程容易自我矛盾。 以「短视频导致人类沉迷,浪费时间」这一观点为例,深究下去可能会发现,很多人沉迷短视频的根源在于自制力不强,即使没有短视频,也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短视频只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渠道而已。另外,这种客观存在的瑕疵重要吗?对于申论阅卷老师来说,其实不重要。

只要论点三观正确,论述过程大体合理,逻辑从表面上说得过去,阅卷人即使明知议论的内容有瑕疵,也不会过度深究。对于申论大作文来说,考生能够展示「论证」能力的本身更重要。

风格2:秀「文笔」,展示词汇量和修辞手法,但对文章中心没什么帮助

例文: 有一种享受时间,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一种享受时间,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一种享受时间,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高尔基曾说:"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我们不妨挣脱开一切自己搭建的条条框框,走出去,走到现实世界中去,用我们的真实感受建造一种热爱生活的时钟,做时间的朋友,而非其主人或者仆人(文章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752604)

定义前置+古诗文+排比+引用名人名言+拟物+祈使句收尾,非常华丽漂亮的文笔。

如果在高考中能用上这么一段,定能让作文增色不少。当然,还是那句话,申论大作文就不要这么写了。 上述内容可浓缩为一句话——

高尔基曾说:"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

引文到此为止就可以了,其他内容可以以此为框架,把论述的过程展示出来。例如:

有一种享受时间,叫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一种享受时间,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一种享受时间,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这里可直接强调「享受时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论证。改写后内容如下:

李清照在少女时代喜欢在小溪中划船,多年依然能开心回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陶渊明因厌倦官场辞官归乡,闲暇之余不忘游览美景,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工作中,而是劳逸结合,真正做到充分利用时间。

不难发现,改写后的核心观点和那篇「高考范文」区别不大,但看上去明显更有「申论味」了。 此处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连续举例」最好不要超过2个,这就是改写后没加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原因。 申论有事例必有论证,论证是需要一定字数空间的,1~2个例子正好,3个例子就可能显得太多了。如果上面改写后的内容再涉及李白为什么「独酌」,那论述过程会复杂很多,分论点也因此变得臃肿。

风格2是应届生在写申论大作文时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公考,就更要了解清楚,避免因此丧失上岸竞争力。

想要避免犯这种错误其实很简单——写之前想想,将要出现在笔下的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关吗?如果无关的话,尽量不去写就可以了。

风格3:看着很顺畅,但却没有明确逻辑的全文结构

例如一种常见的「高考范文」结构:

【开头】

XX曾在XX场合说过名言……这说明了……我们需要……。

【第2段】

(引用一段古人/诗人/科学家的哲理名言),这是对XX的深刻体会。而如今的我们……当代社会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这个人的XX事迹告诉我们……

【第3段】

转折(但是/然而/从另一个角度说)+举例,阐述观点后长篇幅展开+抒情

【第4段】

排比+反问+祈使句等修辞手法,强烈抒情,展示文采。

【第5段】

升华式结尾,再度展示文采,但实际意义不大。

很多「高考作文」都采用了类似上述的格式,也确实能在高考中得到不错的分数。这种格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兼容」。 无论你是汉语言文学的天才,还是平时成绩平平无奇的普通考生,用这种框架,都能写出不错的分数。 只要你审题不跑题,三观正常,能记住一些恰当的事例,按照上面的框架写都是可以的——当然,上述标准在申论大作文中阅卷中不成立。

以那个框架为例分析,可看出最大的问题是完全按照那个框架写,也无法确定文体。至于其他细节更是没有要求,只要能把语序写通畅了,文采展现出来,高考作文就一定能拿高分。

但申论大作文必须写成议论文的形式,必须明确提出观点、充分展开论述,这点绝大部分高考生是难以预示到的。 按照上述框架写,高考作文读起来的感觉一定还不错,因为该框架就是完完全全地从先往后叙述,不会有严重的逻辑错误。哪怕这篇文章大部分内容都在举例子,只要例子举得好,其他内容看得过去,该文也完全没有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申论大作文尽量写成「131(1段开头,3段3个分论点且每段第一句话构成排比,1段结尾)」的方式,因为这么写,阅卷人一眼明白符合大作文写作的逻辑,给的分数也会相对高一些。 总结: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该怎么写「申论大作文」,甚至写完了还「自我感觉良好」,最终导致被淘汰。 通过本文可发现,高考作文中很多喜欢「秀」的地方,根本不适合在申论大作文中。

从高考作文到申论大作文(7)两种文体风格的3点不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