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的社会讨论
《桃子男孩渡海而来》借用桃太郎传说,想要讨论经典的“放下仇恨”和“共存”话题。这类话题十分容易滑落到政治正确(或说白左)之中。在这部番中为了避免引发过多争议,采用了一种近乎于“逃避”的处理方式,即设计了一个追求平等但非圣人,一根筋的女主。她的存在使得围绕她发生的故事避免了深入讨论的可能。
围绕女主这一形象,动漫设置了两个她的反面,这在正序接近末尾的剧情中有所体现:一个是被仇恨和责任包裹,不愿承认共存可能的桃子男孩,一个是假装宣传人鬼共存实际心怀鬼胎的伪圣母反派。而后通过在女主的旅途中增加各个派系的皈依者来构建多样性的队伍,以便制造剧情冲突和宣传思想。但由于对该话题的畏手畏脚,很多本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点在剧情进行中会被强制中断,只留给人一个“起念”。若是本就能接受这种“放下仇恨”、“平等共和”思想的或者中立的温和派观众或许能够接受,但持有激进思想的正反方人士(激进白左或观粉等),及不打算深入思考只想看剧情的人(我没有指责的意思,我更多时候也是这类人)不仅不会顺着起念思考,反而会以此作为表达不满的点。
就番剧本身来说,制作上未免投机取巧了些,战斗场面基本没有,好的画面都在一些奇怪的地方。不过个人认为这种不依赖战斗而是依赖剧情的番剧,战斗场面并无所谓,有个样子就好。如果说剧情,除了上面所说的“隔靴搔痒”外,动漫中的部分人物动机不明,背景交代不及时而不是没有,导致在某些时候角色动作显得莫名其妙。更不要说疑似非人非鬼的反派Boss的来头并没有作说明导致的观众对其行为的迷惑。总体评价的话只在及格线,但由于消极地想触摸敏感话题,我认为还是要多给一星以作鼓励。

诚然,很多仇恨永远无法放下,很多矛盾永远无法解决,很多偏见永远无法消解。但我还是要多嘴一下:爱抽象的人的同时,更要爱具体的人。如果做不到兼爱,麻烦至少对身边对你好的人好些,对网上耐心与你交流的人友善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