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庄列选 • 第四翼 云

2023-07-07 21:00 作者:lainanyany  | 我要投稿

老庄列选 • 云解 三 孔子来到楚国,楚国的狂人接舆经过孔子的门前,他停下来说道:“雄凤啊雄凤! 你的德行为何如此衰微呢?来世无可等待,往世无所追回。天下有道,圣人之名得以彰显;天下无道,圣人随时势造化而生。而今天下,仅仅是避免刑罚都成为了一种难以达成的愿望。 福寿像羽毛一样轻,不知道有什么能被它承载;祸患像大地一样重,不知道有什么能避开它的震压。算了,算了,何必以所谓的德来衡量人呢;危险,危险,只依靠画在地上的界线而趋走;荆棘,荆棘,不要妨碍我的旅途,我要走的路是如此曲折,不要划破我的双脚!” 老庄列选 • 云解 四 南海之帝名叫儵,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名叫浑沌。一次,儵与忽一起到浑沌的地盘做客,浑沌非常热情的款待他们。为了感谢浑沌的招待,儵和忽商议道:“人都有七窍(双眼、双耳、两鼻孔、嘴巴,“窍”类似于单个光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缝的数目,位置,间距都会影响到观察者所看到的衍生图像,人本身就相当于是一个随时随地在进行的双缝干涉实验,而浑沌则是无穷无尽的信息生灭的源头。),用来看、听、饮食、呼吸,而唯独混沌没有,让我们试着帮浑沌凿出七窍吧!”于是二帝给浑沌做起了手术,每天凿通一窍,等到了第七天,七窍皆通,而混沌却死了。 老庄列选 • 云解 十一 列子吃完饭后在路上散步,发现路旁草丛中有一个年代久远的头骨,他拿起头骨,拔掉上面的蓬草,指着头骨说道:“只有我与你才知道,其实你从未生过,也从未死过。你果真悲伤吗?我果真快乐吗?” 老庄列选 • 云解 十六 生命在天地之间的旅程,只是一场大梦,如同白色骏马跃过沟涧,转瞬而过,迅速而出人意料的发生,迅速而出人意料的结束。河流奔涌,草木勃发,萌芽破土而出,生者不得不生。云气升腾,潭水幽深,万物一气入于混沌,死者不得不死。生命随梦生而生,随梦灭而灭,皆是道的幻化,生物为死亡而悲伤,人类为死亡而哀痛。解去有形的躯壳,抛掉规律的制约(物理规律只对有形的事物生效),众生如木叶般纷纷飘飞而落,魂与魄皆归于道(使其形者,阳为魂,阴为魄,魂与魄本同末异,各表一枝),此乃吾辈所往,也是吾辈的由来和归宿。(归者,鬼也。生如气涌竹笛,吹奏出万般旋律,孔窍衍生出万千图景。死则笛裂,气虽然依旧流动,却不再能够吹奏出生命的旋律,此时生命已经死亡,而驱使生命旋律的气也就是所谓的魂魄皆归于混沌,脱离形体的魂魄没有自我意识,也没有彼此分别,没有思考记忆,因为这些都是建立在有形的事物之上。所谓的鬼是还活着的人们,即梦中人们对死者,即对梦醒之人的记忆,当最后一个关于某个死者的记忆消失,那么所谓的鬼也就消失了,换言之,人们通常所说的鬼只存在于一个人的记忆中或多个人的共通记忆中,是一种心魔,是一种被默然唤醒和持续的深层记忆。) 老庄列选 • 云解 十七 庚桑楚说道:“即使是能够吞下一辆马车的巨兽,独自离开山林,也不能免除困于机关陷阱的祸患;即使是能够吞下一艘船的大鱼,一旦搁浅,蚂蚁也能让它痛苦的死去。所以鸟兽不厌恶山高林密,鱼鳖不厌恶渊深水浑,想要保全形体意义上的小我,不得不深藏自己的存在,所以贤者不厌恶深远之境。至于尧、舜又有什么值得称扬的呢?当他们开始分别贤与不贤,就已经是如同乱凿矮墙而种植蓬蒿以作为围墙。挑选着头发梳头,计数着米粒做饭,这样的明察秋毫又何足以能救济世人呢?推举贤人则民众以声名相互倾轧,任用智者则民众也用各自的聪明互相盗取。如此种种,是不足以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的。民众一旦唯利是图,便会出现子杀父、臣杀君、白天偷盗、中午挖墙等事情。我告诉你吧:天下大乱的根源,生于尧舜在位期间,其细枝末节延伸至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必定还会有人吃人的事情。” 老庄列选 • 云解 十八 庄子为死者送葬,途中路过惠子的坟墓。他回过头对跟在身后的人说道:“楚国郢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涂上像苍蝇翅膀那样薄的一层的白土,他让一个名为石的匠人用斧子砍掉这层白土。石抡起斧子便向其鼻尖砍去,只听一阵风声,郢人鼻尖上的白土就被完全去除,而鼻子没有丝毫损伤,郢人依旧站在原地,毫无表情变化。宋元君听到了这件事,就召见石问他说道:‘你可以尝试为我表演看看吗?’石说道:‘我曾经确实可以砍掉别人鼻尖上的白土。但那个敢让我这样砍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庄子说完,望向惠子的坟墓又说道:“自从你死后,我再也没有可以与之争论的对手了,我再也没有可以与之言谈的人了。” 老庄列选 • 云解 十九 庄子家中贫困,粮食也快见底了,于是他去找监河候借些小米。庄子见到监河候,说明来意之后,监河候对他说道:“可以。等我拿到了年底的租赋税金后,借给你三百金,如何?”庄子不禁愤怒,脸色一变说道:“昨天,我在路途中听到了路上传来的喊叫声,我回头看见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对它说:‘鲫鱼啊!你在这里做什么?’它回答道:‘我是东海的水族波臣,受困于此,你能不能弄点水来,救我一命?’我说:‘可以。等我南游吴越,说服吴越二王,请他们将西江水引过来接你,可以吗?”鲫鱼愤怒地说道:‘我失去了与我长相厮守的水,便活不下去了。现在给我一点水就能让我活命,而你却说出这样的话,那你还不如早点到鱼干店找我!’” 老庄列选 • 云解 二十一 阳子居南往沛地,老子西游秦国,二人相约在郊地相见,却直至梁地阳子居才见到老子。老子仰天叹息道:“当初我以为你是可以教诲的,而今再看,并非如此。”阳子居默不作声。到了旅舍,阳子居来到房间,为老子拿来洗漱用具,他将鞋脱在门外,跪着向前说道:“之前我就一直想请教您,但是您没有空闲,所以我不敢问。现在您有空闲了,我想请教您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 老子答道:“你恃才自傲,目空一切,这样谁愿意和你相处呢?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吗?(大成若缺,大盈若沖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 阳子居脸色大变,惭愧不安地说道:“感谢您的教诲。”阳子居刚到旅舍的时候,客舍主人恭敬地迎接他,并为他安排坐位,老板娘侍候他梳洗,其他旅者给他让出座位,在灶前烤火的人退开让他先烤火。等他返回旅舍大厅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旅者们甚至敢和他争抢座位了。 老庄列选 • 云解 三十 事物的阴阳对称、转化、极变、往复是道的运动。世间的彼此强弱、盛衰、杀食、制衡是道的运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形,而有形生于无形。 老庄列选 • 云解 三十三 道是万事万物的奥妙,是智者为人处世的宝物,是愚者安身立命的护佑。美言可以换得他人的礼敬,美行可以聚拢天下的人心,即使害马有种种不善,又何必一定要将其赶尽杀绝呢?确立天子,设置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怀抱大璧,铺排驷马,皆不如跪进道。古往之人为何珍重道呢?难道不是因为:“道可以使一个人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也可以让一个人免除他所犯下的罪责,去除他所承受的痛苦吗?”所以道才能被天下所珍重。 老庄列选 • 云解 三十六 人从出生到死亡,有四次大的变化:婴孩、少壮、老耄(七八十岁)、死亡。人在婴孩的时候,气专志一,是阴阳二气相安谐调的极致,外物的变化无法阻碍他,所谓的德行无法束缚他;等到了少壮之年,血气飘溢,欲望与忧虑也在心中翻腾涌动,愈加受制于外物,德行随之衰弱;到了老耄之年,欲望与忧虑慢慢柔顺,也渐渐松脱了礼的节制,外物不再是其主要的牵绊,其气虽不如婴孩时的谐调,但也较少壮时安和;及至死亡,人终于得以止息,回到一切的原点。 老庄列选 • 云解 三十七 林类年近百岁,春末夏初之时,他穿着皮衣,在收割过后的田地里俯身拾取散落的麦穗,他一边唱歌一边前行。正逢孔子一行人前往卫国,恰好在田野里望见了林类,孔子回过头对弟子说道:“那位老翁必是可与言谈之人,你们上前去问一问。”子贡随即请求前往。子贡从田垄的另一端抄了上去,他向林类迎面走去叹息说道:“先生您没有后悔过吗?为何还在一边唱歌,一边拣拾麦穗?”林类并不理会他,继续拾穗前行,歌声不停。子贡不愿放弃,他追着林类再三叩礼,林类不胜其烦,终于直起腰来回应到:“我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子贡说道:“先生您年少时不努力,长大后不拼搏,年纪大了无妻无子,而今您年近百岁,离死亡也不远了,还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能让你一边拾穗一边唱歌呢?”林类笑道:“我所以为乐的事情,人人都有,只是人人都反以为忧虑悲伤。年少不努力,长大不拼搏,才能长寿如此;人老,无妻无子,将近死亡,才能快乐如此。”子贡说道:“长生是人们想要得到的,死亡是人们所想要逃离的,您以死为乐,这是为什么?”林类说道:“死与生,一去一反。如此,死于此处的人,如何知道其不生于彼处呢?死与生有何不同呢?我又如何知道其奔波追逐,奋力求生是否是一种迷惘?又如何知道我今日之死不比昔日之生更快乐呢?”子贡听了林类所说,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于是他返回告诉孔子,孔子说道:“我就知道他是可与言谈之人,果然,不过他所知道的并不完全,不过,也足够了。” 老庄列选 • 云解 三十八 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空坠落,大地崩陷,形体失去依托之处,他甚至为此吃不下饭。杞人的一位朋友同样担忧他所担忧的事情,便前去帮他解除担忧。他的朋友对他讲道:“天空,是气的积聚,无处不是气,你的一曲一伸,一吸一呼,整天都在气中行动坐卧,何必担忧其坠落呢?”杞人问道:“如果天空是积聚之气,那么日月星宿不会坠落吗?”朋友说道:“日月星宿不过是迸射出光耀的积聚之气,在混沌的漩涡中流转,即使坠向空中,也只是气化于气。”杞人又问道:“大地崩陷又该如何呢?”朋友说道:“大地,是尘垢的积聚,充塞于四方虚空之中,无处不是尘垢,你每天的行走踩踏,都在尘上,又何必担忧其崩陷呢?” 于是杞人忧虑尽消,大喜,他的朋友也随之大喜。 长庐子听闻这件事情后,笑道:“彩虹、云雾、风雨、四季,这些都是气的变化;山岳、河海、金石、火木,这些都是尘的变化。有积聚则必有离散,怎么能说是不坏呢?天地不过是混沌虚空内诸多微小事物中较大的事物,固然其难穷难终,难识难测。而担忧天地崩坏的人,思虑较远;认为天地不坏的人,未必是对的。等到天地不得不坏之时,那天地也就只能归于崩坏了。如此,怎能不令人担忧呢?” 列子听闻长庐子的言论之后,笑着说道:“说天地会崩坏,这是一种谬论;说天地不会崩坏,这也是一种谬论。坏与不坏,不是我所能知道的。坏与不坏,本无分别,都是道在不同位面的对称衍生。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老庄列选 • 云解 四十一 郑国的圃泽多有贤明者,同样在郑国的东里则多有才能者。圃泽有一位名叫伯丰子的幕僚(士者),带着随从路过东里,正巧遇见了邓析,邓析回过头笑着对他的弟子们说道:“让我来为你们戏弄一下这个家伙如何?”弟子们说道:“好,请开始您的表演。”邓析对伯丰子说道:“你知道养养是什么意思吗? 被人供养而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与猪狗属同一类;生养外物而使外物为我所用,则是人所做的事情。能让你种人吃饱喝足,穿暖睡香是我们执政(主管某种事务)的功劳,而你们老小群居,如同被圈养在栏杆中的家畜和庖厨刀下的食物,与猪狗有何区别?” 伯丰子并不回应。而此时伯丰子的随从中,有一人从后面走上前来说道:“大夫您难道没有听说过齐鲁一带多有机巧之人吗?其中有善于管理土木的人,有善于管理军备的人,有善于管理声乐的人,有善于管理学术的人,有善于管理军队的人,有善于管理宗庙的人,如此,群才皆备。然而如果没有知人善任的相者,则没有人能使这些有才能者各展所长,协调运转。这中间,相者无需有所知,也无需有所能,但知者和能者都能为相者所用。而今郑国,诸多执政(事务官)都是由我等差遣安排,您又有什么可自大的呢?” 邓析被怼得无话可说,于是他给他的弟子们使了个眼色,便率众离开了。 老庄列选 • 云解 四十二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都得病了,他们同时请扁鹊医治。扁鹊为他们治好病后,对二人说道:“你们之前所患之病,是外物扰乱了腑脏的运行,这是药物针石可以治愈的。而你们还有与生俱来的疾病,与形体共同生长,今日我为你们治之,如何?”二人道:“想知道您的说法有何依据?”扁鹊对鲁公扈说道:“你志强而气弱,所以多谋而少断。赵齐婴志弱而气强,所以少谋而偏执。如果将你二人的心互相调换,则可以使心志与形气谐调。”于是两人喝了扁鹊给他们的毒酒,昏死三日,刨开胸腔,拿出心脏,互换安置,再喂以神药,二人便苏醒如初。而后二人辞别扁鹊,各自归家。如此,外形是鲁公扈的赵婴齐返回自己家中,他的妻子儿女都不认得他;外形是赵婴齐的鲁公扈返回自己家中,他的妻子儿女也不认得他。两家人因此都把事情告到官府并请扁鹊分辨。扁鹊说明了换心之事的来龙去脉,这场官司才得以了结。 老庄列选 • 云解 四十三 甘蝇是古时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只要他张弓射箭,便有野兽倒地,飞鸟坠落。他的弟子名叫飞卫,师从于甘蝇,其箭术甚至巧过甘蝇。多年之后,一个名叫纪昌的人前来跟随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道:“你先学会不眨眼睛,之后再谈射箭吧。”纪昌回家后,仰卧在其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盯着来回往复的梭子,不眨眼睛。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尖接近于眼眶,他也不会眨眼。于是纪昌前去告诉飞卫,飞卫说道:“不够,还要学会视才可以。即视小如大,视微(隐约)如著(显著),到时候你再来告诉我。”于是纪昌用毛发绑住虱子悬挂在窗户上,坐北朝南而望,不到十天,那虱子在纪昌眼中,渐渐变大,三年之后,竟有车轮大小。此时纪昌再看其它事物,皆如同山丘。他用燕地兽角之弓,飞蓬断梗之箭,朝虱子射去。结果贯穿了虱子的心脏,而悬挂虱子的毛发则完好无损。 纪昌前去告诉飞卫,飞卫听后高兴得踏地拍胸并说道:“你已经学会了!” 纪昌完全学会了飞卫的箭术,他想到天下能与他箭术匹敌的只有一人,于是他蓄谋杀死飞卫。纪昌等待在城外飞卫将经过的路上,很快,飞卫出现在纪昌的视野里,而飞卫也同时发现了纪昌。二人几乎同时搭箭张弓,你来我往,相互朝对方射箭,期间有一些箭矢迎头相撞,坠落在地,因为箭速极快,甚至不扬起一点尘土。飞卫的箭先用尽了,而此时纪昌手里还有最后一枝箭,他用这枝箭向飞卫射去,飞卫顺手从草丛里拔出一根荆棘,用荆棘一端挡下了这致命的一箭。至此,双方的箭都用完了,而飞卫与纪昌却都不约而同地流下了眼泪。二人丢掉弓,纪昌走向飞卫,行拜礼,并请求做飞卫的义子。二人刺臂出血盟誓,绝不将箭术再传与他人。 老庄列选 • 云解 四十四 可以生而生,是上天所赐之福;可以死而死,同样是上天所赐之福。可以生却不得生,是上天的诛罚;可以死却不得死,同样是上天的诛罚。可以生,可以死,得生得死,天福何其多也;不可以生,不可以死,或死或生,天罚何其多也。然而,生生死死,不息不灭,既不是由所谓的客观外物所决定,也不是由所谓的主观我心所决定,而是由无尽混沌的波澜流转之势所推动的。客观面的变化与主观面的感知在道的运动中同步衍生幻化,并表现出名为“命”的轨迹,这种轨迹在此势与彼势的交织重叠中永无确定,存在着无数的解。 所以说:“幽暗深远,无边无际,天道自然相会;茫然无知,无分无别,天道自然运转。这是天地无法侵害的,是圣智无法干预的,是鬼魅无法欺骗的。自然,无言的幻化,无形的平衡,无尽的书写。” 老庄列选 • 云解 四十六 杨朱说道:“伯成子高不以一丝的仁义去利爱他人,他舍弃他的封地和王位,隐居耕种。大禹一心为公,不顾及自身安危,顶风冒雨,辛勤治水,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古时的人们,不会为了利爱天下而去损害自身,不会为了利爱天下而去奉献自身。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不去为了所谓的天下而去损害自身的丝毫利益,那么天下也就安定无事了。”禽子问杨朱道:“用你身上的一根毫毛,来救济世间的困苦之人,你愿意吗?”杨朱答道:“世间百姓不是拔一根毫毛就可以救济的。”禽子说:“假如可以做到,你愿意做吗?”杨朱不做回答。     禽子出门碰见孟孙阳,他把刚才和杨朱的谈话说给了孟孙阳听。孟孙阳说道:“您还是没有明白夫子的意思,请让我来为您说一说。如果通过侵害您的肌肤,可以使您获得万金钱财,您愿意做吗?”禽子答道:“愿意。”孟孙阳继续说道:“如果通过砍断您的一根骨节,可以使您得到一个国家,你愿意做吗?”禽子陷入沉默。孟孙阳说道:“毫毛轻于肌肤,肌肤轻于骨节,这就不说了。然而积累毫毛而成肌肤,积累肌肤而成骨节,所谓仁义,即是积累小损而成大损,以己生之大损换外物之大利,如此周折,值得吗?而这周折中又有多少无法弥补的损害呢?所谓的仁义,值得吗?一根毫毛固然是一体的万分之一重,没办法,谁叫它轻呢?”     禽子说道:“我无法回答你。然而如果用你所说的话去问老聃、关尹,那么他们一定会同意你所说的。如果用我的话去问大禹、墨翟,那么我的话一定会被他们同意。”于是孟孙阳不再与禽子搭话,转头和其弟子说其他事情去了。 老庄列选 • 云解 四十八 关尹对列子说道:“言语悦耳则回响悦耳,言语不善则回响不善;身形较长则影子较长,身形较短则影子较短。” 所谓“名”,即是回响;所谓“身”,即是影子。所以说:“谨慎说话,因为说出的话会被人听到和回应;谨慎行事,因为做出的事情必然伴随着影响和结果。”所以圣人通过观察现象得知原因;通过观察过去得知未来,这是其被称为先知的由来。 思虑在我,评判在人。他人对我仁慈,我必对他仁慈;他人对我不善,我必对他不善。汤、武爱天下,以此执政天下;桀、纣虐天下,由此失天下,这是历史的评判。历代人们的思考与评判如此明了,却依然行不道之事,如同不从门进出家中,不走道路来去四方,以此求取利益,不是很难吗?我曾了解过神农、炎帝的德行;遍览虞、夏、商、周的书籍;思虑诸多学者、智者、士人、贤者的言论,从我所了解的这些信息和资料来看,政权的兴废存亡不由此道者,从来没有过。 老庄列选 • 云解 五十六(终) 曾经有一个人说他知道永生不死之道,燕君听闻后,派使者前去师从于他,然而还没等使者学成,这个人便死了。燕君心中恼怒,想要把使者杀了。燕君的宠臣劝谏道:“人们所担忧的事情中没有比死亡更急迫的;所重视的事情没有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个说他知道不死之道的人已经死了,如此又如何能让您得到永生呢?”于是燕君才打消了杀死使者的念头。 齐子也想学此不死之道,听闻知道此道的人死了,不由得拍胸叹息,恨自己没有早点前去拜访。富子听闻齐子如此,不由笑道:“齐子想学习不死之道,而他想要师从的那个人却死掉了,齐子居然还为之悔恨,难道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吗?” 胡子听闻富子的言论后说道:“富子所说的话并不对,人有方法而不能实行的情况是有的,能够达到某种目的而没有方法的情况也是有的。卫国有一个善于算术的人,临死前,将他算数的诀窍告诉了他的儿子。他儿子将他所说的话记了下来,之后按遗言算数却无法得到正确的解。其他人来问其中的方法,他儿子便告诉了来者。来者用其方法行其算术,结果与其父亲生前的答案没有差别。如此,死去的人又如何不能言说永生的方法呢? (通常而言的永生是指建立在形体之上的永生,即是对小我浪花形态的无限维持,对梦境的无限延长,对梦醒的无限推迟。真我的理念大海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死可言。小我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记忆之上的,小我的形体经历着一段生壮老死的自然过程,如果将小我的记忆移植到新的形体之上,这便等同于续生或瞬移。如果能突破基因序列上端粒体的长度限制,实现细胞的无限复制和防癌化控制,便可以在不更换形体的情况下进行续生。当然,还有将自己的记忆认知上传到网络上,以计算机为大脑和躯体,数字化的永生,等等。永生的方式有很多种,其核心是围绕着小我的记忆认知的保存和形体状态的维持延续。但是,这样的永生真的很无聊,日复一日接收着重复的信息,毫无刺激。只有当小我不断出入于真我,不断的失忆和回忆,一次次的生成相同或不同的我和你,一次次地奏响自我意识的旋律,一次次地开始旅途,一次次地书写故事和结局,一次次的分别和重逢,一次次的痛苦与快乐,才更有意思不是吗?)

老庄列选 • 第四翼 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