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2】原臣 【黄宗羲】
1 有人焉,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
有些人,皇帝不说就知道皇帝要做什么,提前替他办好,皇帝不动就知道皇帝想什么,提前替皇帝想好,这样的人算的上一个好的臣吗?
2 曰:否!杀其身以事其君,可谓之臣乎?曰:否。夫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资于事父也;杀其身者,无私之极则也。而犹不足以当之,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日: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冶,而分冶之以群工。
答:不算!!
那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君主办事,这样的人算好的臣吗?
答:不算!!
那么怎么样才能算一个好的臣呢?
答:世界这么大,不是一个人可以治理得过来的,因此才需要很多的臣分工去治理。
3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不然,而以君之一身一姓起见,君有无形无声之嗜欲,吾从而视之听之,此宦官宫妾之心也;君为己死而为己亡,吾从而死之亡之,此其私昵者之事也。是乃臣不臣之辨也。
因此臣之所以出来做官,是为了世界打工,而不是为了君王打工。为了全世界的人民打工,而不是为了一家一姓的皇室打工。我效忠于全世界的人民,如果某个决策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即使君王发怒,我也断断不能通过。
不然的话,像某一些人一样,效忠一家一姓的皇室,皇帝想要什么,想玩什么,我就屁颠屁颠的忙前忙后为皇帝服务,这岂不成了太监妃嫔了?至于某些臣,先君死后就自杀追随的,这也不是当臣的做法,只有十分亲昵要好的伙伴兄弟之间才会干这样的事情。君臣关系万万不至于如此。
4 世之为臣者昧于此义,以谓臣为君而设者也。君分吾以天下而后治之,君授吾以人民而后牧之,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今以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足以危吾君也,不得不讲治之牧之之术。茍无系于社稷之存亡,则四方之劳扰,民生之憔悴,虽有诚臣,亦以为纤芥之疾也。
而如今世上为臣做宰的却完全不懂这些道理。他们认为是君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他们治理,他土地和人民当做是君主的财产。
他们说:如今土地周围四处强盗,人民穷困不堪,这样不好不好,可能威胁到我主君的统治,因此我不得已才改善民生。
倘若威胁不到我主君的统治,那么哪怕老百姓穷死,也不过是一点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5 夫古之为臣者,于此乎,于彼乎?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末尝不背也。
而古代为臣做宰的却不是这样,他们的目标不在于效忠侍奉皇室,而在于人民的喜乐安康。所以桀王,纣王的王室虽然覆灭了,但确是一件大好事。秦王,蒙古的王室虽然大大的兴盛了,但确是一件大坏事。
6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于曳木者之前,从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治理世界,就和伐木工往山下拖木头是一个道理。伐木工拖木头,一个人拉在前面不断的喊"走喽",一个人扶在后面不断的回答"好嘞",如此不停的调整方向下山。
这个走在前面拉木头的就好比君王,走在后面扶木头的就好比臣宰。如今这些拉木头的,双手连木头都不肯碰,脚连地都不肯沾,一屁股坐在木头上,一路唱歌,一路自顾自的玩游戏,后面扶木头的居然还认为这些拉木头的没有过错,做得对,这样还能拉好木头???
7 嗟乎!后世骄君自恣,不以天下万民为事。其所求乎草野者,不过欲得奔走服役之人。乃使草野之应于上者,亦不出夫奔走服役,一时免于寒饿、遂感在上之知遇,不复计其礼之备与不备,跻之仆妾之间而以为当然。
哎哎哎。。。后世的君王自我放纵,不把世界人民的要求当回事情。他只想要从民间抓为他奔走服役的奴隶。那些被君王抓走的人,不得不辛苦劳动来供养君王,偶尔吃得饱穿的暖了,就对君王感恩戴德,却完全不想想到底是谁害得他们这样,这些人在思想上已经奴化了,沦为奴仆妾妇还认为理所当然。
8 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臣者以为鹄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万历年间,明神宗对待张居正,礼仪稍微客气了一些,然而他的恭敬程度和上古时期对待师傅的礼仪相比,百分之一都不到。即便如此,当时社会上的腐儒就慌忙出来叫嚣说张居正无礼,藐视君上。呵呵,张居正有什么错?张居正错就错在,不自尊,没有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老师,维护对万历皇帝的师道尊严,反而还得听万历皇帝手下太监妃嫔的指使。这些世俗腐儒长期被错误的流俗浸染。怎么直到君和臣只是名词不一样,其本质都是为百姓服务的呢?
9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矣。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