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修类稿》明 郎瑛 (二十三)

2023-08-05 18:21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1 汉朝有种称为刚卯的东西,在正月佩带它。按《说文》说“㱾(Kai)改大刚卯用来驱逐精灵鬼怪。”这说法,就如宋朝人在立春这一天佩带春胜 春幡是一个作用。 又见在《野客丛书》说“刚就是强悍,卯是劉,在正月佩戴它,是尊重国姓。”两种说法综合来看,就是希望尊重帝王顺带辟辟邪啦!所以《王莽传》中说“正月佩戴刚卯,刚卯有如金刀的锋利,就没什么地方不能去的。”此说法,是有灭掉汉朝的意思。 那么它怎么制作的?服虔说“刚卯必须在正月卯日制作,长三寸,宽一寸四分,材料有玉、金或用桃木,外包皮革佩戴。现在我这有玉制作的刚卯,其中一面有刻‘正月刚卯’”。晋灼说“刚卯长一寸,宽五分,四方形,在中间穿孔,用彩丝葺作㡳,就如冠缨头蕤,在四面刻两行字。写说‘正月刚卯既央,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役刚瘅,莫我敢当(这是中国式咒语)。’另一写说‘疾日严卯,帝令夔化,顺尔固仗,化兹灵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役刚瘅,莫我敢当。’” 我曾经有块玉严卯,大小和所写的文字,与晋灼说的一样,但是“疾日”写成“疫曰”,“夔化”写成“夔龙”,“灵殳”写作“灵昌”,写的字都是古时书法,不是现在流行的书法。按照书中的意思,服虔是汉朝人,但是他的说法与实物不同,为什么?我一时想起许叔重说过“大刚卯”,才了解刚卯有大 小,那么服虔所说的,可能是指大刚卯,这是前汉的东西,文字不同,或许当时流行文字简略,如果不是,为何后汉写的书《與服志》所说的卻和我所得到的刚卯相吻合呢,所以我所得到的是小刚卯,是后汉时期的东西,俨然已不是刚者强的意思了。 哎啊,一个小东西,在汉朝就有不同的,注解的人说法也不同,要是后人没见过实物,怎么能知道这些注解在说什么意思呢? 2   《中华古今注》说“羊喜欢用角扺触垣墙,所以人们就挖沟隔羊,因而称为羊沟。”我们现代人称暗沟为阴沟,明沟称为阳沟,非常简单明白。不知《中华古今注》为何有这种说法,或许古时侯有羊沟也说不定。 云南土特产地蕈,誌书说是本菌子,但《方言》说是鸡宗,因为它与鸡肉一起烹饪,吃起来特别鲜美。我问过当地人,当地人说“地蕈生长的地方,蚂蚁成群,那是因为地蕈香甜的缘故。”我觉得应该叫蚁从,不是叫鸡宗,可以定论了。 3   伯颜(伯颜帖木儿)下江南,经过南京梅岭岗时,写诗说“马首经从岭岛归,王师到处悉平夷;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又金兀术杀了一个小兵,夺了小兵的老婆,兀术有把匕首非常锋利,每次睡觉就把它藏在枕头下,这女人拿出匕首要刺杀兀术,兀术惊醒问为什么,妇人说“我要为我夫君报仇。”兀术默然,然后放了她。 呜呼,狼子野心,贪财好色是人的本性,这两个野人之所以著名,原来是有人性的一面。 4 曾听说佛家有种花叫优钵罗花,可《本草》《尔雅》等书都没有记载,我以前认为是妄言。 当我见到胡致堂时,他说“佛教徒们,把一些平常的树木花草假托佛的名字而已,为了愚弄蛊惑世人罢了。比如将仙人栢称为罗汉松,三春柳称为观音柳,独脚莲称为观音莲,薏苡子称为菩提子,大林擒称为颦婆果,金莲花称为优钵罗花。但我还了解到在北京礼部仪制司后堂,以前有千叶青莲,花开在四月初八,到冬天结籽如鬼莲蓬,然后将外皮撕开,中间有金色佛像,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优钵罗花。” 昨天我读《岑嘉州集》有《优钵罗花歌》,才知真有这种花,这歌的序说“交河有个小吏曾献上这种花,说是生在天山南部,它的形状和别的植物不同,外形巃嵸就像冠弁,凝然上耸,没有旁枝,摘花时要从中间拆开,将包花的外叶撕开,就能闻到一股异香,花的颜色让四周景物顿觉妩媚。歌词说‘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5 弘治年间,我妻的外祖父仲知县彦辉,在治理四川宜宾县时有次生病了,当地有个医生擅长太素脉,这位医生对外公说“没什么事,你的寿命能到八十。”当时陪我外公去的还有一位乡官,他也求医生为他胗脉,医生胗了好久,说“明年正月开始生病,月㡳这命就休了。”果然如胗公所言。 6 杭州天顺间,禇堂有个姓叶的人,左臂病疯(大概是指先天残疾),他是个油商,这人非常能下象棋,有高手不服常来与他对局,可最终还是姓叶的赢。周边省城的下棋高手有路过杭州的,都会寻他下棋,可还是没人下过他,当时人们称他“叶折手”。 嘉靖年间,有个姓陆的人,他留着大胡须,善于赌钱,每赌必赢,杭州没人敢和他赌钱。没法,陆生于是四处游走找人赌钱,每次出门都能带回数百金,当时人们称他“陆胡子”。 还有个姓沈的,善于说各处的语言,即便那些难懂的语言(原文 鴃舌之巧),他也都能说,遇到外省来杭州的,他随即就能用他们的话与他们聊起来,因此外省人不知道他其实就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这人身材高大,人称“沈长子”。 杭州有很多这样的人才,不能让他们默默无名,我不记录他们实名,是因为怕那些宵小之辈冒名而已。 7 每听到有人在说牡丹花能兴衰栽种人家,我一般都不会信这类话,直到我姪子家发生了一事。 他家有一本紫色牡丹,我大哥去世那年,那花从此再不开花,十五年后,忽然花结了数十花蕊,家人见了非常高兴,于是办了个宴会请大家去欣赏,当此牡丹花大开放时,花被镇守太监看中并要了去,这难道不是为家道繁荣开渠吗? 又,我有个朋友王员外的家中,也有二株牡丹长得非常茂盛,每年能开百朵花,王员外死的那天,正是牡丹花开的时日,他家的牡丹当年虽然有花蕊,但那天都笑散不开。 根据这些事实,不是花能兴衰人家,那是人有兴衰而牡丹花有灵感,所以牡丹花被称为花王。欧阳在评牡丹花说“地反物为妖”,我信这话。 8 宋朝学士杜镐,他因博学而有见识,有一天,有甘露降到坟庄,他的弟子高兴得四处奔告,杜镐仔细推敲后,惨然不乐,弟子急忙询问什么事?杜镐说“这不是甘露,叫雀餳,我知道这是预示衰。”不久杜镐死去,而后家中相续死了八人。 我曾经读三朝国史《符瑞志》中记载,咸、平以来,就有甘露降下,到了宋徽宗时期降下尤其多。我个人认为甘露,是被仁和之气所感而得的,仁宗、英宗时期,应该是被仁和所感;可是在徽宗时,这人当君王政治管理乖戾,能有什么仁和所感的甘露呢? 我又看了唐朝的书《独孤及传》有说“甘露降到庭中,不久这家主人必死。”现在再看杜镐的话,这个世间降下的大多是雀餳,就是宋徽宗、独孤那时所谓的甘露。 雀餳颜色白浊,味道虽然甘甜,但气味象松脂,咀嚼会粘舌头。甘露的颜色微红,凝固时如脂肪 或如珠子,气味馨香味道似酒,吃了会觉得百窍神爽,如醴泉带有甘甜,这甘甜的露饮下能治愈疾病。好比如有记载在汉中元元年,京城有醴泉湧出,喝它能治愈顽固的慢性病,只有瞎眼和跛足无法治愈,汉时称为醴泉。有人在唐云韶殿前挖井出的是甘泉不是醴泉,甘泉也就只是甘泉。 9 正统年中,土木之难时,有个军人将自己藏在尸体中诈死,因此得以保全性命,可后来出阵死在豆腐闸上。 正德年中,指挥杨玉跟着逆臣刘瑾窃权,事败后被抄家,他有个小妾带着幼女逃脱藏匿民间,此幼女渐长成为一位美女,官宦之家争相求亲,她母亲因为有前事之鉴,坚决不应这些官宦之家,后来选择将她许配李白洲的儿子,哪知李白洲又组织宸濠之党,杨玉的女儿最终被发配充当官妓(原文 教坊司)。 永乐年,杭州人尚书方宾被抄家,官府将其家产公开拍卖,其中有一香炉被于肃愍买了,没想到三十年后,这个香炉又因为抄家收入官库。 天顺年间,内丰曹吉祥家有块高三丈多的太湖石,后曹吉祥被抄家,太湖石被置于草地中,那时没一富贵人家敢将太湖石拿去装饰花园;到了嘉靖年,有锦衣卫孙纲因依附郭勋而当了北镇抚事,孙纲看中这块太湖石,将它取回家中,不久他家就被抄了。 呜呼!这万物都无法逃过自己的劫数。 10 种芝麻必须夫妇一起播种,这样收成会加倍,否则结籽会稀而不实,所以俗话有说“长老种芝麻,未见得者。” 又,僧人没有老婆,如果是僧人播种种的茶,就不能移植,移植的话就活不了。所以,有习俗女子受聘时称为喫茶,聘礼是以茶为礼,是代表从一而终的意思。 11 笏囊说是张九龄发明的,这是因为他体质瘦弱,持笏有些不便,于是将笏先放入囊中。我读《说文》见说“笏,古时侯称为珮。”又《淮南子 道应训》中说“将剑解下佩上笏。”似乎远古时就有了。 12 曾经得到赵千里的画,画中帝后正步入宫殿中,有一人牵着鹿,又有二人,一人拿着函一人拿着珊瑚,有说这是宋朝德寿宫的庆寿图。在一本小说中有写仱官的敬词,说“玉帝来朝玉帝。嫦娥捧献嫦娥。”珊瑚因为与山呼同音,有寓意万寿无疆(原文 崧祝)的意思。 13 青州人范公用井水浸半夏,然后制成白丸子,这白丸子疗效好非常珍贵,人们以为范公家井水与别人家不同。 《本草》的序中有说“如果用药,必须选择药材发源地种出来的药材,这样才能十足发挥药效,服用后才能治病。比如上党人参,川蜀当归,华州细辛。” 我看白丸子不是简单的水不同,范公所用半夏产地也和别人不一样。 14 庄子说“纯朴不残,孰为犧罇。”那么古时的人用木制作祭器。《国语晋语》说“受命于朝,受祳于社。”注解说,祳,祭祀的肉,盛在蜃器中。现在淞江有人家从土里挖出一些古时祭器,都是牡蛎壳,壳上画的饕餮 人物都还在。那么《国语晋语》注解说的蜃器,就是牡蛎壳啊! 15 晋朝恒温娶了个小妾甚都,在外找了个地方安排她住下。恒温的老婆人非常悍,一听有这事马上操刀带人去杀那贱人。当恒温老婆到时,见小妾正在梳妆,这悍妇见这女人头发乌黑垂落到地,皮肌如玉般光洁耀目,不由得将刀丢到地上,向前一把抱住那小妾说“我见了都对你生起怜惜,更不用说那个老家伙了。” 唐朝李百药,半夜到杨素家与杨素的妾偷情,被捉奸当场,杨素叫人将李百药拖下床,准备拉出去砍了。杨素此时看到李百药裸体,他见李百药肤色如玉,于是生起怜爱,说“你能作诗就免你死。”李百药立刻作了一首诗,杨素于是免了李百药,并将小妾许配给他。 女人是善于嫉妒的,丈夫捉奸当场这是非常让人发怒难以制止,恒温家悍妇与杨素本来怒气冲天,可一见到对方美色反而喜欢上了,可见美色能动摇人的行为。唉…。

《七修类稿》明 郎瑛 (二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