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月15日【常识午餐】

2023-03-15 09:12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中国的行政监督制度始于战国时期,到宋元明清时期才算比较完备。下列制度中,不属于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的是:

A.春秋战国时的进谏奖励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C.秦汉时期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

D.唐朝的三院分察制度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历史-中国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B项的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创立的,一直沿用到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是通过划分等级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方式。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而不属于行政监督制度。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迅速崛起,传统道德的败坏,旧的秩序难以维持,于是齐威王采取奖励进谏制度。齐威王奖励进谏者:群臣吏民,能当面批评自己过失的。受上等奖赏;能写信批评自己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城市大街批评朝政过失,被自己听到后,即给下等奖赏。可见春秋战国时的进谏奖励制度属于行政监督制度。

C项:秦时期设立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掌管监察,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位次左、右丞相。而西汉时期,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代表中央巡视地方,监督地方官员工作,可见秦汉时期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属于行政监察制度。

D项:中唐代御史台为最高监察部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为三院。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资历浅者称“监察御史里行”,掌监察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可见唐朝的三院分察制度属于行政监察制度。

 

 

 

2.(单选)在现代军事装备的研发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仿生学原理。例如潜艇借鉴鲸鱼,战斗机借鉴山鹰,而雷达的研制则借鉴了:

A.向日葵

B.捕蝇草

C.响尾蛇

D.蝙蝠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科技成就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仿生学。

第二步,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仿生学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科学家发现蝙蝠能够发射超声波,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雷达。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向日葵向阳而生的特点,德国建筑学家制造成功的一种“向日葵”式旋转房屋,内装如同雷达一样的红外线跟踪器,只要天一亮,房内的马达就会启动,使整座房屋迎着太阳缓缓转动,始终与太阳保持最佳角度,使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屋内。

B项:捕蝇草的捕虫夹内长了几对细毛,即捕蝇草的感受器。一旦虫子踩到这些细毛上,捕蝇草就合起来,叶片边缘的长须也交错在一起,并分泌黏液防止虫子逃跑。捕虫夹内侧密布许多小红点状的消化腺,可以把虫子慢慢消化掉。根据捕蝇草的捉虫原理,科学家莫森发明了机器捕蝇草,它的捕虫夹内有两对细毛状传感器。一旦虫子碰到其中一根细毛,传感器就产生电流并触发动力开关,机器捕蝇草就合起捕虫夹。

C项:响尾蛇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它有一种能探测周围环境中温度变化的红外线感受器,长在眼睛与鼻孔之间的颊窝里。由于响尾蛇具备了这种红外线感受器,在黑暗中也能准确无误地捕获猎物。美国的海军武器研究中心,利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一种空对空导弹的敏感器件,能够探测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从而紧紧盯住目标不放,直至把目标摧毁。这种导弹被命名为“响尾蛇导弹”。

 

 

3. (多选)某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5起典型案例。根据《政府公开信息条例》规定,公布典型案例:

A.是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B.公开的内容一般不能涉及被处理企业的商业秘密

C.公开的内容应征得被监督企业的同意

D.应当以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答案】AB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法律-行政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布典型案例。

第二步,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条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典型案例”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应主动公开,故A项正确。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B项正确。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5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8条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C项: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规定,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所以C项错误。

 

 

4.(单选)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一些特殊性能。这种由既不同于微观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下列关于纳米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卫星上用纳米集成器件,卫星将更小,更容易发射

B.在布料上涂上纳米材质,能够使布料具有防污抗菌作用

C.在汽车表面进行纳米镀膜就可以防止不同程度的刮伤

D.纳米材料制成的雨伞不沾水,轻轻一甩,就可以让伞面保持干燥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纳米材料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由于不同的纳米材料各具独特效应,如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进而导致在声、光、电、磁、热、化学作用及力场下,呈现各自不同的特异性能,从而作为吸波材料(隐型材料)、高性能磁记录材料、磁性液体、复合材料、超导材料、新型高效催化剂、发光材料、特种涂料及新型医用材料等逐步应用于国民经济诸多领域。纳米只是应用在卫星的部分器件上,并不能使得卫星的体积更小,可见A项说法不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纳米布料是将纳米原料融入面料纤维中的一种特殊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在普通面料上形成一层保护层,这层保护层能够使布料上的水直接滑落,有防水作用。同时纳米布还有防污,防油,抗菌的作用。

C项:纳米镀膜是一种汽车镀膜美容,其漆面保护效果十分明显,可以避免车漆氧化,达到漆面增亮、抗酸碱、抗氧化、抗紫外线等多重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刮伤。

D项:用纳米材料制作雨伞,就是利用纳米材料在伞面处理后形成疏水的表面达到防水的目的,使得雨伞伞面大分子雨水不能渗透,从而达到“轻轻一甩,就可以让伞面保持干燥”的效果。

 

 

 

5.(单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开展反腐倡廉斗争,以保持自身肌体的先进与纯洁。在192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第一个专门机构:

A.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B.中央纪律执行委员会

C.中央监察局

D.中央监察委员会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1927年4月底至5月上旬,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也是级别最高的党内监督机构,它健全了党的制度,使中国共产党党的自身建设及党纪党法的权威第一次有了相应的机构作为保证。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中央监察委员会机构的设立,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纪律检查机构设置的先河,为后来形成一套以两委(即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基本平行、互相制约,党内专门监督机构比较独立完整地行使监督权力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模式打下了基础。中共五大确立的党内监督模式很快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而发生了深刻变化,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上撤销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机构,代之以中央审查委员会,中共六大后的中央纪律检查机构又几易其名,由审查委员会改回到监察委员会,由监察委员会到中央党务委员会。中共七大上通过的新党章不仅有“监察委员会”一章,而且将监察委员会的产生方式由本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修改为“中央监察委员会,由中央全体会议选举之。中共八大对监察委员会的任务和职权作出了进一步规定。中共十一大重新恢复被九大、十大取消的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纪律检查机构规模逐步扩大。中共十二大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任期、选举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党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党的十六大党章中把监察委员会改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强调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在中国共产党权力机构中的地位,明确规定了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6. (单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纵观我国立法现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一些法律还需要及时修改和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

A.权责交叉、多头执法

B.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C.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扩大化

D.地方政府损害法律尊严和权威的立法行为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正确认识“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首先应正确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含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采取一元多层立法体制,即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立法权之外,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也享有相应的立法权,而我国政府所属部门是没有自己独立的利益的。要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是因为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损害了其他部门、其他地方的利益,并对社会整体利益造成了损害,即产生了负外部效应。目前,我国的《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行政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对立法程序都有较明确、具体的规定,对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法律规范只能约束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对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府内部文件的制定难以发挥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对政府内部文件的效力做出限制性规定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等。


3月15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