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出发,哈佛、牛津、剑桥录取:我的逆袭路!

基本背景:
深圳大学B.A. in English major, with mini major program in International news and diplomacy
4.11/4.50(WES3.89/4.0)
TOEFL:116(家考)
GRE:324
5段实习+4段项目经历+1Publication
录取项目: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育与科技、设计方向)硕士(最终去向)
宾夕法尼亚大学TESOL硕士带奖10000刀
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第二语言学习硕士
剑桥大学教育学硕士(第二语言教育研究)
一、时间线
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其实没有太明确自己未来具体想学习什么专业项目,申请什么学校,更多就是脚踏实地地积累professional experience,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去探索兴趣,同时好好学习,保持绩点。在积累的过程中,其实也对自己喜欢的方向有所感知和了解了。大三阶段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探索独立做科研、后来也参加了科研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与老师、前辈多多交流探讨,多去查找文献寻找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
到了大四,正式的申请季就开始了,我在这个期间又参与了一段实习,这一段实习纯粹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去做的,和我的申请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为了兴趣和机会其实也是需要付出一些小代价的——申请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很多,而因为还想申请牛剑所以要额外准备写作样本,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多少因为这段实习,我在申请后期一度压力很大也很累,好在有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小姐姐的陪伴和监督,咬咬牙也挺过来了。
二、语言考试准备
关于托福,我在大四上学期考了3次,而我的托福备考之路其实也挺坎坷的。
第一次考试因为没有经验,考完后松懈了没有仔细看考试指令,导致我提交的时候不小心点击了“退出”,因为我不知道按键意味着放弃成绩。后来其实有一个期限可以恢复成绩,但因为忘记了这件事导致最终错过。
年底的托福考位非常紧张,考试机会也就十分宝贵。但是在这种情形下,我的第二次托福考试也失败了。因为准备时间不够长,加上考试的时候紧张、走神,最终成绩也很不理想。
最后一次考托福是今年一月初的时候,有了前两次考试的经验和对考题的钻研,我又花了大概半个多月时间脱产复习训练,每天在家刷TPO,做练习、纠错,总结。当时其实已经没有我可以考虑的线下考位了,我本人一度十分焦虑。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小姐姐很负责很耐心,在她的建议和劝说下,我去报名了托福家考,也正是因为尝试了家考,我才多了一次考试机会,在最后一次考托福时得到了116分的成绩。整个过程真的是十分惊险,如果申请季重来一次,我一定会把语言考试安排在更早的时间段完成。
三、我和世毕盟
最后,我想聊聊在申请中世毕盟给予我的帮助。
在我的申请中,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小姐姐十分耐心负责,每次我找她问问题,她都会很及时很详细地回复我。并且在后来我填写网申表格的时候,她也会时不时询问我申请表格的填写情况,督促我推进申请进度。在申请港大的时候,我填完表后不小心忘记了提交辅助材料,导致申请表提交后很长一段时间杳无音讯,后来是我的培训师小姐姐问我进度,我才想起来要提交材料,赶在材料提交DDL之前才交上去。在我的申请过程中,她既是我的督促者,让我时时记得跟进自己的申请,也是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陪伴者,在我焦虑、失落的时候给我加油打气,陪伴我走过申请中琐碎的环节。
我的mentor小姐姐是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她在我的申请中给予了我很准确的方向指引。我一开始其实不太敢申请教育科技的方向,尤其是在去年十一月我突然发现哈佛的教育专业突然改制,我原先想申请的方向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可供申请。当时我的mentor小姐姐鼓励我,认为我的履历还是可以试试教育科技这个方向的,重点在于要把program大方向和语言教育这个concentration相融合。在我仔仔细细地复盘了自己所有经历后,我找到了一条逻辑主线,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修改我的文书,让它和这个专业更贴合,更有针对性。
其实现在回头看我的申请,我很庆幸选择了世毕盟。Mentor+培训师的配置很适合我,既能够满足我申请流程上必要的咨询需求,也能够得到具体专业方向上的指引、经验和建议。而且我遇到的培训师小姐姐和mentor小姐姐都非常耐心,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在精神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安慰,让我没有那么恐惧失学,这些都是我觉得我所得到的服务中十分宝贵而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