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不存在?开什么玩笑
广百宋斋
2019-07-28 16:59
夏商周断代工程臆想的西周时期“年终置闰法”极其荒唐、野蛮和愚蠢。工程相关专家非常清楚公元前846年的阴历年是闰六月,而不是年终闰十二月,因此他们在强行指认公元前845年的阴历年为“正月建丑”时,精确地圈定上一年的阴历十二月为丑月,并将这个月强行指认为正月。这一野蛮行径造成了荒谬的结果,公元前845年的阴历年每个阴历月都大了一月,原本十一月冬至,现在变成了十二月冬至!这还不算,工程不是指认“正月建丑”吗?那么下一年要不要正月建丑?如果继续正月建丑,冬至就到了正月!为了避免出现一连串更为荒唐的情况,工程只能再次强行终止“正月建丑”,将原来的十二月强行指认为“闰十二月”!这个“闰十二月”包含大寒和立春两个节气!夏商周断代工程荒唐愚蠢低劣到什么地步了!
广百宋斋
2019-07-28 17:20
马承源老先生对晋侯稣编钟的断代毫无疑问是准确的,对照公元前846年的历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惟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上弦月)戊午(2月13日);二月既望癸卯(原文如此,应为正月既望丁卯,或者正月既死霸癸酉);二月既死霸壬寅(3月29日,下弦月);六月初吉戊寅(7月3日,六月朔)。马老先生的准确断代,还直接解决了月相的千古悬疑(尽管他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既生霸就是上弦月,既死霸就是下弦月,既望就是满月后次日(最晚为阴历十八),初吉就是朔日。夏商周断代工程为什么不承认马老先生的铭文断代?承认了,就意味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全盘粉碎性垮塌!你们看看李学勤们有多恶劣!
广百宋斋
2019-07-28 19:56
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成型?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是在战国时代。可是,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特别对夏商周断代工程而言,更是如此。夏商周断代工程指认西周历法“年终置闰”,“正月建子”,“正月建丑”,专家们不觉得自相矛盾吗?既然有“置闰”,则必然要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否则阴历置闰无法正常进行。至于“正月建子”“正月建丑”,更加是二十四节气了,十二个干支月就是二十四节气,大雪是子月月首,冬至为中气;小寒是丑月月首,大寒为中气;立春是寅月月首,雨水为中气;惊蛰是卯月月首,春分为中气……没有二十四节气,哪来的十二个干支月,哪来的正月建子建丑建寅?中国专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荒腔走板简直匪夷所思。
广百宋斋
2019-07-29 01:25
很少有人认识到,天文学的起源跟文明的起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谓天文,就是日月五星北斗勾陈的运行规律被人类掌握了。人类懂得了天文,就会有序高效地组织社会活动,开展社会生产,建立宗教仪轨。了解古代天文文献和周易系辞的人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古人的记述中,天文学毫无疑问是华夏先民创设的。正因为如此,天文学的起源跟华夏文明的起源这两个问题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人的记述要么被证伪,要么被证实。证实的结果会怎样?证实的结果直接指向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华夏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华夏先民就是传说中的早期苏美尔人,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广百宋斋
2019-07-29 01:38
说到天文学起源跟文明起源的紧密关系,一个典型例证就是关于二十八宿的起源的起源问题。毫无疑问,中国的二十八宿、古巴比伦的二十八宿,阿拉伯的二十八宿,印度的二十八宿,存在惊人的相似。例如东方七宿中的房心尾三宿,本来就是东方青龙的核心部分,西方则称为天蝎座,而房心尾三宿确实像一只大蝎子。再如大犬星,西方则称为天狼星。大犬就是天狼,天狼就是大犬,从字面上都可以看出中西星宿的惊人相似。可是对于二十八宿的起源,中国学界一贯躲闪游移鬼鬼祟祟,西方学界则断言中国二十八宿就是从古巴比伦或者印度传来的,这个结论直接导致了对华夏文明起源的怀疑。二十八宿到底起源于哪个古代族群,究竟是不是华夏先民创设?我的答案是百分之百确定的。
广百宋斋
2019-07-29 15:51
关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近年来流行两种歪论,其中一种歪论妄指中国的农历是由外国来华传教士在明朝时创立的。每当看到有人摇头晃脑地宣扬这种歪论,我一方面感到气愤,同时又感到悲哀。中国的传统历法,是华夏先民卓越的科技成就,所谓的四大发明根本无法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相提并论。先秦时代,中国传统农历主要有六种古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商历、周历和鲁历。这六种古历都是四分历,即测定的阳历年长为365又1/4日。颛顼历在秦代至汉初仍使用,以阴历十月为岁首。周历的形态很清楚,至少我很清楚,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其实也很清楚只是装糊涂。外国传教士来华修历,修的观测和计算方法,例如二十四节气的观测法,汉代以来长期用平气法,就是将黄道平分为24份,由此计算二十四节气的交节日期和时刻,造成很大的误差;传教士用定气法,就是观测和推算太阳周年视运动在黄道的实际位置,非常准确。最悲哀的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先秦时代,中国古人就是用定气法测定二十四节气。
广百宋斋
2019-07-29 16:01
关于中国传统天文历法的第二种歪论,居然是由一些声名卓著的所谓名牌大学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宣扬的,妄论中国传统阳历干支历是“算命先生的历法”。大家知道什么人在宣扬这种妄论吗?一位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一位是北京大学科学史博导吴国盛教授。老实讲,我看到这种妄论,眼珠子和下巴都要惊掉了。历法在古代中国是帝王专权,不要说普通人,就是王公贵族不到一定级别不经授权,不但不能修历,甚至私自学习都被禁止,至于私自颁布历法,那还得了,这是逆天谋反的死罪。历法通常由钦天监在阴历十月修定颁行,皇帝要为颁历举行重大仪式,颁行的历书通常名为“钦定万年历”。“算命先生的历法”,你开什么玩笑?!
广百宋斋
2019-07-30 08:24
很多人没想到,用天文历法证据来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包括起源的时间和地点,非常简洁、有力和精准。例如,伶州鸠在回答周景王有关音律的问题时,说到二十八宿和十二次(黄道十二宫的原型)是由周人的祖先、黄帝之孙颛顼帝创设的。我们又知道,颛顼历是四分历,年长365.25日,以阴历十月为岁首,而阴历十月通常轮排上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因此探究颛顼历的创设年代就能精确定位颛顼帝所在的确切年代范围。颛顼历是阴阳合历,实施阴历置闰;早期苏美尔人也采用阴阳合历,实施阴历置闰——阴历置闰必须要以二十四节气为指导,而二十四节气是华夏文明独有的阳历历法——因此华夏先民是且仅是苏美尔人。苏美尔,Summer,大家不觉得这就是sumer夏朝吗?《圣经》旧约里曾提到两河流域的一个shina国,什么是shina?难道不是“夏”,难道不是China?
广百宋斋
2019-07-30 11:35
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不是简单的阳历加纯阴历,而是阴历要根据阳历二十四节气来置闰。阳历二十四节气轮完一圈,就是365.25日(古四分历),但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约29.5日,12个阴历月构成的一个阴历年长仅354日,比阳历年长少了11天多,因此当阴阳历配合使用时,如果不置闰,到第三年阴历年总日数就比阳历年总日数少了33天多,长此以往,纯阴历将不再具有指示季节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十二个阴历月会分别轮排上一个节和一个中气,如正月有立春雨水,二月有惊蛰春分,三月有清明谷雨,四月有立夏小满,五月有芒种夏至,六月有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当阳历年和阴历年日数相差到33天多,就会有某个阴历月不能正常轮排上中气。为了保证阴历月一直具有指示季节时令的作用,华夏先民发明了“无中气则置闰”的历法,确保中气在正常年份的正常月份里,特别是确保冬至必须在阴历十一月。因此,没有二十四节气是根本不可能进行正常的阴历置闰,而纯阴历也根本不需要置闰。
甲骨卜辞里有闰五月、闰六月、闰八月等,闰五月就是当年阴历五月只轮排上芒种节,而没有轮排上中气夏至,因此接下来的阴历月就是闰五月,轮排上夏至,确保夏至在五月。闰六月就是当年阴历六月只轮排上小暑,没有轮排上中气大暑,因此置闰六月。闰八月就是当年阴历八月只轮排上白露节,没有轮排上中气秋分,因此置闰八月。甲骨卜辞里有这么多闰月,中国古天文学界和夏商周断代工程居然认为殷商时期没有二十四节气,完全匪夷所思。至于闰十三月、闰十四月,我是根本不能相信的,一个阴历年,怎么跑出来十三个月甚至十四个月,简直没有了常识。怎么就没有人怀疑这些甲骨卜辞造假?实际上甲骨文造假是毫无疑问而且数量巨大的。至于这个什么周代《金雝公缄鼎》有“十四月”,我毫不犹豫地认定这是个毫无常识的假文物。

华夏文明的阴阳合历,是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卓越历法,是与华夏文明共生的伟大科技成就。阳历二十四节气,标记的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24个特征位置,用今天的科技术语表达,如立春太阳黄经315°,夏至太阳黄经90°,秋分太阳黄经180°,小雪黄经240°;阴历朔望月,标记的是月相周期性盈缺变化,上弦月月亮与太阳成90°,满月月亮与太阳成180°,峨眉月月亮与太阳成45°……华夏文明的阴阳合历与自然天象息息相关丝丝入扣,是道法自然的经典代表。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华夏文明的阴阳合历可以达到无与伦比的精度,为考察历史、传承文化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有客问:华夏文明的阴阳合历既然这么优秀,为什么不简单一点,只使用阳历二十四节气,或者只使用阴历朔望月,不也很好吗?这一问,又凸显出华夏文明阴阳历作为合历的卓越之处。如果单纯使用阳历二十四节气,其实很不方便,因为每个节气每年的交节时刻都不同,每个节气相互之间的交节时刻也不同,因此年首无法统一固定,月首日首也是如此。如果单纯使用阴历,纯阴历不需要置闰,没有二十四节气也无法正常置闰,久而久之,纯阴历就会完全失去指示时令季节的作用。另一方面,实施置闰的阴历不存在年首月月首日首俱不能统一固定的问题,每日人为指定子正(零点)为一日之始,朔日子正为一月之始,正月初一子正为一年之始,就顺利解决了问题。而且由于置闰,19个阴历年置7个闰月,总日数正好与19个阳历年总日数相等,周而复始,根本不用担心人为指定日首月首年首会造成阴阳日数错乱。华夏阴阳合历,至大至善至美!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叙录:“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看清楚,从黄帝到夏商周,同宗同族同祖,就是一伙人。有人(比如历史学家郭静云郭立新两口子)指司马迁的记载是出于“大一统意识形态”,此论实在太轻率了,司马迁是最没有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道家,汉家王朝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司马迁的如椽巨笔之下粉身碎骨。屈原《离骚》开篇首句“帝高阳之苗裔”,看到了吗,屈原说自己是颛顼帝的后代,也就是说楚国王公贵族都是颛顼帝的后代,总不能说屈原出于大一统意识形态胡乱吹嘘吧。那么,华夏先民到底在哪呢?《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世在河洛之间。”奇怪了,殷商从东北南下,夏人后代在山西,周人在大西北,河洛在哪里?夏商周等诸侯国都是东迁而来的华夏族群,河洛当然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嘛。
考古学家绞尽脑汁到处挖,企图挖出夏朝的文物,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无所获。有人想过从天文方面找证据吗?有的,因为史料记载,夏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这一天发生了日食,“辰弗集于房”,就是日月在房宿合璧(日月黄经相同)时,发生了日食。中外天文学家行动起来,企图确定这一天。然而他们也犯了跟夏商周断代工程一模一样的错误,即假定从夏至今的纪日干支是连续的!他们居然对着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2500年的日食历表去找庚戌日!他们居然找出来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是庚戌日,而且是日偏食!他们也不管夏朝的纪日干支跟现在不连续!他们也不管这次日食在中国境内看不看得到!如果让一帮文盲去探究华夏文明的起源,真不知道要闹出多少笑话。

如果夏仲康季秋九月真的发生了日食,“辰弗集于房”,即日月合璧在房宿,有可能把这一天找出来吗?只要忘掉从夏至今连续的纪日干支这件事,依靠5000年日食表的帮助,借助高精度天文软件,理论上是可以比较方便地找出这一天来。提供线索如下:季秋九月,通常有两个节气,寒露和霜降。寒露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黄经195°,霜降太阳黄经210°。但是要考虑到九月出现闰月的情况,即日食发生的九月仅有寒露节,或者日食发生在闰九月。前一种情况,以九月初一是秋分即太阳黄经180°为限;后一种情况,以闰九月初一为霜降即太阳黄经210°为限。这有什么意思呢?有意思,如果真的在房宿发生日食,则房宿当年就在210°到180°之间。有人公开辱骂我是民科,嗯,欢迎骂人的出来走两步,看在太阳下能不能把你晒成蛤蟆干。
太搞笑了,夏朝存在的一个标志性天象,夏仲康季秋九月日食,辰弗集于房,我左手把酒敲稿子养家糊口,右手摆弄髙精度天文软件,不到半小时就搞掂了[捂脸]为什么国家要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养夏商周断代工程、清华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良渚文化遗址等这帮废材……

用天文证据寻找夏朝的专家们很可笑,他们根本不相信夏朝时有二十八宿!既然不相信,为什么要揪着夏仲康季秋九月庚戌朔日食“辰弗集于房”呢?专家们只好说,这是战国时期二十八宿形成后人们追述的[捂脸]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就是如此对待伶州鸠描述的牧野之战当天特殊天象!寻找夏朝的专家按历表找出庚戌日!断代工程也是这个套路[捂脸]寻找夏朝的专家们找出了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庚戌日日偏食,可是日偏食偏偏不在房宿[捂脸]差一点点儿!对比我找出来的“辰弗集于房”,哪个专家敢站出来叫板?根据这次月全食食分最大可见地,大家知道夏都在哪儿吗?[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