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一定要雅?
我对将外文翻译成中文要求信、达、雅一直耿耿于怀。信和达当然没有问题,但为何一定要雅?如果原文雅,那译文应该雅,但如果原文俗,译文干嘛要雅?其他不说,把俗的原文翻译成雅的中文,至少与信和达是矛盾的。 很多中国人初学英文,发现华尔街、百老汇原来就是wall street、broadway多半大失所望,至少我初二开始学习英文侯就有这种经历。而这恐怕就是翻译中要求雅闹的。 要我来说,wall street就应该直译成墙街或音译为沃尔街,broadway则应该直译为宽路或音译布洛德路。类似地,我觉得英国、德国、法国、美国这些译名都不太及格。 当然,作为固定名称,这些译名使用时间长了,一般会逐渐脱离雅译的干扰,而趋近于这个原名特定的含义。这在人们对译名指代的对象熟悉之后尤为明显。这也意味着,“华尔街”和“墙街”,最初给人感觉很不一样,但用久了之后,两者最终带给人们的印象可能相差不大。 而影视作品的一些雅译习惯比起固定名词的雅译影响更大。例如,无论骂人的原话多么低俗和污秽,翻译成中文就成了文质彬彬的“该死”。特别是译制的外国电影中,配音几乎都会拿腔拿调,似乎刻意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风格。 这些习惯性的雅译倾向,会有意无意地营造出一种优雅和文明的国外形象,强化民众对中国以外世界的美好想象,而这种想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虚幻的。 长期而言,不扬不抑,该雅就雅,该俗就俗的如实表达才是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美化和丑化都会带来扭曲,误导受众,最终可能被信息的误导而反噬。无论作为群体还是个体,人生毕竟并不是一次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