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主客二分”的一些思考(1)

2022-09-30 18:53 作者:叶栽树  | 我要投稿

    

正题:真理是客观的(有待被人所发现)/主客二分

反题:真理是主观的(是被生产出来的)/主客同一

合题:真理是客观的(物质的自我展开)/主客二分



    主观是客观的。如果认为客观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有这一个基本事实值得我们考虑,即意识存在:我们的意识存在,但这并不是出于我们自主的选择,而是莫名其妙地就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正如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入世的。我们是被迫去思维、去体验、去感受这一切的,因此,我们也必须要承认——

    人的意志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意识/主观是客观的。

    客观也是主观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庸见——世界是自在自为的,在主体面对世界之前,就已经如我们所见的那样了。但是,我们会遭遇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蜂鸟看到的色彩/世界比人丰富得多?

    如果世界就是如人所见的那样,那么蜂鸟眼中的世界就不是世界了吗?或者更进一步说,如果有感官能力更完备/强大、智力水平更高的生物,它们眼中的世界,它们认知到的世界是否也更加丰富呢?

    所以,事物/世界自然二分为,事物/世界本身和事物/世界的表象,而主体所能见的世界取决于主体的感性能力,而我们所见世界不是就是世界本身的样子,而只是世界的表象,世界本身的样子我们也无从得知。

    但是我们要更进一步,不能停在这里,因为这还是一种典型的康德主义:物自体不可知,所知所见所感所想皆为表象。这种观点乍一看没什么问题,避免了一种庸俗的实在论,但这种观点等于在说:

    我有真实的洞见——我无法洞见真实的东西,我只能洞见这个东西的偶然的、经验性的、非本真的表象。

    这就是康德主义的内在不一致性,即没有将知性坚持到底,没有将表象的有限性反过来去约束“世界/事物本身”的无限性,弃守理性阵地,将人陷缩在自己的感性世界里打转,而无法认识到真实的世界,自我阉割。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的世界/事物本身并非是外在于主体的,而完全是主观的、意识的东西,而且是最主观化的、最观念化的东西,因为盲人尚可去幻想一个有视觉的世界是怎样的(尽管他并不真正知道是怎样的),却无法让他自己不再听到声音,甚至连左右、改变声音的属性都做不到。

    因此,那些由主体的感性直观、知性形式得来的事物的具体的规定性,反而是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更客观的。

    总之,无论是“事物本身”,还是“事物的表象”都是完完全全属于人的,属于主体的,是主观的。

    至此,主客同一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我们已经证得“主客同一”,那么就让我们抛弃“主观客观”这种说法吧。但这是不行的。

    “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句话尽管是错误的,但是只能这么说。不如说正是因为这句话是错的,所以这句话才真正表达了“主客同一”,才是正确的。

    因为,如果我们只去说“主客同一”,那么事实上我们是无法说出这句话的,甚至任何话我们都不能说出来。无意识的存在根本不能称之为存在,只有意识到的存在才是存在。毕竟,“无意识”这个说法也已经是意识的了。

    正是因为“主客同一”,所以放弃“主客”这一说法等同于放弃“主观”,也就等同于放弃了“客观”,放弃了一切。

    我们之所以可以从“主客二分”走向“主客同一”,是因为矛盾双方并不对称。“主观是客观的”,意味着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可以思维物质,甚至可以思维自己,而物质不能。在这点上,意识比物质更物质,更具有物质性。

    “客观是主观的”,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在思维之外去把握一个现实/客体,也就不可能在思维之外把握思维,也就是“元语言不存在”。

    我们不能因为“主客同一”,就放弃“主客”这一说法,不能幻想世界抛却这种描述,还可以以这种描述存在,或者说世界自在自为地就有一个正确的、真实的存在方式/描述。因此,“客观真理”不存在。

    (所以“我只是匆匆百年一过客,世界与我无关”的观点纯属扯淡,恰恰相反,一切都与我有关,我也是创世者之一,只不过和物质这种无限者相比,我是有限的,但这是因为如此,我的生存姿态更本真。我的身体并不只是我的肉体,而是整个世界,我对此负有无限的责任。)

    所以,“主客”、“主客二分”是必须要坚持的。也是出于这个理由,正题是“主客二分”/“真理是客观的”,而不是相反。

    这和黑格尔的“精神是头盖骨”是一致的。

    想必教科书的编写者不仅是故意写错,而且也只能写错吧。subject毕竟是subject。

    我们可以看到,辩证法不是好好先生,不是“这个可以那个也行”,而是有明确的答案的。

    人/世界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杀死自己。

    事物的同一性就在于它的自我悖谬、内在矛盾,而且是加倍的、双重的否定。

    我们无可避免地要犯错,但我们要勇敢地去犯错,因为除了犯错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犯错,并不是我们的错,而是世界的错,而我们只有去犯错,才可以弥补世界的错。毕竟,“主客同一”。

    这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应有的基本观点:

    物质不得不以主体为中介,才能够实现它自己,才能铺展开这一整个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物质至高无上的、不管不顾的存在,是完满无缺的。这恰恰说明了物质是失败/无能的,它需要主体去帮它进一步运动,它需要主体去告诉它:它应当如何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存在论地位要比无意识的物质要更高,我们应当像个主人一样去面对这个世界,而不是像个奴才一样将原初失败的物质摆在高处,然后卑微地抛弃自己作为主体的天命。这种看似谦卑的姿态,事实上才是最傲慢的——这种奴隶的姿态只有主人可以做出来。

    卡夫卡的《法律门前》的结尾道出了真理——

    “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 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以去把它关起来了。”

    ——世界这道门是为主体而开的。


关于“主客二分”的一些思考(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