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残游记》第四辑:苏州拙政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永远温婉如玉,恬静如水。而拙政园又仿佛是谈及江南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
在拙政园,从每个角度望出去都有绝妙的风景。从石门步入,闲庭踱步中,白墙黛瓦的“芙蓉榭”映入眼帘。水榭两面精雕细镂着一方一园两面轩窗,这便是苏州园林中颇具特色的“框景”。透过框景望去,一面是一堵苔痕星星点点的白墙,正觉闭塞,蓦然回首,豁然开朗。澄澈的水面倒映着黄叶和虬枝,竟分不出孰真孰假,鸳鸯的嬉戏打破水面的平静,粼粼地荡漾出一缕缕冬日金黄的暖阳。再远一些,九曲小桥渡着不禁驻足的游客。堆砌而成的假山上,小亭岿然不动,落叶有声。一幅小品画就此定格。透过由金黄向深褐的颜色过渡,种种景致的错落,一面闭塞一面开阔的反差,再加上水榭中央太湖石“透瘦漏”三绝,游园的兴致盎然溢于言表,实在令人感叹建筑师的胸中丘壑。

走出芙蓉榭,向假山上攀去,便见犬牙差互的几座凉亭。较为有名的是“雪香云蔚亭”和“荷风四面亭”。“雪香云蔚亭”是全园制高点,穿过亭边丛树,一园的美景都败给了几株白梅凌寒而笑,真不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再是“荷风四面亭”,亭柱上的匾额题写仿大明湖的“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楹联。尽管此时是隆冬,但微风徐来也可感受到仲夏之际,临湖而立,荷香清越,蝉噪愈静的韵味。

步下假山,穿过临水的走廊,树叶层叠之下,更添幽静了,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园后的书房。动静节奏的控制,分寸的把握令人拍案叫绝。

令人回味的自然不止这些,毕竟在这里摄出的每一帧影片都是完美的水墨画。
穿出拙政园的白墙,街道上熙熙攘攘,远处的高楼鳞次栉比,不知又有多少行色匆匆。此时的笔者才真正理解到“拙政”之意。它不仅仅是主人对名利的淡薄,更有一丝逃离世俗的自由随性。在古典又现代的苏州,拙政园,永远以古人寄情山水的浪漫和建筑师对美的无尽追求,治愈经纶世务的过客;以一片苍翠,勾勒出人们永远的向往,永远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