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叛乱如何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打进皇宫? 【刘宋风云 第四十一章 天下败矣!】

2023-07-21 16:21 作者:浅蓝色的幻想  | 我要投稿

皇帝又来一个新的,年纪只有十岁。刘彧夺了刘骏一系的皇位,却依然难以逃脱幼子即位的宿命。这也不失为一个讽刺。所谓新朝新气象,首先就得了解一下现在朝中的政治格局是什么养的,这也也有助于理解后面发生的故事。

刘彧死前杀了一批人,但不可避免地,又得提拔上来一批人来辅佐年幼的太子,于是褚渊、刘勔、袁粲、蔡兴宗、萧道成等人进入朝中执政。袁、褚二人倒是怀有大志,一改明帝朝奢侈的享受风气,力图进行改革。

就有人跳出来说:你改个啥?我坚决反对!

反对的是骁骑将军阮佃夫、右军将军王道隆。大家对于这两位应该记得,当初杀掉刘子业的政变里就由他们参与。毕竟是最早的一批“人才骨干”,阮、王二人就得到刘彧的引进,成为了中书省的官员。

前朝的惯例:中书舍人、侍郎都应当选聘世家大族或社会名流来担任。刘骏在位时先破了例,引进了巢尚之与戴法兴执政。而现在的阮佃夫、王道隆,再加上一个杨运长,他们既非名流又非世家之后,权力却比戴、巢二人大了几番。

其中阮佃夫尤为骄横。但凡他人的所作所为不和自己的心意,阮佃夫就想方设法地排挤掉他。除此之外,他广收贿赂,大宴无度,所为逾距……反正这样一个人,你把什么贬义词同往他头上抗都是不为过的。

现在褚、袁二人要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啊?消除明帝朝的享乐之风,推崇节俭。

在阮佃夫与王道隆看来,这分明就是把矛头对准了自己嘛!明帝朝谁贪得最多(除皇帝)?是他们。明帝朝谁最奢侈?也是他们(这是真的,因为阮佃夫的有些用具的豪华程度已经超过了皇帝)。那么现在谁要反对改革?自然也是他们。

两边争斗了一番,袁、褚二人甚至还把宗室刘秉拉了进来一起斗,结果还是“不能禁”。

管不住啊!

可是他们忽略了:就这样的斗争,恰恰激发了另外一个人的欲望。

这个人不是萧道成,他暂时还没这个想法。事实上,他是声名不扬的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

刘休范性格木纳,头脑也不好使。可就这样的性格,放在明帝朝却是一件好事。头脑聪明人刘休仁,被刘彧杀掉了;性格仁厚如刘休若,也被刘彧杀掉了。不偏不倚,恰好是刘休范这人活了下来。

但刘休范虽然是不太聪明,基本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即使自己脑子转得不快,也能干出一番事儿来。因此他才萌生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入朝为官,当宰相去!

事实明显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刘昱即位,袁粲、褚渊执政,自己则在江州当刺史。巨大的差距让刘休范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姚绍一般人,也就这么认了。刘休范则不同,他认定了一条路,就死命地往前冲,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就开始思考: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成功呢?明显要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他在哪里?是寻阳!是江州的寻阳!当初刘骏正是在这里发迹的。刘休范坚信,自己不会像刘子勋一样的软弱无能,自己一定会复刻刘骏的奇迹,登上皇位!

为此,他开始积极谋划。

很快就有人投其所好了。刘休范典签许公舆主动请求为他谋划造反事宜。刘休范很高兴,就把准备造反的事宜悉数交给了许公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广招贤才、大兴土木、收养勇士、锻造兵器。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朝廷方面感受到了寻阳那边有一股不驯的气息。其实也不用怪刘休范,单是锻造兵器一项,搜铜刮铁的事情必然会闹出巨大的动静。你江州若不是要去打仗,又怎么会发出这么大的动静?

总之,朝廷直到刘休范有反意,但又抓不到把柄。恰巧长江中游的夏口缺少守将,就以黄门郎王奂为长史,辅佐年仅四岁的晋熙王刘燮镇守。夏口是军事重镇,朝廷怕刘燮走到寻阳时会被刘休范给扣住,就安排他们绕过江州,走太洑小道直奔夏口而去。

听闻此事的刘休范感到收了极大的侮辱:我还没有反,你就这么疑神疑鬼,以为我真的要造反,这么装来装去骗谁呢?

刘休范就加紧了对兵器的冶炼和 对兵员的招募。他的目标是要打闪电战,直接杀到建康,将所有的权贵一并铲除。计划进行的一半,许公舆突然指出,江州这边并没有足够的船只。

刘休范表示这没有问题。他随即向朝廷申请,说是江州寻阳的城墙与官舍已经破旧不堪了,请求来点木头与石料好修补。于是木头就源源不断地从各地汇集了过来。

收到木材之后,刘休范让人带着几个钉头锤子,在城楼上修修补补,也就算是完事了。实际上,超过九成九的木料都被刘休范送到了造船厂忠,只待夜深的时候,便悄悄地开工,造起打仗用的战船来。

刘休范一直耐着性子,没有与朝廷撕破脸。直到元徽二年(474)五月十二日,刘休范终于一改以往忍气吞声的面目,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这一天,刘休范指挥军队劫掠长江来往的民船,又拿出了大批的武器和建筑材料,公然在寻阳阅兵造船。刘休范手下效率极快,不到三天的时间之内便早好了足够大军快速行进的船只。五月十六日,他便率领两万一千名叛军从寻阳出发,日夜兼程赶往建康!

刘休范写信给朝廷的大佬们,向他们叫嚣说:“杨运长、王道隆蛊惑先帝,使建安、巴陵二王无罪被戮。望执录二奸,以谢冤魂!”

五月二十日,大雷城主杜道欣支持不住,向建康方面告急。朝廷这才直到刘休范反叛的消息,顿时整个朝堂乱作一团,许多人都开始收拾包裹,时刻打算逃跑。

为了稳定局面,朝廷上最高级的官员十人:护军褚渊、征北将军张永,领军刘勔,仆射刘秉,右卫将军萧道成,游击将军戴明宝,骁骑将军阮佃夫,右军将军王道隆,中书舍人孙千龄,员外郎杨运长齐集中书省议事。为了平息叛乱,大家不得不放下了往日的恩怨,一起抱团取暖。

十位官员在中书省静坐半晌,却不曾见有人开口说话。最后萧道成打破了这片寂静,开始主导这一片混乱的局面。

“此前几次的寻阳叛乱,都是行事缓慢而导致失败。刘休范汲取先前的教训,直逼建康,是欺我等仓促之间没有防备。我看此时不应当带兵远出。因为倘若远征失利,不仅打击人心,而且会使建康空虚。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驻军新亭、白下、坚守台城、东府、石头三城。敌军远道而来,却不得打仗,自然便会瓦解。我请求亲自屯兵新亭做前锋,张征北守白下,刘领军屯驻宣阳门节度各军,至于其他人——便只需要安坐在殿中,静候我等捷报即可!”

说完,萧道成大喝一声:“拿纸来!我要写成奏折启禀圣上!”

“我不同意!”

“我认为,应当还是派遣军队去争夺梁山!”

萧道成抬头望去,发话的是中书舍人孙千龄。孙千龄又什么胆子,敢在此公然驳回萧道成的意见?其实,孙千龄与刘休范交往甚密,说白了就是一个卧底。

萧道成直接大声斥责孙千龄:“贼军已出发四日,梁山早就被他们占走了!新亭是军事要冲,我正准备以死报国,如今只有这样才能救朝廷,恕我不能听从你的意见!”

言毕,又与刘勔递了个颜色,在加了一句:“领军(刘勔)也同意此事,我看谁敢不从!”

战战兢兢的其余诸大臣像都找到了救星一样,不再说一句话,只是提起笔,在草案上签了“同”字。

有了十个人的“同”字,萧道成终于可以大张旗鼓开干了。他宣布建康戒严,急调周边驻军回防京师。由于时间紧急,当时的官员来不及给士兵们挨个儿发武器,就索性打开武库,让他们自行领取。

士兵们拿了武器之后,一个个排队奔赴战场。其中,萧道成作前锋,屯驻新亭;张永屯白下;前南兖州刺史沈怀明守石头城;袁粲、褚渊守卫台城宫殿。

作为战线的最前端,新亭的萧道成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他二十日晚到达新亭,开始抢修城防设施。他没有预估到的是,他将要面对的是建康建城以来最为混乱、最为凶险的七天。

五月二十一日。

凌晨,前线的斥候报告叛军前锋已经推进到了新林(新亭辖区内)。萧道成一面指挥民夫继续抢修城防,一面派遣除了宁朔将军高道庆,羽林监陈显达,员外郎王敬则领兵出战,意图挫败敌之锐气。

这是第一站啊……务必要打胜啊!

萧道成为了安抚众心,并没有在前线走动,而是高卧于床榻之上,故作轻松态。众人看见萧道成是如此的沉着,就放下了心来。萧道成又命人将象征着帝王的白虎幡挂在新亭城楼上,以示决不后退之心。

下午,战报传来,三位战将均有斩获。

五月二十二日。

一早,刘休范到新林,舍舟步行。刘休范部将丁文豪请求攻击台城,刘休范不许,只以偏师盯住台城,自己要亲率大军攻破新亭一隅。

萧道成选择了守城——现在出战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两军激战了一个下午,官军斩获颇多,可外边的叛军却是越打越多。在大家都惊慌失措时,萧道成站出来安慰道:“大家放心,叛军虽然多,但是阵型很乱,只要坚持住就可以!”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我可以解此危局!

是谁?屯骑校尉黄回和越骑校尉张敬儿。

原来,他们在白天的战斗中侦察到:刘休范自己身着白衣,坐着帝王用的座驾,正在城南的临沧观亲自指挥战斗。而刘休范身边的卫队,仅仅只有几十人而已!

张敬儿就对黄回说:“如今形势危急,但我看刘休范身边的防卫稀少,我们可以假意投降,然后趁机行刺!

黄回说:“可以,不过,我可以协助你拖着那些卫士,取刘休范首级这事,还是要由您来干!”

两个人就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萧道成,萧道成对行刺的计划十分赞同,并且开出奖赏说:“如果你真的可以斩下刘休范的首级,叛乱平定之后就安排你去当雍州刺史。”

于是叛军在路上就看见了这么两个人,他们丢盔弃甲,立在路边,口中喊着“我投降”。叛军把他们抓了过来,一问,才知道他们是黄回和张敬儿。自从开战以来,叛军还没有抓到过一个朝廷那边的高官,现在一下子就来了两个,这岂不美哉?!

叛军不敢怠慢,把他们直接送到刘休范那边。

刘休范闻报大喜,把这两人给押到台阶下面,亲自审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投降啊?”

黄回与张敬儿低声说:“萧道成抵抗日久,已经块坚持不住了。所以他就派我们前来向您表达投降的意思……”

刘休范拍手称快道:“好!好!你们有功,就留在我身边吧!”

他就这样把人留在身边了。

刘休范起身,继续指挥作战。他想到:既然萧道成已经投降,那我就得去接管他的部下。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让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刘德宣、刘德嗣去接收新亭。按照辈分算,刘休范是刘彧的弟弟,他的儿子比刘昱应当也大不了多少。就让这两个人去接收,可见充分暴露了刘休范这人的愚笨本质。

果然到了新亭,萧道成将这一行人全部杀掉了,并且严密封锁消息。

刘休范尚不知自己的爱子被杀,此时他正在行营中大宴,喝酒玩乐。正巧的是,黄回和张敬儿也在旁边。刘休范不胜酒力,很快就喝醉躺倒了。黄回建刘休范放松了戒备,身边又没有什么人护卫,就给了张敬儿一个眼色:

可以开干了。

张敬儿心领神会。他突然站起,奔至刘休范边上,拿起了他早已注视好久的刘休范的佩刀,抽刀出鞘。

刀光一闪,鲜血喷涌,刘休范的首级已被割下!

成……成功了吗?张敬儿有点难以置信,直到他看见了手上的血迹以及刘休范人首分离的尸体时,他意识到:真的成功了!

张敬儿包好首级,向黄回示意已经得手。两个人杀退了左右卫兵,带着首级,逃回新亭。

成了,萧道成大喜过望。在高兴之余,他就想着如何向建康方面报喜。最后,萧道成选择让手下陈灵宝把刘休范的首级送过去。陈灵宝带着任务出门了。但刚一出大营,前面就烟尘滚滚地杀过来一队人马,在确认不是官军而是叛军之后,陈灵宝一个纵身跳进了路边的水沟里。等听到外面没有声音的时候,陈灵宝这才游上了岸,可是一摸,坏了。

跳河的时候刘休范的首级还在身边,而现在首级还在水里,已经找不到了!

陈灵宝反复打捞,确认自己是再也找不到了,他只好灰心丧气地向台城奔去。陈灵宝到了那边,就像众人极力解释说:“刘休范已经被杀掉了,首级掉水沟里不知去向,而自己是来传达这个消息的。

众人只投去一道怀疑的目光——谁信?

你没有人头,有没有尸骨,我们凭什么要相信你?要是这消息有假,或是你刘休范的细作,这不得骗我们放松戒备,好把台城尽快搞陷落?切,雕虫小技,你以为我们这边的士兵都是这么好骗的吗?

不仅官军不信,就连叛军也不相信刘休范已经死掉了。刘休范遇刺之后,谋士许公舆封锁了死讯,传令将领杜黑骡急攻新亭。杜黑骡接到命令之后率军队急攻新亭,萧道成继续抵抗,但是却越发吃力。

三天的混战之后,新亭城墙早已是千疮百孔。杜黑骡手下萧惠朗带着几十人的敢死队冲进了新亭东门,径直杀到了萧道成所在的射堂,距离仅仅只有几十米而已!萧道成亲自上阵,与萧惠朗死拼。萧惠朗见城内有所防备,又退出了城。

天色渐渐入暮,又降下了大雨。大雨声掩盖了一切,就连鼓声都难以听见。萧道成明白,此时是最会遭到偷袭的时候,因此它秉烛危坐,冷静分析当前的战势。除了几次军中马儿受惊引起了骚乱外,并没有出太大的乱子。

可就在平静之中,萧道成却突然警觉了起来。他亲自上城查看,却发现叛军的主力早已转移走了!而且从走的方向来看,恰恰是直奔台城而去的!

萧道成一惊,不禁捏了一把汗。

五月二十三日的清晨来了。

没错,就在昨天晚上,丁文豪与官军大战,载皂荚桥将其击败。官军在混乱之中向朱雀桥退去。杜黑骡听闻台城兵力空虚,就放弃攻打新亭,与丁文豪合兵攻击台城!

右军将军王道隆此时正领兵在朱雀门内,看见叛军拥了上来,急招刘勔前来助战。刘勔到了之后,下令拆除朱雀桥及其周围的浮桥。这已经是很好的办法了,两万叛军一齐涌过来,压力全都在朱雀桥上,此时断了它,无疑可以阻挡叛军的脚步。

这个提议却引起了王道隆大怒,他对刘勔大吼道:“敌军来了就应当出战,关门示弱又是什么道理?”

就是这句话害死了刘勔。

刘勔领军出战,可是台城里的士兵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过两万之众啊!这时刘勔才想起了一句话。

不久之前,月亮掩盖右判官星,太白金星掩盖了上将星的光芒,这样的天象在当时的人看来是要有一位带兵的人倒霉了。而这时带兵的人也正是刘勔,有人劝他解职避祸,他只是摇头,说了一句话:“我的心和言行已经无愧于天地,如果灾祸真的要来的话,任他来吧,我又怎么躲得了!”

也许……这便是灾吧。刘勔苦笑了一下,冲进了大火燃烧的朱雀桥。

在叛军数万人的围攻下,刘勔战死,出战的官军全军覆没。

刘勔一死,无人再阻挡得了叛军。杜黑骡乘胜渡过秦淮河,杀向朱雀门。朱雀门就这么陷落了,在这附近的王道隆被杀,黄门侍郎王蕴重伤,逃回内城。

朱雀门一陷落,台城内外人心惶惶,紧接着就出现许多谣言,说台城与皇宫也被叛军攻陷了!听到此消息的张永与沈怀明都放弃防卫石头城与白下,纷纷溃逃到内城里面。恐慌的情绪在皇宫中蔓延开来。

朱雀门被占领后,官军退到内城防守。叛军继续造谣,说新亭的萧道成也战败了。当时皇太后正与刘昱坐在宫中听人上奏战报,一听到新亭陷落的消息,马上嚎啕痛哭道:“天下败矣!”

五月二十四日,情况继续恶化。镇守东府的抚军长史褚澄(褚渊之弟)打开东府的大门迎接叛军入城,公然搞起了叛变。他在城中拉出来安城王刘凖(音zhǔn,是淮阳王刘休范的儿子,后来被刘彧过继到自己的名下),拥立他主导东府。实际上刘凖比刘昱还小,就是褚澄手中的傀儡而已。

褚澄下令说:“安城王刘凖是刘休范的儿子,如今谁都不可侵犯!”

于是东府也丢了。

杜黑骡继续向前杀,杀到了杜姥宅(地名)。内鬼中书舍人孙千龄打开了宣阳门向杜黑骡投降!所幸官军及时把控住了局势,不然台城就真的这么失陷了。

可惜的是,官军已经没有斗志了。皇太后与太妃把自己的家产都变卖了,把皇宫中的贵重物品都卖了犒军,也不能使官军打起精神作战。可以理解,敌人杀到家门口了,拿了钱打仗也是一死,钱这时候又有什么用处!

大家彻底绝望了。

就,

这么结束了?

事情,

还有转机吗?

有!

转机便是刘休范的死讯。

刘休范二十二日遇刺,如今已经二十四日了,就算许公舆等人再如何努力封锁消息,也是迟早要走漏风声的。叛军两天没见到刘休范犒军,这是疑点之一;命令大多是由丁文豪,杜黑骡发布的,这是疑点之二。再加上建康一带的道路风行的传言,我们有理由想象,二十四日那一天,已经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叛军得知了刘休范的死讯。

叛军发生了哗变,就在马上要攻克台城的时候,还有人已经开始了逃跑。逃跑的势头越来越大,丁文豪大吼一声:“主公不在,还有他的儿子刘凖!只要再努力一把,就足以攻克台城!”

许公舆也出面安抚人心:“各位,主公安然无恙,他此时正在新亭!”

听闻刘休范还在新亭,百姓与士兵更加惶恐,他们成群结队地向新亭写投降文书,请求“刘休范”可以接纳他们。

实际接到这些投诚信的是萧道成。萧道成接到这些信件,知道叛军开始有了分崩瓦解的迹象,他不失时机地站出来,对城下前来投诚的人大喝道:

“刘休范父子昨日(实际上是前天)已被诛杀,尸体还在新亭南冈下!有兴趣的可以去验证一下!我还是那个萧道成,不是刘休范!你们所送过来的投诚信,我都烧了。现在但凡你们投降,就放你们一条生路!”

众人哗然。

五月二十五日一天,叛军是在疑惑与彷徨之中渡过的。而萧道成则不失时机,派陈显达,张敬儿,任农天,周盘龙等人从永明门入宫护卫。

反击的时间到了。

袁粲慷慨宣布:“如今贼寇紧逼,大家都没有斗志。但我受先帝恩惠,不能坐视国家灭亡,我愿一马当先,为大家鼓起斗志!”

言罢,他策马出门,率军向杜黑骡杀去,陈显达紧随其后,大破迷惑之中的叛军于杜姥宅。陈显达眼睛被流矢射中,但仍坚持追击。

五月二十六日,失掉斗志的叛军全线溃败。东府、石头、白下被收复。丁文豪,杜黑骡在战场上被杀。

五月二十七日,动乱平息。

漫长的一周……魔鬼般的一周!这七天里,建康城下上演了刺杀、破城、投降、哗变等一系列剧情,尤其是刘休范死后叛军还可以杀进台城这一回,无论是谁都是难以想到的。但无论如何,刘休范的造反失败了,建康再一次归于平静。

要说区别,就是萧道成从辅政大臣之一一跃升到了朝廷内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萧与袁粲、褚渊、刘秉四人共同执政,合称“四贵”。

但百姓记住的,却只有萧道成一个。

平定刘休范叛乱的那天,萧道成班师回朝,百姓夹道欢迎,对于这位救建康于水火之中的英雄加以称贺:

“保全国家的,就是他,萧道成!”

萧道成借着这么一波叛乱的东风直上云霄,这又让我想起了那句话:

天下败矣!

没错,刘休范的造反,只是拉开了刘宋败亡的第一幕而已……


叛乱如何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打进皇宫? 【刘宋风云 第四十一章 天下败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