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唯物视角观察“拜把子”现象
谈到“拜把子”结为异姓兄弟或者兄妹,大概流程,比如桃园结义,或者水浒传里面的描写,大家焚香告天相互结拜,以各种什么天地江水为誓,来一句什么有违此誓,天人共诛之类的,倒是有种司马懿指洛水为誓的意思,从此结为异姓兄弟。
这样看来,重点是在于兄弟,也就是说血缘关系上,意思就是虽然我们客观上没有血缘关系,但从此之后以亲兄弟相待。好,现在我们就开始分析,血缘关系。
封建时代,大家以家族甚至宗族为单位居住,我们先解释为什么不像今天的以三四口的小家庭为单位居住。以前生产力不够,物质条件也不够,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丰年的时候,可以和周围的邻居今天我端盆炖菜,明天你借我一下锄头,但是到了灾年,它们只会像野兽一样抢夺剩余物资,你的家族里男丁越多,你在村里就越有话语权。比如抢水,这个应该父辈的人还有印象,以宗族或者家族为单位团结起来去获得更多的物资,最后获得的物资在族长或者家族话事人的安排下大家去分。这就意味着,你想获得物资,你只能选择依附宗族或者家族。不像现在,你想获得物资,直接去上班,工资直接打进你的卡里,你直接去市场买就好了。这就是经典的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宗族从此名存实亡,小家庭的成为主流。
也就是说,在以前拜把子,代表着我们从此在血缘关系下利益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是问题来了,绑定血缘关系是为了什么?本质是为了利益,也就是说,相比于利益关系,血缘关系有点虚,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异姓兄弟的出现。但是一旦血缘与利益出现冲突。从古至今,相比于为了血缘关系放弃利益,更多的还是为了利益去背叛血缘关系。以前的八王之乱,巫蛊之祸,什么一战的爆发都不说了。就说现在的,什么一个老头子平时一个人生活,看着挺孤单的,突然有一天被泥头车带走了,好几个儿女带着一大帮亲戚原地传送,敲锣打鼓丧事喜办赶紧分房产分财产分赔偿款了。就拿我周围的情况,这边一旦有什么城中村拆迁改造,好家伙当地法庭直接起飞,一大帮亲戚为了拆迁款上法院共襄盛举。
到了现在,宗族解体,以前的孩子在宗族中,受到父母同一辈的所有长辈监管,与自己同辈的所有兄弟一起玩耍。到了现在,小家庭生活,亲戚没给自己添乱就不错了,挣了钱总不能去分给亲戚把。所以现在亲情观念淡薄是很正常的事情,还是那句话,相比于利益,血缘关系还是有点虚。
讲个故事把,曹操,他爹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袁绍,更不用说,四世三公。早年他俩同为西园八校尉,袁绍中军校尉,曹操典军校尉。曹操跟袁绍他俩自幼发小,曹操也投奔过袁绍,早年感情如何我想大家都不难想象。面对共同敌人董卓,曹操与袁绍在诸侯会盟上也是两路诸侯。但是最终他俩还是因为利益兵戈相向。
讲了这么多,究竟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参考或者教训呢。
确实,时代变迁太快,现在的三四口小家庭也是80年代后才开始作为主流,嗯,扯得有点远,扯回来。假如现在有什么拜把子之交,我想具体细则估计得签个几页合同,毕竟现在来说,完全的利益绑定已经很难见到了,就算有心帮助,估计也会规定一个限度,毕竟,亲戚朋友赚钱了都不一定带着你,何况是客观上并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嗯...看来还是一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现在看着和你的朋友们一个个相谈甚欢,只是因为你们还有共同利益或者是利益关系不冲突而已,毕竟有曹操袁绍的例子,论家世论出身论各种条件,你又能比得上它们多少呢。桃园结义之所以成为美谈,不就是因为真的很难见到,属于小概率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