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2023-02-17 09:54 作者:爱吃橙子的XJ  | 我要投稿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文明产生的条件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制作水平的提高。

2、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1)表现

2)影响

①生产方式: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社会分工: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

③贸易发展: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④工作方式: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生活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⑤居住方式: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

社会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产生的,它是私有制、阶级产生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到原始社会后期先后出现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和畜牧业分离,形成了专门从事农业或畜牧业的劳动者。

第二次,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了专门的工匠和独立的手工业者。

第三次,商业出现,产生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

(二)、文明产生的标志

1、阶级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日益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国家的形成:

①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政府、军队、监狱等强制机关逐渐出现,国家开始形成。

②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奴隶制是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是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

3、文字的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出现了。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一)、古代文明的统一性

1、地理位置:多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合人类居住生存。

2、环境特征:多临近大河流域,自然环境条件适合农业发展。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区域分散,表现出多元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1、古代西亚文明

1)自然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积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2)兴起过程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文明产生。

②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③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3)国家制度

政治: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

②城市成为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法律: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4)文化成就

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在泥板上通过图画的形式记录账目)

②《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③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④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1、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

2、特点: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量刑不一,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保留某些原始习惯法的印记,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原则。

3、历史意义:①维系统治:《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维系了王国统治。

②泽被后世:其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汉谟拉比法典》不仅被后来的西亚国家沿用,对国家法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古代埃及文明

1)自然环境

①地处干旱少雨,尼罗河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2)兴起过程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③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国时期,国王开始采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

3)国家制度

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②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4)文化成就

①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

②有着古老的象形文字。(用图形表示事物,对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把尼罗河泛滥的日子约615日定为一年的开始)。

 ④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法老的至上的权威,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⑤莎草纸是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出口物资。

3、古代印度

1)自然条件

古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生产工具的进步,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

2)兴起过程

①公元前3千纪,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②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3)国家制度:种姓制度

①内容

②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③实质:维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④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⑤影响:a.积极:对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护统治,维护社会稳定。b.消极: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低等级种姓,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使下层劳动者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和进取心,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佛教:前6—前4世纪

创始人: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下的等级体系。

4)文化成就

①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②《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③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④创造了从1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十进制的数字系统皆源自印度)

4、古代希腊

1)自然环境

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山多平原少、不利于农业,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兴起;海岸线曲折,海上交通便利。

2)兴起过程

①爱琴文明,又称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BC20世纪——BC12世纪)

②城邦文明(BC8世纪——BC6世纪)

3)城邦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城邦公民: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的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4)代表性城邦:①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城邦权力掌握在国王、长老会议员、监察官等少数人手中。②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公民大会是审议并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机关)

5)评价: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少数人的民主。

6)文化成就

①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和思想。

②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代表作《历史》

③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前594年,颁布“解负令”,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增强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提尼改革:前508年,废除4个传统血缘部落,设立10个地区部落,废除四百人议事会,组成新的五百人会议,设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取消财产资格限制,全体公民都有权通过抽签当选除十将军外的一切官职,公民大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除十将军外的一切官职都发放津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时期)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