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7位开国少将在1988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1988年,我军重启了军衔制,因为当时已经没有大的战事,所以军衔最高设置到上将,当时一共有17位高级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其中7人曾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7位开国将军。
1、刘华清将军
刘华清将军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兼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华清是湖北黄安人,1931年参加红军,在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先后担任过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第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第十五军团政治部科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长期在刘邓麾下作战,担任过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第6旅政治委员、二野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刘华清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刘华清转入海军系统任职,先后担任过大连海军学校副政治委员、校党委书记,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等职,期间曾到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
自1977年起,刘华清又先后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总参谋长助理、海军司令员、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2年正当刘华清准备退休之际,邓公却让他坚持再干5年,于是已76岁高龄的刘华清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1997年党的十五大闭幕后,刘华清退出领导岗位,2011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李德生将军
李德生将军时任国防大学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德生是河南新县人,1928年他就当上了红军儿童团团长,1930年加入红军。李德生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在八庙垭战斗中,李德生的左胸被子弹打穿,因伤及神经,从此左手留下残疾。
抗战时期,李德生在八路军129师任职,担任385旅769团的排长,此后的八年时间,李德生基本上都在刘邓麾下作战,先后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机场、响堂铺、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和粉碎日军大规模“扫荡”的数百次战役战斗,到抗战胜利时他已经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在陈锡联的麾下作战,参加了陇海、定陶、滑县、豫北、鲁西南等战役,以及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49年全军整编时,李德生担任第3兵团第12军35师师长。

李德生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在第二阶段他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机智灵活,浴血奋战,反复争夺,击退敌人数百次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从朝鲜回国后,李德生相继担任12军军长、安徽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73年8月,在党的十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成为正国级领导人。
自1973年到1985年,李德生当了12年的沈阳军区司令员,1985年调任国防大学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退居二线。2011年李德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郭林祥将军
郭林祥将军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郭林祥是江西永丰人,1930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郭林祥只是一名基层军官,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的长征。
抗战时期,郭林祥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相继担任过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太行军区第三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六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郭林祥将军
解放战争开始后,郭林祥在皮定均麾下任职,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之后又相继在华东野战军和华北地区作战,参加了淮阴、涟水、盐城、鲁南、莱芜、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郭林祥担任过成都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新疆军区政委,南京军区第一政委、政委,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10年郭林祥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
4、尤太忠将军
尤太忠将军时任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尤太忠是河南信阳光山人,1931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战时期,尤太忠在刘邓麾下作战,从抗战初期的一名连级军官一路成长为一名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尤太忠仍在刘邓麾下作战,挺进大别山时,尤太忠担任16旅旅长,途中他指挥的汝河之战,堪称其军旅生涯之中光彩夺目的一笔。

尤太忠将军
在刘邓十余年的领导下,尤太忠逐渐成长为我军的一员骁将。新中国成立后,尤太忠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从朝鲜回国后,尤太忠相继担任12军副军长、27军副军长、军长, 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 广州军区司令员, 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等职,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98年尤太忠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
5、王诚汉将军
王诚汉将军时任军事科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诚汉是湖北黄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曾在红25军任职,到1936年他已经是红30军88师264团团长。
抗战时期,王诚汉相继担任八路军第129师留守兵团炮兵营副营长、陕甘宁边区警备3团营长、太行军区新编第1旅1团团长、中原军区1纵队1旅1团团长等职。率部参加了反“扫荡”、反“蚕食”、白栗坪、佛光峪、龙尾、禹西、伏牛山等战役战斗。

王诚汉将军
1946年中原突围时,王诚汉担任皮旅1团团长,后又相继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37旅旅长,华北野战军第13纵队37旅旅长等职。1949年他指挥咸阳阻击战,重创“马家军”,受到彭德怀的称赞。
新中国成立后,王诚汉曾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相继担任60军军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党委书记等职,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6、向守志将军
向守志将军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向守志是四川宣汉人,1934年参加红军,抗战爆发后,向守志被编入到129师,这段时期,向守芝更加成熟,带领部下打了两次漂亮的仗,先是在神头岭伏击战中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后在响堂铺伏击战歼灭日军400余名。
解放战争时期,向守志所在的二野部队,又转战大西南,向守志随军参加了一系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向守志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向守志将军
1967年,向守志被任命为二炮首任司令员,后来他又担任了两次二炮的司令员,也就是说他当了三次二炮司令员。离开二炮后,向守志到南京军区任职,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2017年,向守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
7、李耀文将军
李耀文将军时任海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耀文是山东荣成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山东地区入伍,此后长期在胶东地区作战,参加了胶东5个月反投降战役及多次反“扫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李耀文仍在华东地区任职,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26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李耀文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李耀文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担任了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70年转入外交部工作,担任驻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大使、驻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第一任大使。
1977年,李耀文再次回到军队工作,先后担任国防科委政委、海军政委等职。1988年,越南海军挑衅,李耀文全程指挥中国海军进行有限的自卫还击,有力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捍卫了祖国的南沙主权。
2018年李耀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小结:
7位将军在战争年代都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55年也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在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