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联合军种国防与安全研究所对俄乌冲突第二年度报告(中篇)

工兵
也许整个冲突中讨论度最低的便是工兵了。不同于俄军大部分军种,工兵的表现相当出色。正如前文所述,俄军建立工事速度之快,阵地面积之广都是依赖俄军出色的战地工兵的支持。每个旅会配置两个工兵连,一个负责布雷一个工事。
俄军防护工程主要遵循其原教旨作战理论,自从冷战以来其运作方式变化不大。俄军阵线往往有两到三条防线组成,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到防线 沿着火线排布,包括步兵建立的据点。相比于布满散兵坑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主要由战壕组成,如果情况允许也会有混凝土火力点。有好几道障碍布置在这些火力点前方,通常包括一条四米深六米宽的反坦克壕沟、龙牙(译注:一种混凝土筑成的反坦克工事,外形呈尖牙状)还有铁丝网。这些战壕往往会用木头加强结构,主要目的是火力覆盖开阔地,而不是为突击做准备。从第一道防线到最后的深度往往在五公里左右,每道防线有七百米到一公里的纵深,因此所有放置障碍的区域都会被火力覆盖。第三道防线由后备战斗区域以及预备队藏匿区还有为载具挖掘的位置。此外,指挥所(CP)半埋入地下且由混凝土加固。在某些位置整个部队的防御纵深有三十公里。
雷区是俄军防线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这些雷区很难识别,也没什么标记。乌克兰方面指出俄军在地雷上没有短缺,雷区混合着反坦克地雷和反人员地雷。俄罗斯不是1997年渥太华条约的签署方,这意味着俄军可以自由使用大威力杀伤性反人员地雷。俄军会在第一道到第二道防线之间预留通道以便后撤。俄军也很喜欢在天然关隘处布雷。某些情况中,反人员地雷会被直接置于反坦克地雷之上。触发机制也往往是混合的。比如,一个反人员地雷通常由重力感应装置触发,而它还会与一个邻近地雷通过一个十字形的装置由电线相连。俄军还会使用多管火箭炮系统发射磁敏地雷。俄军在追踪穿越己方雷区的路径上很成功,但是他们突破乌军布下的地雷时却表现的不怎么样。

Ukraine, April 2023. Courtesy of Jack Watling
俄军另一个表现出长久努力的地方是桥梁的布置。这些由联合部队集团军所负责,再分配给支援行动。工兵单位布置桥梁的速度很快,而且没有迹象显示俄军缺少浮桥装备,即使俄军在渡河行动上总是表现的十分糟糕。俄军对己方布置桥梁的速度很有信心,所以即使是他们可能会再次用到的路径上,他们也会没有压力地破坏桥梁,因为他们觉得这给乌军带来的破坏大于己方重新架桥的负担。
炮兵
炮兵依旧是俄军的核心。在战争初期,每个BTG配置一到两个榴弹炮连还有一个火箭炮连。到2002年夏季,俄军将炮兵重编为炮兵战术群。俄军现在利用炮兵旅来支援战场核心,以及作为可直接调用的反炮兵火力的核心力量来支援各部门。俄军的火力对战斗走向起主要因素。在2023第一季度,俄军平均每天发射12k至38k枚炮弹。值得一提的是俄军现在一天内发射24k枚炮弹以上的天数很少了,鉴于火力的分配问题,俄军炮兵的弹药和炮管的补给并非是最优先的。火炮口径上也发生了变化,152mm榴弹炮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120mm迫击炮。俄军在2022年一共发射了12M枚炮弹,每天发射数量在20k到60k之间浮动。不过按照2023年目前的发射效率,推算2023年俄军会发射7M枚炮弹。乌克兰方面估测俄军每年炮弹产量在2.5M枚左右。后续产量可能会提升,但是终究受爆炸物供应的限制。由于发射数量大于生产,俄罗斯需要额外进口弹药。不管怎么说,如果俄军在2023年按照势头仅能使用7M枚炮弹,那么他们需要在火力打击的优先级上仔细规划。
弹药供应严重影响了作战。2022年俄军在顿巴斯可以毫不费力地囤积弹药。在海玛斯(HIMARS)打击了俄军的后勤线后,乌军得到了远程精确榴弹炮的援助,使得俄军囤积弹药更为困难,俄军通过火力控制战场的想法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是俄军不断尝试新的策略和理论。俄军给他们的火炮理论引入了两个新的名词:“瞬时价值(immediate value)”、“齐射权重(weight of salvo)”。第一个反映基于不同的战场情况,难免会产生火力的分配不均,因此根据部队的动向更加需要精确安排火力打击的时机和目标。因此火力规划成为一系列重要决策点。第二个——齐射权重——也反映发射时机带来的影响,希望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区间落地的炮弹数量最大化来增强火力打击效果。这种火力打击方法被称为“游击火力(Nomadic Cannon)”,“轮射火力(Fiery Carsouel)”,“机动排组(Roaming Platoon)”以及“伞状压制(Umbrella Cover)”。游击火力指的是火力骚扰,从移动火力点进行打击,从而引出敌方反炮兵火力反击。火力旋转木马指的是在维持火炮生产能力的同时保持创造弹幕的能力。机动排组的概念是指最大限度提升对打击目标的投射量。伞状压制指的是一种火力压制手段。炮位不再是挖掘出的战壕。相反,炮兵连会隐藏在木制工事中,在有齐射预定时再转移置提前准备好弹药的位置进行发射,然后再前往下一个位置。如果被反击火力发现,炮兵们就会留下火炮藏匿起来,只有确认安全时才会返回炮位。
火炮不仅是用于打击乌克兰防御据点,也用来阻碍乌军攻势。如果俄军得知乌克兰要在哪一处发动攻势,那么对面的乌克兰前线就会受到饱和火力打击。另一种常见的战术是,俄军主动从前线撤出,待乌克兰占领后再用火炮对该地进行饱和打击。乌克兰方面报告说,俄军火炮火力依旧充足,但是火箭炮发射次数有明显下降,推测是因为弹药短缺。俄军在战场上投入的Orlan-30无人机越来越多,伴随着“红土地”激光引导炮弹的持续供应,可以侦测到越来越多俄罗斯特种部队的电台信号,这些部队可以实现对乌克兰据点的远程精确打击。俄军反炮兵火力也从饱和打击乌军阵地转为发射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尽管成功率有限,但它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得乌军在持续发射时又必须保证机动性。柳叶刀还可用于侦察,来寻找乌军火炮阵地。
比起火力优先级的改进更重要的是侦察方式的改进(俄军术语“杀伤链”),使得火力掩护机动部队时更加灵敏也更灵活。每个前线枢纽指挥官都可以调动Orlan-10的发射轨道,以便向指挥中心提供信息还可以帮助炮兵连快速反应并准确打击敌方目标。炮兵旅也会配备几架Orlan-10,用于协调作战安排、沟通信息。因此乌军经常会发现有两台Orlan-10同时在观察他们,每一台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后果。俄军炮兵通过这些系统做出反应最快只需要三到五分钟。而电子战系统的介入则慢得多,往往需要二十到三十分钟。
俄乌冲突初期,俄军火力侦察的一个方面未被充分认识——Strelets系统。它允许多个反馈信号无论是地面传感器还是侦察部队侦测到的,同时传输并进入到俄罗斯数字火控中集成处理。只有少数俄军单位配置这种系统,而在那少部分当中,他们大多数也没有使用或是不会使用。尽管训练不充足导致这种系统在俄军当中还是没有普及,但是VDV或是瓦格纳成员组成的特种部队已经相当频繁地使用Strelets系统了。这些人员会将传感器布置在乌军据点附近,再利用Strelets系统来帮助炮兵校准目标,从而实现准确打击。图 1 概述了The combination of calls for fires enabled by Strelets, combined with the Reconnaissance Fire Complexes (RFCs) of higher echelons fires using organic ISR(看不懂,摆了,反正图也是俄语的,更看不懂)。该图显示有三个互联的杀伤链或者是“侦察火力回路”,从侦察到火力配置的直接联系,到侦察部门通过数字火控与炮兵连的互联,以及上级指挥部为侦察到的目标排布火力优先级的能力。

在2022年十二月俄军突击部队在巴赫穆特郊区采取的行动很好地反应了RFC系统在乌克兰战场的发展。数架无人机在城市中的突击部队上方飞行:一架负责侦察城外的乌克兰炮兵;一架监视预订的转移路径;第三架在突击部队抵达前确定乌克兰伏击位置或是火力点;第四架留在突击部队正上方,让指挥官能够观察周边情况。任意一架无人机发现目标后,无人机操作员都会立刻将目标发送给突击部队的指挥官。如果目标将要与俄军炮兵交火,要么突击部队指挥官负责指挥下属的炮兵进行交战,要么将指挥权转交给其他操控无人机的上级军官。在这种情况下,交火将由Strelets系统规划。图 2 概述了这种绕过集成数字火控以通过分层 RFC 交付效果的应用架构。在图中,黑色线条表明,信息不止从无人机流向指挥所,还会通过Strelets 系统直接传输至炮兵火力观察员。因此虽然指挥官是接入网络的,但是无需他的参与交战也可以继续进行。

装甲部队
俄军利用装甲部队的方式在冲突中发生了很大变化。BTG 概念包括在连队中使用装甲以深入作战纵深。在遭受巨大损失后,俄军转而在条件有利时再使用装甲部队执行突破任务。现在装甲部队很少执行这种任务了,在弗勒达,一整个海军陆战队旅因为试图通过装甲部队来进行突击而被摧毁,使得俄军在执行装甲突击时更加谨慎。
坦克部队现在通过这三种方式运作。第一,作为炮兵部队的火力补充,这在俄罗斯主攻地区以外的地方尤为频繁,因为那里没有足够的防空火力来保证后勤。但是因为坦克的俯仰角有限,因此效率十分低下。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好处,坦克可以在炮兵无法到达的位置交战,因为其有良好的装甲防护,保证了面对反炮兵火力的生存性,还可作为炮兵被压制或是转移过程中的火力补充。
第二,坦克可以实现精准打击,在两公里的距离依靠其光学瞄具来识别和摧毁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网络嘲笑俄军将老旧的t62和t55拉上战场,这些车辆主要为BMP和其他步兵战车 (IFV) 提供的火力支援。它们的出现使得步战车的火力、射程以及防护都得到了提升,因此如果缺少能在他们射程外有效打击的反坦克武器时,这些老旧坦克就会极具威胁。
装甲部队的第三个用途是突袭。因为俄军步兵对乌克兰阵地的压力,使得乌克兰需要定期轮换驻防部队。在部队轮换期间,俄罗斯突袭部队就可以对敌方造成更大的伤亡,因此俄军一旦发现乌军正在进行轮换,就会发动装甲突袭。突袭行动主要在夜间进行,使用的往往是T80BV坦克,因为这种坦克配置更好的热成像系统。目的是尽快接近敌方阵地,然后在短时间内倾斜火力再快速撤离。

俄军对坦克做的诸多改装也很重要,降低了敌方反坦克导弹的效率。首先是俄军为很多载具和阵地都盖上了热伪装材料,事实证明这很有效。第二,改装发动机盖板和排气口以改变排出的热流也降低了敌方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第三,在车体外表温度与外界最接近的黄昏或是黎明进行战斗,此时载具更难被热成像发现。结果就是乌军几种反坦克导弹的杀伤效率都明显降低了,尽管这是俄军一种对自身装甲部队战术的限制。
在交战距离有严重限制的城区作战往往会有大量例外产生。尽管俄军在巴赫穆特十分小心地使用装甲部队,但是他们还是不得不投入坦克来为城区内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巴赫穆特的战斗证明坦克在破障和掩护方面尤为重要。城市作战中,老式坦克更受俄军指挥官喜爱,因为新式坦克上的很多贵重子系统无法在城市作战中起作用,而损失带来的代价又过于高昂。当然,坦克在进行城市作战时也会遇到敌方装甲部队,战斗往往会在五十米内展开。

坦克对坦克的战斗现在相当少见了,这种战斗往往在一公里以内展开。接战速度是战斗的关键。乌克兰坦克手指出,如果炮塔与车体的接缝处被命中,一击即击毁便是可能的。俄罗斯坦克上的反应装甲被证实十分有效,可以保证坦克不会被大多数反坦克武器击穿。一些士兵报告曾用炮射反坦克导弹多次命中敌方坦克但是却无法击毁。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坦克手报告说破坏敌方履带也是击毁俄军坦克的有效手段,因为一旦履带被破坏,俄军往往会选择弃车逃生。因为坦克的机动性被认为是保证面对火炮的生存性的最佳手段,如果移动不能,那么便无异于靶子。很多时候,围绕这些被丢弃的坦克,双方会进行多次交战。总的来说,俄军占据火力优势,所以往往能阻止乌军缴获这些坦克,这意味着这些坦克将会被火炮摧毁,以防止被拖回后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