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七修类稿》明 郎瑛(七)

2023-07-20 18:41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1 饮器,韦昭认为是椑榼,晋灼认为就是虎子这类的东西,颜师古说“是匃奴人以月氏王的头来共饮立誓结下血盟,是饮酒的器皿。” 我认为这两个字原本出自《张骞传》,里面这样说“匃奴人大破月氏王,用他头当饮器。(因为胡人认为将敌方帝王的头作钵盂,是非常吉祥的。)” 榼,就是现代的匾榼。虎子,装尿的便器。所以,应该以颜师古所说的作为标准。 现今人们将贮酒的器皿称为急须,也是从饮字讹传来的,他们不了解其实古代就是将装尿的便溺器称为急须,是讲尿急不能等待的意思。现代人反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实在可笑。 又,枝梧,是说不能自主(房屋中小支柱称为枝,房屋中邪柱称为梧。),所以有项羽杀了宋义,诸将不能自主(原文 不能枝梧)的说法。现代把说谎哄人称为支吾,这两个词音同但意义不同。 2   《韵语阳秋》中有说“陆探微的一笔画,是源自张伯英的草书;张僧繇的点曵斫拂,是源自卫夫人的笔阵图;吴道子又传授笔法给张长史。看来,书画原来是同一三昧。”但是,有些近代人在议论,比如戴进、吕纪、周臣这一辈的,他们的画那可真是神品,但没见他们的书法作品。 宋 元时期的文人,只要能画竹子的,必定字写得很好。如东坡、与可、仲圭、仲昭等。所以子昂有诗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应知八法通。”本朝的王绂也说“画竹的方法是:杆如篆书,枝如草书,叶如楷书,节如隸书。”这二人的说法,我信。 3   僧人古时侯是穿黑衣,元文宗很欣赏欣笑隐,才赐他黄衣,他的徒弟后来也都开始穿黄衣。所以欧阳原元的《题僧墨菊》诗说“苾蒭元是黑衣郎,当代深仁始赐黄;今日黄花翻泼黑,本来面目见馨香。”又萨天赐的《欣笑隐》诗中说“客遇钟鸣饭,僧披御赐衣。”就是在说这件事。 如今制定禅僧是褐衣,讲法僧衣红,瑜伽僧衣葱白。    4 霓裳羽衣曲舞没有流传世间很久了,虽然有些通晓音律的人想恢复它,但也只能靠想像而已。 我将读过的一些诗书凡是有涉及这曲舞的词句,将其会萃成文,在这里稍微描述一下,应该也能对霓裳羽衣曲舞了解个大半。 按照唐明皇游月中记载,明皇见到素衣仙女奏极其美妙的音乐,于是他将此音乐记在脑中,回来时按记忆写成谱(见《渔椎闲谈》),然后与西凉节度使杨敬述带来的婆罗门曲一一对照,二曲声调相符,于是明皇将两部曲子合谱写成霓裳羽衣,它音调属黄钟,旋律属商,有三十六段谱;奏此乐必须女乐师三十人,每次十人轮流演奏,音调极清高。 至于舞者穿什么衣服?我们来看白乐天的诗“虹裳霞帔步摇冠,细音累累珮珊珊。”那么演奏音节重复次数,白乐天有诗说“散序六奏未动衣,中序擘騞初八拍;繁音急节十二遍,唳鹤曲中引长声。”可惜后来的读书人指责这曲子是亡国之音,所以禁止传播。以上是周草窻说的,按照这描述真有注云流水之意,看来真不是世间能流传的曲子,我将这段描述摘录出来,目的是为了让通晓音律的人知道。 5 现代谚语将临产称为坐草,这句谚语是从晋朝流传下来的,陈仲弓在太邱为官时,出门抓捕强盗,听到有人在坐草生不出孩子,急忙回车来医治。 又,骂人王八贼,是源于五代,五代王建排行老八,一向偷别人的驴去贩卖私盐,人们就骂他“王八贼”。 现代人将那些小气的人称为“小家子”,这讲法出《汉书 霍光传》霍禹长史任宣对霍禹说“乐成这小家子被将军看重,居然也能至九卿封侯。” 火伴,出自《古乐府》“出门见火伴,火伴始惊忙。” 打草惊蛇,是说南唐王鲁任当堂令时,管理资产,有人来告诉他说主簿贪污,王鲁说“你虽然只是打打草,但我已象蛇一样惊慌。” 不快活,桑维翰说“我做宰相如穿新鞋新袜,外面看起来好看,其实里面真不快活。” 又有不疾不快,可以读《三国 华陀传》。 阿谁,可以读《庞统传》。 走为上计,读《南史 王敬则传》有人告诉王敬说“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煖房,见王建宫词“太仪前日煖房来。” 经纪,因为唐时胜王、蒋王好聚敛财物,太宗赐帛给诸王时,说“胜叔、蒋兄,自己能经纪。” 好物不在多,晋元帝宴会上弹曲赋诗,学士朱鞏止写了一联,自言“好物不在多”。 6 本朝曾经用“记里鼓”作为考题来考读书人,大多数人不知道“记里鼓”是什么东西?知道“记里鼓”是什么东西的,又不知道是什么时侯开始有的,是什么制造的? 近来读《墨谈》这本书,书中是以杨铁崖所记载的《里鼓赋》里几句通用言词,然后认为就是这样,讲与人听。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记里鼓”是唐元和年间的金忠义所制造的,到宋朝天圣年间,内侍卢道隆又制造了它。 还有风地动仪,是张衡所制造的;水运浑仪俯视图,也是张衡制造;莲花漏水秤,天圣年中燕肃制造。 指南车开始于周公,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但是汉朝的张衡、后魏的郭明善、宋朝的燕肃,都曾经也制造过它。 又听说元朝时期,有灯漏、沙漏,这些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人制造的了,而且也没见哪本书记载过。说了一堆,都是因为聊记里鼓,顺带将一些巧器拈出,我希望让一些想了解的人作作参考。 7 宋朝时期,人们指责贼人说是“白日鬼”,或者称那些说话荒诞的人也称“白日鬼”。 又三佛齐国来进贡时,使者跪在殿前石阶(原文 殿陛),先撒上金钱花,然后是真珠龙脑,这就是所谓的撒花,这是胡人的重礼;后来北方一有胡人侵犯边境,便勒索民财给他们,称为撒花钱,利用重礼来取悦胡人。 现代人不知道“白日鬼”“撒花”二事的来源,认为空手套人钱财是白入己反而认为鬼字是讹传,又认为化缘一类的事是撒化钱,又认为花字是讹传,这都是在作与聪明相佐的事。 又比如木格阁板,称为鬼背儿,陆德明在《礼记释文》中注解为阁庋,庋字九毁反,毁与鬼发音相近,于是将庋字讹为鬼,所以现称阁板称为鬼背儿,其实应该是庋这个字。 乖角,是不懂事的意思,所以韩诗才说“亲朋顿乖角”,现代人认为乖角是聪明的意思,大错了。 现代人骂人的话“杂种”,是出自晋朝的《前燕载记》赞说“蠢兹杂种”(指杂草茂盛) 8 人死后都以纸覆盖面孔,小说里认为是起源于春秋时吴王夫差临终时说“我没有脸面见子胥,把我的脸用帛盖住吧。”这种说法不是正解,这只是因为活着的亲人不忍见死者的意思。 现代的包筲认为是粮罌瓶,其实是夷齐饿死后,人们怕他的英魂饥饿而作的五谷囊,所以《礼记》说“重生道也。”包筲起源于商代。 看果,五代在周祖灵前以木雕香果代替,形状与真的并无差异,周世宗出殡那天,金银钱用纸代替,黄纸上面印文是“泉台上宝”,白纸上印文是“冥游亚宝”,果钱也是开始于这时候,一起记载下来。 9 七贤过关,人们大多认为是唐朝人,这得从唐愚士的诗说起,诗说“七骑从容出帝闉,蹇驴骢马杂山犉;瀛洲学士参差出,十八人中一半人。”但瀛洲的士夫中能讲学谋国的,不曾听说有七贤士称呼,也没听说过谁骑过驴、骡、牛的,不知道愚士是根据什么有这样的说法。 《广川书跋》认为是李白、李颀、之逊 、孟浩然 綦毋潜、裴迪、司马承祯出关去探访王维。 在开国初期夏天时我亲见过古图,看图应该是开元时的一个冬天,李白、张九龄、王维、张说、郑虔、李华、孟浩然,结伴游洛南的龙门石窟,中途遇到下雪,图是郑虔所画的。可是李白是天宝年间才到京城,李华也是天宝年间才当官的,这二人与其他几人不在同一时期。 《书跋》是说承祯骑牛。我去考察史书,承祯是个方士,早已隐去形迹了,怎么可能会骑牛出头露面呢?这二种说法虽然有虞邵庵的《孟像》诗说“风雪空堂破帽温,七人图里一人存。”这样的句子为证,但注解与记载又不是同一人,看来七贤应该不是唐朝人。 春秋有七爱、宋有七老、建安有七子,这些人都未曾称贤,被称贤的只有晋朝竹林那些人称贤。 我又考校,说王戎曾经骑过小马(就是骡子),山涛骑过驴,刘伶乘过鹿拉的车,其余四人骑马,这不正好符合七人同骑鹿车,应该是后代人将鹿讹画成牛了,而且乌帽也是晋人所戴的帽子,唐朝人是戴巾;并且元朝曹文贞公的伯启集,又有《七子图》诗,说“清潭飘逸事凌迟,七子高风世所师;公室倾危无砥柱,服牛乘马欲何之。”这又是一个证据,我记录于书中以便后来博识之人辩驳。 10 宋朝人杜修的老婆被白狗奸污了,杜修知道这事后,便将老婆给休了。 那白狗背着这女人去了山中,之后女人生了个人形的儿子,身上长白毛,后来这孩子因为偷盗被杀。 现在人说“白犬成精”是在骂别人是狗生出的种,可能是出自这个典故。 11 人们都知道佛法传入中国,是开始于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去迎来迦叶摩腾 、竺法兰二位大德,并且带来四十二章经。 据《传灯录》记载,释迦牟尼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这说法非常可疑,不是真实的。但《周书纪异》中也说“昭王二十二年释迦牟尼出生。”金履祥根据这说法,将它记入《通鉴前编》,但还是差了些日子。 当我在读《列子》时,有记载“有西方极乐化人到来,穆王将他安置在中天之台。”按照这说法,正好能衔接到周昭王的说法,禦寇(指列子)这类人不会乱讲话。 秦朝时期有沙门室利房等人到咸阳,秦始皇见他们长得怪异,就将他们囚禁起来,到了夜里有个金色的人破门而入,将他们救了出去。 霍去病大破匈奴时,得到休屠王所供奉祭祀的金色天人,颜师古说“这就是现在的佛像。” 因此,我才知道佛教的人到中国的具体时间。周朝、秦朝、前汉时传教人就已经来过中国了,只是当时人们认为他们是异类;直到后汉才兴盛传扬佛教教法,到晋朝、唐朝又将佛陀讲的话译成书,并大建佛寺,才在中国形成一个教派;至于释迦牟尼的生日如今是以四月八日,其实不是,如果按周正建子,应该是二月八日。

《七修类稿》明 郎瑛(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