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围棋对杀之气的类型

2023-04-01 22:23 作者:一个硝酸  | 我要投稿

从这个视频开始学习对杀和一些手筋2023-4-1 21:27:41(虽然我上一个笔记是新出的打劫)

果然对杀从数气开始学习(上一个笔记,虽然是打劫的那个,但是那盘我自己的棋,就体现了我不会数气)

这是评论里的笔记:

直三、弯三:3口气

丁四、方四:5口气

刀五、梅五:8口气

梅花六:12口气

两块分段的棋去比气,就是对杀。

对杀中要获胜,就要学会数气。






结论:

数学分析:每个加号视为对方提子,我方数气少一个,最後减掉。(所以每个加号后面加一个-1)

  1. 提2个也是2口气:2+1-1=2,所以略掉。
  2. 直三:2+1+1(提掉)-1=3
  3. 丁四、方四(因为直四曲四正丁烷形状的是活棋):3+(-1)+2+(-1)+2=5
  4. 刀把五,梅花5:4+3+2+2-3=8口气
  5. 梅花6:5+4+3+2+2-4=12口气

2023-4-1 21:52:54

初中的小朋友就会总结出规律了(我记得初中有许多的找规律题):

一个n目的眼,外面被围住了,n大于1的时候,有n(n-1)/2-(n-3)的气

高中的小朋友也可以总结规律了: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a1=1,a2=2,a3=3,an=a(n-1)+(n-2). 最後求得通项公式如上,分段表示。

大学的小朋友更可以总结规律了:

其实不需要分段,通项公式可以写成:a(n)=n(n-1)/2-(n-3)+u(n-a), lim(a) =1+, u(t)是unit step function(heaviside Function)

然而这个公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7目以上的眼绝对是活棋,因为这个7目眼,至少会形成一个包含板六或者方四的形状(板六、方四是7目眼的子集)。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集合论、Venn图、群论甚至拓扑学了。。。

我这里用一个反面例子告诉大家:围棋的计算不是这种计算。哈哈哈哈哈博君一乐。

前面的内容仿佛回到幼儿园,後面的自己探究才是成人围棋(初中围棋)的内容。幼儿园小朋友不需要理解这些,直接背诵多少气了。

我也因此认识到了如果只是沉迷于高中那种数列计算,反而失去了童年的天真,因为大学学到的数学,尤其叠加原理、信息论等感觉就是我小时候应该学到的,不需要费劲变成加法乘法,然後变成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牛顿定理等)然後再去分析。尤其学了数学分析才发现原来数学工具是人们自己develop(设计)出来的,尤其gamma函数,贝塞尔方程等都是人定的(扯远了)

2023-4-1 22:09:39

那么为什么过去讲棋的,没有人这么讲呢(包括丁烷异丁烷的)。。。另一个话题了。。。职业棋士大多数都是牺牲了自己的文化课去冲段的,也有人上了职业段位计算机,修双学位,高中在读的。从职业棋士角度可以看应试教育的另一个角度。。。更别说还有一点是围棋的冲段定段何曾不是一种应试教育呢?

2023-4-1 22:13:51

而如今人们玩手机以来信息昌明,尤其某个游戏是有段位的,外加各种网文作为文化课余的消遣,什么龙傲天古风穿越大女主的。人们对职业段位和每个围棋少年都是自己世界里的男主女主(至少都是全省无敌手)有了一层新的认识。而围棋好就好在它是一个模型,就可以进行划分,和龙傲天胡编乱造不同(没错我就是拿围棋对冲龙傲天大女主的)

然後才是AlphaGo带来的新的热度(机器学习)(你以为的AI是科幻电影的AI,阿西莫夫三定律,机器人反问人性;实际上的AI:画画、聊天、下棋、打游戏hhh)

我一直认为围棋十分契合这个时代,尤其互联网。所以棋手战鹰的爆红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真的是意料之外,我原来以为会是类似美食作家王刚,或者口袋迷ag那样的UP主爆红)

围棋对杀之气的类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