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女前线丨小科普】重装小队系统考据

2018-09-16 13:05 作者:情报姬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少前情报姬

与第一弹社区

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注:封面来自官网图册)


文丨X兔 排版丨戮默


大家好我是X兔,本文是我对于重装小队系统的一些考据,希望能够为对这些感兴趣的玩家提供帮助,因此大家能喜欢的话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另外之前因为一些错误而使得本篇撤走,故而现在发出来的是修正过的,向大家抱歉


首先介绍的是BGM-71 TOW(经常被直接翻译成“陶式”或者“陶氏”)反坦克导弹,因为这是所有玩家第一个获得的重装小队,故而首先介绍。

游戏里的重装小队立绘如图所示


现实的BGM-71反坦克导弹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现处于雷神公司品牌下)在1963-1968年之间研发的重型反坦克导弹,于1970年服役,取代了SS.10和ENTAC反坦克导弹,之后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迅速成为了美军主力的重型反坦克导弹,并在之后出口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多场战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反坦克导弹之一。

由于是重型反坦克导弹,故而其重量极大,远重于“标枪”等反坦克导弹。而在游戏里,这个BGM-71是由4个人形组成的重装小队,和另外两个重装小队(分别是AGS-30和2B-14)相比多了一人,这或许是因为其战斗全重超过100千克,是目前游戏里作战重量最大的武器


现在我们看下现实里的BGM-71有多大

(这是一张摄于2009年的美军在阿富汗操作BGM-71导弹的照片,光从照片上就能体会到BGM-71的重量了吧?)


而就算是游戏里的BGM-71四人组,相比现实其实还是少了,现实中BGM-71主要作为车载和机载武器使用,当由步兵使用时则由六名士兵分开携带,比游戏还多二人,具体分配如下


瞄准具

瞄准具是用于观测和锁定目标使用的设备,其重量超过14千克


三脚架

用于保持射击稳定和支撑的设备,只要坡度不超过30度就能保持水平状态,重量超过9千克


发射管

就是陶氏的前半段“炮管”,顾名思义,用于发射导弹的,重量为6千克左右

发射管和三脚架合计不低于15千克,虽然对于士兵来说这个重量是可以一人携带发射管和三脚架的,但是实际上因为两者均体积庞大,故而携行并不方便,可以的话还是应该一人携带一部分


导引装置

用于显示温度,自动测试开关和手动测试开关的设备,重24千克


回转台

用于扣住发射管进行射击的设备,上有射击选择钮,扳机和扣具把手以及俯仰角固定扣等等,重24千克


装有导弹的导弹装填管

发射管在前,导弹在后,故而是把装有导弹的导弹装填管装到发射管后进行装填然后开始作战的设备,单发重量超过25千克


于是现实里这一整套作战设备的重量超过了100千克,加上携行性需要,所以需要6名士兵分开携带,而游戏立绘里BGM-71仅需要四人小组即可操作,不但如此还有多一发备弹(立绘如此),在这里不得不感叹重装小队人形的强大作战能力

而Q版小人里,其单人负重能力体现是非常非常强大的,因为我们可以看见——

白发的小人直接搬着三脚架连带着回转台(33+千克)


然后她把这么一大套设备直接搬着来到了指定地点后由负责搬运弹药的小人装填(单发至少24.5千克,如果5发弹药作战那就是120+),之后从旁边的步枪手小人背后拿下发射管和瞄具装上(20KG左右)

完毕后就这样开始准备了作战


OK,那我们来看下游戏里的小人工作分配吧!

负责单人搬着三脚架和回转台,重量超过33千克

由于小人动画没有做出导引装置,故而不能确定导引装置是不是她背的

搬着单发25KG的导弹,合计至少5发满地跑的大概是负责装填的副炮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游戏里设定的人形是能携带5次作战的量的(实际上交战的时候一轮都能射不止5次......),如果假设一次作战一发,这妹子其实一个人搬着上百公斤的导弹满地图跑,故而可以认为是游戏里负重最强大的人形之一

指挥或者通讯和观测人员担当

画面来看大概是负重最低的人形,只有手上一个望远镜进行观测

不过不排除是她实际在搬24千克重的导引装置

而这就是使用步枪进行防卫警戒的步枪手了,她在移动时也负责背负发射管和瞄具

她手上拿着的步枪是一把AR步枪,装有全息瞄具和弹匣快拔套件,主要负责警戒周围保护小组成员安全

不过仔细看会发现其他成员身上也都携带有类似于弹匣包的,故而可能重装小队人形是都有携带基本的自卫武器的

这里有个很可爱的细节,就是只有负重设备最轻(假设观测手负责搬运24KG的导引装置前提下,因为这样的话重量分配就比较合理)的步枪手能携带步枪这种较大的主武器,而其他的小人在其动作表现里都只有搬运导弹的部件

这是因为导弹的各部件负重都太大,作战时由于要携带必要的武器以外的作战装备(例如对讲机)和口粮等等,故而在这个基础上再携带步枪和全套相关设备就极为困难,故而只有负重较轻的人员能够携带步枪这种武器,其他人往往只有自卫用的手枪而已


接下来讲述的是关于BGM-71的性能和使用

(较为典型的车载发射)


在游戏里,重装小队被用来应对特殊场合的特殊敌人,BGM-71的特点就是其破防属性极高,这点参考现实的话就是反坦克导弹为了能够击穿厚重的坦克装甲故而需要极高的穿深,此外由于反坦克导弹于地面使用时,因为发射平台往往缺乏保护,所以也需要足够长的射程,不然很可能会自取灭亡

现实里,西方国家在冷战期间由于地面装甲部队居于劣势,一直承受着苏联方面的钢铁洪流的压力,所以寻求其他办法弥补,例如攻击机和反坦克导弹等等,另一方面由于欧洲的地形有大片的平原,故而在设想的对抗里反坦克导弹在合理运用下可以发挥出很大的射程优势

游戏里的BGM-71的交战情况和现实的这种交战设想类似。首先重装小队是不能直接参与作战的,否则就是自取灭亡,这点在现实里显而易见,总不能抱着上百公斤的设备,拿着几把手枪和一把突击步枪和敌人的主要火力交锋吧?

另外重装小队的主要的作战方式是在我方梯队作战时于后发给予支援,而这也体现了射程的概念,如图所示

不难看出,红圈里的黄圈(即重装小队可以在梯队作战时给予支援的点)距离重装小队有2个格子的距离,而她们可以在2个格子之外协助梯队进行打击,这体现了重装小队的射程


现实里,BGM-71导弹对装甲的穿透力大约是430-500mm(500mm的出处是90年代日本出版的军事漫画教材《战斗圣经》,其型号为TOW A,而在英文维基百科上这一数据为准确值430mm,引用出处是美国的相关存档副本),而改进型的BGM-71C则可以达到630mm(同样来自于美国存档副本)。虽然现实中有不少坦克可以依靠最厚的装甲部分抵挡住反坦克导弹直射,但是坦克毕竟有相对于正面来说防护薄弱的侧面等部位,故而在运用得当的前提下,BGM-71可以通过命中薄弱部位做到对强大的主战坦克一击必杀的效果,而如果是那些防护差劲的简配版本或者已经过时的坦克,则BGM-71甚至能够正面击穿。

(图为由M2步兵战车发射的BGM-71导弹)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里,美军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利用BGM-71导弹击毁了大量的伊拉克军队的坦克,据称甚至要多于当时美军主力的M1A1坦克击毁坦克的数量。综合来说,在当时由于有着观瞄设备的优势,信息水平的优势,以及美军的素质优势,再加上敌人的坦克水平落后,设备差,人员水平低下,故而M2布雷德利得以依靠BGM-71导弹成功以弱胜强,毕竟步兵战车的防护和火力再先进也是不如坦克的,而机炮对于坦克哪怕是简配的往往都是挠痒痒的火力,然而有了BGM-71,就可以让步兵战车拥有了与坦克一战的能力

当然,这些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取得。


而说完了BGM-71的立绘和性能,接下来就是缺点环节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BGM-71的缺点自然也是存在的,首先它重量很大,故而以士兵来看,携行不便,当需要单兵反坦克作战时FGM-148比它更合适(虽然更贵),往往只能作为车载反坦克武器使用,而使用轻型车辆包括悍马一类车辆作为发射平台时,其防护依然很差,步兵战车上使用也不例外。另外还有其穿深不是特别强,由于现有主战坦克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强,BGM-71并不是有完全把握击穿现有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而加上干扰压制等手段越来越多,主动拦截技术也有发展,此外还有射程优势也是依靠宽阔的视野才能取得,故而实际运用时,BGM-71

故而它只是给步兵战车等载具提供了一个对抗坦克的手段,而不能说是万金油。

此外,导弹非常贵,两发的售价是85000美元(出处是2019年的采购,来自于英文维基百科),尽管相比FGM-148 标枪导弹来说便宜很多了,可是还是很贵。而且当步兵分开携带时因为过大过重只能有一发导弹。

但是总的来说,瑕不掩瑜,BGM-71依然是一款强大的成功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故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它依然是美军和西方国家的主要反坦克导弹之一,同时其BGM-71重装小队也将会持续作为玩家的主要破防人员活跃着。


接下来是AGS-30榴弹发射器了!

如大家所见,这是一个由三人组成的重装小队人形,相比BGM-71那种需要四人携行操作的重型反坦克导弹,AGS-30真可以用“小巧玲珑”来形容了!

这是一款由俄罗斯设计和生产的自动榴弹发射器,1990年开始设计于1995年服役,是AGS-17榴弹发射器的改进型,相比起来其性能更加优异

(现实是这样的,这是一张2009年时的照片)


究其前身的AGS-17来说,设计于1967年,在当时是为了杀伤大量的有生目标而研发,因为通过越战的经验得知,面对大量的敌人时,用榴弹连续进行面杀伤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故而当时美国生产了MK19,苏联生产了AGS-17,之后AGS-17改进成了AGS-30。

(前身的AGS-17)


在游戏里,这是一个三人小组,是负重非常轻的一个重装小队,甚至不能叫重装小队,因为平均下来会发现她们每人的负重特别低

AGS-30的作战全重只有30千克,即本体16千克(连三脚架和空发射器)和14千克的30发弹鼓,所以分工如下

主射手,负责射击,其发射器和三脚架和弹鼓合计30千克

弹药手,负责携带弹药,图中携带了2个弹鼓合计28千克

观测人员,负责观测敌情,不确定是否负责指挥,因为相比BGM-71的重装小队观测人员来说她好像很开心的样子,而指挥官往往表情比较严肃(刻板印象)

只带了个观测瞄具(望远镜?),重量不明,但不可能太重,假设10千克吧

于是总的来说负重只有不到70千克,平均下来一人也不过23千克左右

这个重量相比上文的BGM-71可谓轻松多了

而现实是这样的

提起来就跑!

毕竟全重只有30千克!

所以说这算是“小巧玲珑”的重装部队了


而Q版小人的话和立绘有一些区别

如图所示,在跑动中还没停下来部署的Q版小人,分工和立绘的一样,但是射手的榴弹发射器上并没有携带弹鼓

她们是在停下来才开始部署,这时候才开始调整榴弹发射器的俯仰角,同时把榴弹弹鼓挂上

所以其实射手的作战负重可能只有16千克而已

另外同样这也有个可爱的细节,榴弹发射器架好以后,射手架起发射器,然后调高仰角准备射击

由于榴弹发射的初速低,故而射程不远,榴弹发射器使用时往往是通过抬高仰角以曲射的方式射击从而获得更大的射程,AGS-30的Q版小人的这种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射程而进行的

而游戏里的AGS-30的支援范围是2格

同时现实里AGS-30的射程也可以达到2100米左右

不过相比于BGM-71来说,虽然AGS-30特别轻便,但是并没有看见其人形有装配自卫武器,虽然大腿上有绑东西,但也没能看出这不是手枪?

现实中,俄军使用此榴弹发射器时,是可以再携带其他主武器的,因为实际运用不会是一个人,而是二人以上,这时候负重比较轻,故而冲锋枪一类的短自动武器还是没问题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款轻便的火力强大的面杀伤武器,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以后,俄军意识到,榴弹发射器需要减少发射时的火花,以达到隐蔽的目的,这样还能配合其轻便的优势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故而AGS-30在这方面做的算是很成功了

(正在高速全自动射击的AGS-30,全自动射速可以达到400发每分钟)


AGS30比较神奇的地方在于,其使用的30mm VOG17榴弹装药量达到了43g,美国常用的40mm  M384榴弹装药却只有42.5g。威力上讲AGS30比起口径更大的西方同行可谓毫不逊色,其另一种弹药VOG30的装药更是达到了47g。毛子:“我都唔系谦虚,之但系关于榴弹,佢班美国佬懂条春咩。“虽然由于重量特别轻,射击时后坐力会非常大,以毛子的体格来讲似乎也是比较难以驾驭,但这并不能掩盖其优点。


目前AGS-30由于性能优异,故而被俄军看重,目前俄国在试图用AGS-30全面取代AGS-17。



最后要讲述的是迫击炮重装小队2B14

这也是一个三人编制的重装小队,其支援范围有着3格(现实里使用新型炮弹的2B14的射程最大可达4200米)

这是一款于80年代服役的俄国82mm口径迫击炮,于70年代开始设计。

1980年,苏联开始入侵阿富汗,当时因为当地的山地环境让后勤和运输感到棘手,由于山地的运输困难故而让苏军开始重视轻便的火力投射,故而加速了2B14的研发,于是不久之后此武器服役并在阿富汗前线作战。

和BGM-71相比,此武器相对轻便,但是由于迫击炮本身重达42千克的原因,使用时需要四名士兵拆分携带

82mm这个口径级别的迫击炮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也有着一些鸡肋的地方,鸡肋的原因是其在机械化不断加强的营级部队里不如120mm口径,而在一些连级部队里60mm已经足够解决问题,带82mm级别口径又会遇上带弹量不足等问题

但是有独到优势是比较轻,因为120mm级别口径迫击炮重,机械化程度再高在山地作战时也难免问题多多,故而此时82mm级别口径迫击炮就有着自己的优势之处,即可由士兵携带机动作战,又有着火力优势


游戏里的三人小组相比起现实里的分配来说,是人形的负重优势

首先是负责搬运迫击炮本身(42千克)和带有望远镜观测的人形,同时身负搬运迫击炮,观测,指挥能力(毕竟其他两个人形就是搬炮弹)任务,可见人形的性能相当强势

而另外两个人形则是搬运炮弹和装填炮弹,每人各一箱子,不知是否有着弹种的不同

在作战时的Q版小人和立绘一样,中间的负责搬火炮,其他两个搬弹药


而移动结束后开始部署,此时中间的拿出了望远镜进行观测

然后另外两个还是在搬炮弹!

所以结论就是另外俩都是弹药手而中间的则是把弹药搬运以外的活全干了.......而且负重能力特别强

然后这个重装小队每人都携带有一把手枪作为自卫武器

这是斯捷奇金APS,是一款能全自动射击的手枪,在少女前线里也有四星人形斯捷奇金实装

这款在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服役,又在之后快速被撤装的,世界仅有的被大规模采用的冲锋手枪是一款给予非直接交战的人员的自卫武器,由于其单发精度高,必要时可以全自动射击压制敌人,故而虽然撤装了但是到现在为止依然有很多在服役

其缺点是全自动射击时可控性较差,而且尺寸大,携带不方便


好了,关于重装小队的一些考据就到此为止了,希望日后还能给大家制作更多的考据,并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少前情报姬 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少女前线丨小科普】重装小队系统考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