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是一门生意
不断刷新的低价,从消费者到经营者都“疯”了
7月1日海南发布离岛免税新政,免税店被瞬间挤爆,最高配的iPhone 11比官方价低了近2000元,成了美妆之外最大的诱惑。近日海航不仅推出了周末随心飞产品,还加赠2880元的免税店代金券,国内免税成为近日最为火爆的生意。“电商在线”撰文分析了当下这的最新商业风口。
*以往高傲的免税店纷纷放下身段
日上免税店也在5月份群发了一部分会员邀请,注册门槛极低。这实际上是免税店们的一场自救。国际航班被疫情切断,免税店失去客源,大量积压库存需要一条销售通路,而免税商品在销售渠道上存在限制,“会员邀请制”购物成了一种最优解。
很多免税拼购群由此诞生。这些会员摇身变成群主,大家拼单购买,以最大限度获得免税店多件多折的优惠。微博上也有「日上免税店超话」,4月份就开始发酵,各地的日上免税店为了回血大幅下调价格,还能给会员直邮。这类拼购一般单件只加收5-10元的服务费,还压缩了代购的赚钱空间。
不仅是价格,这些免税店还把会员资格拿来与消费金融、OTA平台等展开合作,有合作类的会员资格卡券,238元可以买20件商品。
*免税是盘怎样的生意?
免税业务,具有零售行业与旅游行业的交叉属性,上游为各类免税商品(烟酒、香水、化妆品等)供应商,下游直接面对购买免税商品的消费者。到现在,就算电商、代购已经十分发达,依然冲击不了免税行业,反而还需要依赖它。
在中国,免税市场基本是寡头经营。拥有免税运营资质的公司仅八家,中免、日上免(已被中免收购)、海免(已注入中国国旅)、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王府井。其中,中免+日上占据着82%的市场份额。其中,作为老大的中免毛利率达50%,第二名珠免毛利率也达40%。对比沃尔玛,毛利率也不过25%左右。
*免税店的高毛利来源有三:
“长”在国际机场内的免税店有着天然的流量池;
免税品大部分是中高端消费品,附加值比较高;
成本优势,免税产品,没有关税、增值税等,成本即出厂价。
*火爆的新风口
随着海南免税新政的落地,免税店这门生意正在走向更市场化的路径。原本免税店与品牌方都有着严格的协议,免税店只能作为销售渠道,不能通过其他渠道私自销售。但疫情下,免碎店已经在想法设法拓展多元经营了。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1年,中国免税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海南岛不断扩开的免税购物门槛除了提振海南自身的免税消费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内陆免税商业的试探。在很多分析看来,日韩模式的市内免税店将是国内免税市场的重要方向。
一方面是电商平台在争取包括韩国免税店、海南免税店的合作,同时也在申请自己的免税牌照。另一方面,各家免税店都在加紧运营自有线上平台,同时也在不断修改会员规则。但总的来说,免税生意将是一个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