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新冠口服药会是新冠疫苗的终结者吗?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01
在对抗疫情的过程中,疫苗和药物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两者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不是说有疫苗就不用研发药物了,或者药物出来了就不需要疫苗了。包括NPI也是。
#02
Molnupiravir把新冠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50%,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有人提到WHO给疫苗的红线50%,认为这也就是刚及格的水平。
实际上疫苗和药物的评价指标有很大不同。前者的对象是健康人,后者的对象是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对于抗病毒口服药来说,Molnupiravir的降低50%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这也是临床试验提前结束的原因。
#03
默沙东的Molnupiravir也好,盐野义的S-217622也好,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几个。
首先是价格,Molnupiravir一个疗程700刀,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承受的价格,将来通过授权仿制的方式或者直接赠药的形式,可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默沙东之前做过许多充满人性光芒的善事,希望这次亦能延续这种优良传统。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口服药不像静脉注射药是在医院使用, Molnupiravir和S-217622将来可能会用于居家隔离的轻中症患者,缺乏医护人员的监管,出现严重副作用的话无法及时送医,因此对其安全性会有较高的要求。
#04
其次,Molnupiravir是一个核苷类似物,它的研发最早是在2003年,原来叫做EIDD-1931/NHC,用于对抗一系列RNA病毒,包括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SARS等。
但是当时研发中断的原因之一是发现口服吸收不太好,其二是可能诱导宿主突变,这是非常需要关注的一个风险。
到了2013年,这个药针对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重新研发,改进了分子结构,口服容易吸收,安全性也更好。而针对新冠的IIa期临床表明,Molnupiravir在哺乳动物体内不具有诱变或基因毒性,因此最终得以进入III期林临床。
#05
Molnupiravir最终能够脱颖而出,靠的主要还是非常强的抗病毒活性,IC50很低,进入体内起效很快,适用于治疗机会窗口很窄的病毒感染。
并且和其他抗病毒药物一样,Molnupiravir越早使用就越有效,因为病毒复制速度远快于药物起效的速度,等到病毒大量复制,已经出现了细胞因子风暴等病理生理改变,抗病毒药物所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06
最后,这些药物可否终结疫情?我认为几乎不可能。就像之前说的,控制疫情需要多种手段,药物、疫苗、NPI都很重要。
药物旨在缩短恢复时间,避免发展为重症,这对避免大流行之下医疗系统走向崩溃是有帮助的。但一个药物再好、价格再便宜,它都很难有效预防人群的感染,预防感染靠的是疫苗。
药物很重要,但药物不是唯一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仍归原创者所有,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