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情绪的主人
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控制不住情绪, 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情绪。
情绪本身就是不可控制的,重点在于情绪的产生、表达,以及这二者中间的发泄。
情绪的产生是由你的认知所决定的,因此应对什么样的情绪,决定权在你。
对于同样不顺心的事,有的人是麻木无感,认为规则如此无法改变;有的人是悲伤,哀叹命途多舛;有的人是愤恨,抨击世间的不公;有的是自责,觉得这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导致的。
少有人能做到“尽人事,听天命”。
做自己能做的,剩下的交给上天。只有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才能接纳自己。
坏的境遇并非能力不足,好的境遇并非完全由自己造成。当你发现了一个问题,想要去完全解决,完全避免,那么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解决不完,你所认为那个完全可控的事件根本不存在。
并且,这世间很难说什么观念是完全正确的。许多认知,都是由所处环境多数人共同认定的,对与错取决与多数人,就连良知的定义也是多数人所公认的。
但人必定有个体差异性,与大多数的公认概念违背时,就会开始自我怀疑。
须知,现在的大多数观念丢到原始人时期在那时看来很多也是错的。社会仍在不断发展,我们也不能盲目要求自己所有认知与所处环境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但如何衡量这个标准?
“从心所欲,不逾矩。”
外界不一定是正确的,自己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更何况正确这个词也并非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群体的正确标准不同,无法统一。
事实上是,大多数人都在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
用“有益”这个词来代替更合适。应该有益于谁,这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既不要苛求自己或是苛求外界,也不要随意否定自己或是否定外界。
接着就是情绪的表达。
情绪的表达,意味着外化于形。
何谓外化于形?
简单来说,就是你周围的人察觉到你的情绪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情绪除了外化于形,也有内化于心的情况。
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保护机制为了防止你受到过多伤害,主动降低你的思考能力和感知能力,让你以一种在当下受到更少的伤害的形式体现。
类似透支信用卡。区别就是,如果你能改变认知,那么就能还上。如果没有及时换上,还一直暴涨,那最后就是暴雷。
即便是暴雷,那也是把本该提前发生的结果延后了。所以你在担心你的情绪会不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记住一件事,你的情绪反倒是在努力帮你减轻负面影响。
回来谈谈外化于形,如果说内化于心的危害是让你的生理状况出问题,那么外化于形,就是让你的社会状况出问题。
周围的人要么因为你的坏情绪对你有坏印象,排挤你,要么拿你取乐,其实都不好。
但你要明白,你为什么为外化情绪?因为你的情绪已经到极点了,你也知道外化会有不好的影响,可你控制不了。
你之前的认知让你产生了情绪,是因为你的认知不到位,你的情绪必然产生。你所能做的就是下次遇到相同级别的事件不产生情绪。
但你没法控制你遇到的事件,自然也没办法做到完全控制你的情绪。
所以,不要怪罪你的情绪,因为控制不了的事情本就不该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上面的尽人事听天命已经说过了。本质上,你外化所带来的坏结果其实是注定的。
你需要的,仍然是接纳这个结果。
不要因为情绪给你带来的伤害而进一步怨恨负面情绪,从而再次让负面情绪造成伤害,继而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即便你要考虑,该考虑的也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认知这一件事。每个人的情绪上限都是固定的,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认知会被周围环境不断潜移默化改变,让很多相同的事在不同时间点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只是说,在你的情绪上限内,你可以选择性得表达你的情绪,将情绪作为一种手段,你知道要管理情绪,不要在人前失态,会显得自己很浅薄。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你的情绪会被迫外化。该情况下,不论你学过什么理论,道行多高深,你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最后,就是情绪的发泄。
前面已经说过了,情绪的产生告诉我们要接纳现实,情绪的表达告诉我们要接纳结果。
其实这个时候大家也可以发现一件事,在情绪上限内你是情绪的主人,你拥有选择权;但超过情绪上限时,任何人都会变成情绪的奴隶。
既然上限已经固定,那么你能做到除了改变认知还有及时发泄。
发泄分为冷处理法和直面法。
当你的情绪处在较为安全的范围内时,最好的方法是解决情绪所产生的事件,以及调整自己的认知。
可当你的情绪处在即将不可控的边缘时,就需要优先处理情绪,避免情绪对你产生进一步的伤害。
冷处理当然就是转移注意力,例如运动、听歌、暴饮暴食等。但当你的情绪很强烈的时候,大脑通常是很难思考的,这种情况下冷处理有时可能伤到自己。
运动出现失误,听歌音量调到满,噎到自己等。
最好的选择,有脾气发脾气,实在不行摔一些比较不会伤害到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