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手游从百名跃至前十,IP的力量再一次得到验证
最近有一部电影仅仅6个小时就破了国内电影预售纪录,首周末预售票房破4亿,国内上映后三天疯狂席卷13亿元的人民币票房。
应该不难猜到,这就是上周五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之战》(以下简称复联3)。复联3是属于漫威粉的一次英雄集结狂欢。虽然被剧情虐得痛彻心扉,但依旧阻挡不了这个宇宙级大IP的热度。

在这样热度的浪潮下,相关IP手游《漫威:超级争霸战》之前还处在百名开外,5月11日电影上映之后一下跃身国内App Store游戏免费榜前10名左右,并在全球各国榜单上的名次都大幅提升。

前一天还处于186名的位置
其实在国外是没有“IP”这个概念的,对于外国人来说IP=Intellectual Property,就是知识产权。
只有国内把IP做成了一种商业模式,从商业角度来讲,这次国内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IP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力量,近几年IP效应迅速占领市场也成为了国内游戏行业的一大特色,但绝大部分仅仅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被消耗的IP价值
2017年,由IP改编移动游戏收入达745.6亿元,占整个移动市场收入超六成。原有的端游IP在移植手游后大获成功,大多成为手游市场的头部产品。
但手游更新迭代迅速,游戏原生IP有限,随着近几年,国内热门小说、影视剧以及二次元IP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影视小说类IP成为一种选择。

国外有复联3这样的IP联动,以及近期评分仅有3.5,却3天登顶68国榜首,月流水近2亿的《哈利波特:霍格沃兹之谜 》。
国内近期的《楚留香》一直处于总畅销榜前10,而影视热度退去的《择天记》还可以一直保持在游戏畅销榜50名以内。

IP的吸金能力堪称疯狂,引得不少厂商前仆后继的进入市场。2016年第一季度至2017第二季度,IP新游数量占上榜新游比例平均七成以上,相比2015年增加约十个百分点。
但手游在获得IP人气扶持的同时,往往过于依赖原著的剧情,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仅凭借其热度无脑吸引粉丝。
在所有影视小说改编的IP游戏中,上线的前三个月处于稳定期,可到了后期大部分IP游戏会直线下降到百名之外。

但在资本的驱动下,IP依然会成为国内市场主流。玩家用户有需求,愿意为喜爱的IP衍生游戏产品消费,而对于市场来说自带流量,降低获取用户成本的IP捷径怎么可能拒绝。
粗暴的改编对于IP本身来讲,只会加速IP的消耗,再优秀的文化产品改编的游戏也都是沦为摇钱树的命运。
游戏IP反哺其他文化领域
根据伽马数据IP价值模型评估,游戏IP是目前商业价值最高的一种IP类型。代表性IP的价值已经达到了数百亿元级别。

成功的游戏产品会拥有较大的用户基数,且相比有空白期的其它文化产品,游戏IP的用户群体具有更高的情怀感。成功的游戏IP也会反哺其它文化领域。
此前的IP改编情怀电影《魔兽世界》以及育碧斥巨资与福克斯影业联手打造的《刺客信条》在2016年相继上映。这两部大作被视为游戏改编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案例,也不负众望的双双扑街。

根据好莱坞报道者的估计,花1.6亿美元拍摄的《魔兽世界》要取得4.5亿美元以上的票房才可以回本。最终全球票房定格在4.3亿美元,其中中国观众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票房。
游戏和电影因为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着天然的隔阂。与动漫、小说的改编相比,游戏IP的反哺之路更加艰难。
游戏的受众群体相比电影来讲要小的多,没玩过游戏的普通观众根本不会直接对电影剧情以外的背景故事感兴趣。
电影可以带动大批的观众在观影后凭借着未消退的心情接触游戏,这也是为什么《复联3》后相关IP游戏下载量激增的原因。

另一款漫威相关IP也出现了增长趋势
但游戏却相反,为了大众化,可能要修改原有设定,增加戏剧冲突,往往可能吃力不讨好。
国内IP的多领域化发展
在IP这个概念出现以前,也有一些游戏IP产品成功实现了影视化的改编。日本著名游戏《生化危机》影视化后的系列电影风头甚至一度盖过游戏本身。

国内在1995年,由台湾大宇旗下发行的系列游戏《仙剑奇侠传》改编的电视剧大获成功。只不过直到今日,国内也没什么能比上这部自创游戏IP大作的出现了。

目前国内现象级的游戏IP也在尝试多领域化发展,网易的《阴阳师》就打破了次元壁选择和日本业内顶级团队合作制作《阴阳师》音乐剧,目前豆瓣打分7.2。

此前《剑网三》和《仙剑奇侠传》都出过音乐剧,这种符合游戏风格,瞄准受众定位,且选择相对小众化的音乐剧形式,难易度没那么高,所以效果也都还不错。
另一款现象级IP《王者荣耀》则是推出了网络综艺《王者历史课》普及文化常识,不管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或者刷舆论的好感度,都是多领域化的举动。
不过游戏IP似乎还是绕不开电影梦,网易已经选择和华谊及工夫影业一起打造《阴阳师》的电影版,目前还在创作阶段。

阴阳师的IP价值
游戏与影视之间的联动也有前辈们的成功经验,但终究还是凭借影视剧情本身的硬实力才收获好评且不亚于游戏本身的人气。
游戏改编电影就等于只拿了一个人的骨架与名字,身体的血肉都要重塑。要去经历新的剧情人生,有新的成长。如何把控这个度,即满足游戏党又能吸引普通观众,这道坎仍然很难跨越。
不过目前国内为了塑造IP价值尝试多领域化发展的趋势是值得肯定的,若再能出一个国民级的游戏自创IP,也是一大进步。
国内游戏IP的趋势
现在大多数IP游戏都存在缺乏创意、同质化严重、无法长线运营等缺点,从长远来看会导致玩家对热门IP改编的游戏期待值降低,吸引力难以维持。
在IP游戏中端游IP收入占比超4成,最具有优势且生命周期长,不过IP资源有限,目前面临被耗光的窘境。

动漫IP的用户拥有极高的忠诚度,可在国内还是日漫IP的影响力居高。不过随着近几年国漫的复苏,二次元受众人群也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力,自创的动漫IP游戏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由大型IP改编的游戏,目前圈钱属性太明显,加速了IP的消耗,不利于IP的长久发展,应将游戏与原IP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寻求创新,提高游戏的可玩度。

接下来IP游戏依旧会是大部分游戏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头部产品已经占据了市场,小公司也运营不起来大的IP,不如专注做好游戏内容,创立自己的游戏IP产品。
而游戏IP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联动肯定会愈加频繁,因为游戏更新换代快,扩大IP效应会成为国内游戏厂商打造IP的新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