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出抑郁症——一切都是我的错?

2022-12-08 14:40 作者:心理师王宇  | 我要投稿

 一切都是我的错?

 

 

在抑郁的状态下,患者很容易把问题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就算自己没有错,也总是责怪自己不好。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就好像一个人被踩了一脚,本来是对方的错,他还会责怪是自己影响了对方的脚落地。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他经常会生自己的气,认为都是自己的错才造成了不好的结果。如果他遭到异性的拒绝,或朋友的背叛,他不会客观地来评价这种结果到底是自己造成的,或双方的责任,还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没有人能和所有人成为朋友或恋人,不合适也属正常)。他只会一味地责怪自己,认为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失败、缺点、不可爱,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当然这样做他也会很痛苦,但他却一直“习惯性”地如此。

一位男性患者,他在文具商店工作的时候,有时需要为客户送货上门。他对客户的态度非常敏感,如果对方对他不热情,他不会认为对方没有礼貌,反而会认为自己不善言谈、不会表现,所以对方才如此对待自己。如果对方对他热情,他又开始责怪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热情,觉得自己不够有礼貌。总之,他很难对自己满意。

“一切都是我的错!”其实反映了对现实中的自我的否定与排斥,同时也反映了通过改正自己所有的“错”,就能够让所有人都接纳及喜爱的追求。这种扭曲的自我否定,也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让自己变得可爱,更受人欢迎,并且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所以患者会极其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甚至会为了维系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惜委曲求全。一位男性患者,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几乎和所有人都是朋友,他也自豪地说起:每次年终评优,我总是比领导高。但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事发生了矛盾.虽然朋友们都安慰他不用在意,毕竟这个人没有人喜欢,但他却一直无法释怀,一直担心对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甚至通过请对方吃饭及多和对方讲话等方式来“评估”对方对自己的看法及态度是否有改变。上班的时候他有时竟然会用余光来观察对方的言行,虽然他也知道没有必要如此,但就是整日处于紧张不安之中。其实,他的“反常”背后正隐藏着他内在追求的“正常”。他正是通过完美的人际来维系高人一等的自负,所以他不能容忍人际关系的一点不完美之处。


自我否定与责任内化,经常以“内疚”和“自责”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从现实角度来讲,他并没有错,却总是无法原谅自己。如,一位男性患者捡到一百元钱,开始他想捐给慈善机构,结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捐助机构,最后他决定为寝室同学买了一个公用的哑铃。过了几天,一个同学过生日,需要大家筹钱为他买一个生日蛋糕,这时他就开始内疚了起来。因为他认为买哑铃是自己的私心(他本来就想买一个),如果不买哑铃,这钱就可以买一个蛋糕了。最后为了消除内疚,他决定自己掏钱给同学买生日蛋糕。其实,他的“自私”仅仅是违反了他内心中圣人般的道德感而已。

当患者通过“内疚”与“自责”都无法救赎自己的“罪恶”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一位男性患者,在人际中非常敏感自己的表现,当他表情不够平和,目光不够自然的时候,就会恐惧见人。一来他害怕别人会因此而否定自己,二来他担心自己的紧张也会“传染”给别人,尤其是当他人也不自然的时候。这时,他就会认为是自己影响了对方,都是因为自己而给对方带来了痛苦,因此他不得不远离他人,并会体验到强烈的负罪感。虽然他也希望博得别人对他的肯定与关注,但当周围的人对他友好的时候也会引发他强烈的焦虑,因为他不能像自己所期望中的那样回报别人友善与热情,这时负罪感又会自动找上门来。其实,他的负罪感并不说明他“罪恶深重”,恰恰反映了他的“高尚情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提出了“非人类”的道德要求,当没有达到的时候,他才会体验到如此强烈的负罪感。其实,他不放弃负罪感还有一个好处——虽然他的行为没有达到他自己的要求,不过他的思想却依然可以“白璧无瑕”,依然可以维系一种高尚纯洁的自我形象,依然可以通过绝对的纯洁,来维系心中的自负。

有时,这种负罪感非常固执,很难用理智说服。即使各种证据都表明他没有必要责怪自己,但他就是无法释怀。一位男性患者,因为他存在容易紧张的情况,所以总认为别人会受到自己的影响。一次他坐的公交车出了事故,结果他就责怪都是因为自己影响了司机,才会出现车祸。另一位女性患者,她自认为自己是一片乌云,走到哪里就会影响到哪里,所以当她所在的公司有几个员工辞职的时候,她就开始责怪是因为自己影响了他们的情绪,所以他们才会选择离开。后来她得知一个女员工是因为装修房子才辞职,她才稍稍放心了一些。但她依然固执地认为,就算自己不会让别人离职,也会影响别人的心情,所以自己依然是一个“罪人”。如此固执地认为自己影响了别人,其中隐含的病态要求是:自己不能影响任何人,自己要给所有人都留下完美的印象。正是抱着这种病态要求不放,所以才会“持之以恒”地背负着负罪感,这样总归不至于让理想化自我的幻想在现实面前崩溃,总还可以用负罪感来维系幻想中完美自己的形象。

所以我们要放弃这种维系自负的手段。毕竟,你永远无法改正自己所有的“缺点”,也注定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肯定。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就需要放弃这种扭曲的责任内化。当我们和他人的关系变得紧张或事情进行得不顺利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否定了。我们要停下来思考一下,责任到底在谁?当然,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一切都是他人的错。但最起码我们要公平地对待自己,既然别人可以犯错误,为何我们不可以犯错误?既然别人可以不受某些人欢迎,我们为何一定要让所有人都喜欢?既然每个人都有失败与挫折,为何我们不能面对这种失败和挫折?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受到所有人的欢迎,这当然好,但这仅仅是一种幻想。所以我们要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与追求,接纳真实的自己。当我们可以对自己宽容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一切都是我的错!”。就算我们有错误,也不至于因此而否定自己整个人。


走出抑郁症——一切都是我的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