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给了创作者们新的权利!

因为各种各样的你们懂的原因,停更了好几天,公众号虽然停了,但AI的浪潮更汹涌了,大家对ChatGPT等AI工具的用法已经玩出花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ChatGPT做为一个最基础的核心工具融入到了AIGC目前的几乎所有的工作流里,为什呢?

在广告、数字营销行业越来越明显的一种现象,文案和美术的分别作业,甚至有的公司直接分文案组与美术组。在10年前一个组内一定是文案和美术搭档,所有的项目两个人或者说两个岗位都需要充分讨论,文案可以想画面,美术可以想文案。但现在,大多数文案和美术都只是各自为政,甚至为提高效率,有大量的项目基本只有简单沟通,就开始各自作业了。
工业化的创作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平庸,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不再会创作,而是不断套用前人的作品作为模板抄一抄,更可怕的是甚至更多人抄都不抄了,直接复制粘贴,搬运完事了,比如今年奥迪的刘德华事件。
为什会这样?创作本身就很孤独很难,还要考虑执行的可能性和甲方的不断修改。效率、质量、价格的不可能三角不断的困扰着所有的创作者,一直说创意是带着镣铐跳舞,其实真的是大多数创作者的辛酸泪。
所以在不可能三角和不断消减的预算的夹缝中,国内广告行业发明了,分离式的工业化创作流程,对于企业的生存来说,单人的时间产出更多内容,接更多项目,可以带来更多收益,让企业活下去,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只不过沦为工业流程上的一颗螺丝钉。

现在创作者们失去了权利。
Creative Lost Now
很多年之前有个美术同学和文案同学争论谁最重要,搬出了圣经故事中的七日创世,第一天先有了光,要先能看见,然后才能有别的,所以美术很重要。当时的结果我已经不记得了,咱们这里不讨去论信仰和对错,这个故事有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让我顿悟了,并成我创作的核心价值观,被我一直用来与创作者们讨论。
不管信不信基督教的同学,应该大多都听过上帝创世这个故事,“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第一天,上帝对无边的黑暗十分不满,就轻轻一挥手,说:“要有光”,于是世间就有了光。上帝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亮光隐去,黑暗重临,从此,世间就有了昼与夜的交替。
上帝创造光的故事里,对黑暗不满、挥一挥手说,于是有了光。这构成了创作的方法论!即课题、洞察、概念,执行。

比如:当我要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我听见很多人都说“公众号不行了,没人看了”,这就是我要解决的问题——课题
但是我观察到依然还有很多人要开始写公众号和很多人坚持日更,于是我产生了一种观点,“公众号是自媒体的基础设施,必须要做”。——洞察
那我的到底需要不需要写公众号?我需要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并且需要用一句话就能讲清楚我为什么要写/不写,于是我想到了”我想用公众号成为我瞎比比的主要基础设施“。——概念
有了这个概念,剩下的,就是去做,至于怎么做方法就很多了,对于公众号这个课题,就有了你们看见的这个公众号——执行。
所以在这个包含方法论的故事中,让我顿悟的观点和核心价值观就是,“概念先行Concept First”。当你要创作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你如果不能用一句话讲清楚,那大概率你的创作就不是创作了。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也明白为什么ChatGPT会在AIGC的工作流里变成一个基础核心。很多时候,你有了观察,有了观点,但并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做,利用ChatGPT可以快速的帮你整理,有了整理好的思路,剩下的就是执行就好了。
对于大多数的创作流程来说,不可能三角带来的限制太多,而现在有AI工具陪你一起想,有AI工具陪你一起做,不可能三角中的执行不是最难的了,时间不是问题了,好的平均水平也被Ai工具拉高了,那剩下的,就是你能不能想到,你有没有观察,而这些是AI做不到的。
创作者获得了新的权利!
New rights for cre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