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Low-Fi随聊第78期】音声合人

2020-05-03 21:19 作者:量产型旗天  | 我要投稿

纯闲聊水文,0干货,有正事在身的读者建议忽略这篇。


久违的闲聊,不过其实是我个人想发牢骚,加上最近其实脾气比较糟糕,老憋着也不爽,看客纯当看个笑话就是。

其实之前在看《尺八一声一世》的时候,其中有一个片段,印象很深,佐藤康夫提到的一个关于他眼中的“声和音”这两个概念。

音乐是一个很生硬和局限的东西,但声音是脱离于此的。

看完那一段对话,之后其实就一直在想,这是不是和音频类的器材,尤其是耳机耳塞这些的评判是一个道理。


然后到现在我觉得,其实音频器材这个圈子还是有很多概念是很模糊的。比如街上随便拉一个带着耳机的普通人,或者网上去询问一个刚刚踏入这个圈子,已经购置了或在观望的一些萌新,他们可能很难去描述他们所认为的和理解的器材意义上的“好听”是什么样的以及“hifi”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取向取决于一个人的经历经验和认知程度,不同的经历经验导致了人们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偏好,不同人的耳道构成决定了每个人所能听到的声音注定不是一样的(ety论外),这就造成了千人千耳这个现阶段压根没法避免的局面,也根本不可能建立一个听音上的所谓的“标准”。这也导致了任何层面上的对器材声音的评价做不到1000%的参考价值,反之,你能获得的信息量是非常低的。这也为什么我一直提倡试听,只有自己听到了其实才是最有意义的。任何人给出的评价只能作为参考,且值得参考的部分和比重也各不相通。

而如果在论及声音的时候嘴边始终挂着标准俩字的,我觉得有两个可能性,一,质检工人,二,暂时缺乏理解能力和经验的普通人。前者是职业所需,后者则只是单纯的连这个圈子的门都没有摸到,也暂时并不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



音频器材尤其是各类换能器本身我觉得是科技产品中相当奇葩的一支。他对于科技和统计学的依赖度非常高,但与此同时一个普通人并不能通过熟识这些知识,来做到评价它的优劣特别是声音的部分。

不过无奈的是,比起探索自己所需要的器材究竟是什么样的声音,近几年大部分消费者更乐于去拥立某种特定的声音风格,同时也会导致更多的人盲目追随。也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厂商出于盈利需求,或主动或被动地去满足消费者,所以这几年产出的,认可度比较高的耳机,也越来越缺少一些独特的特质,以至于仅仅是在配件或者做工上做出改变,就能够收获一片喝彩。虽然无可奈何,但也是真的没意思。

引用一小段话吧,摘自《乔布斯传》,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了。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是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

以前其实我觉得这话我始终没搞明白,现在我感觉是慢慢地有点理解了。


我以前其实也在群上提过类似的观点,就是我觉得入门并不能和掏腰包划等下,当你有一个对于你自己而言足够健全的观念时,就算没掏腰包,也算是入门了。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取代不了阅历和观念。的确,氪金够多,你嗓门肯定也就越大,但嗓门大,并不能代表所有。很多购置了奥菲斯的,并不是我们眼里的土豪“发烧友”,更多的其实顶多就是买点东西支持一下自己的爱好,压根没打算往深了去。但其实这种逻辑,存在于很多普通人心里。

举个简单的例子:gbf你今天刚登陆,发现当期三个pick up暴击你的xp,于是你砸三井下去,你满足了,但在这个游戏里,你依然不能带人超法,但你下井的时候,你就已经爽了,至于这个游戏你参与与否,对于你自己而言其实不重要。


现在很多人都吹ety,于是有一部分人区花了几百块入手了一条xx的在频响上和ety target拟合度高的复刻er4,或者直接冲了国行er4。但这类人买它是真的因为打心底里喜欢xx复刻er4或者说er4的声音吗?我看并不见得。


其实这种案例层出不穷,这个圈子里手上攥着票子而且在提出需求的,并不是所有有一定见解的玩家,更多的是半只脚进来探探的萌新。而舞文弄墨越发激烈的现今,也导致了这种消费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耳机呈现一种地区层面或者是某一个圈子层面的趋同化,乙方当然知道甲方懂个屁,可甲方依然是甲方。拿四平八稳的东西出来大家都开心,就像是老年人保健产品营销一样,潜移默化塑造一个无知者的观念,然后等到对面掏钱觉得自己爽了,厂商拿到钱了也爽了,某种意义上,这反而还很轻松的营造了一个双赢的局面............不过自己花钱到最后都是为了伺候自己,只要自己觉得爽了,那也就足够了。

(例子不当,不过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虽然我很想遇到一些像老final老索尼的一些声音非常有意思的东西,不过这终究是一己的私念,没有厂商体量大到能够且愿意为“创新”冒风险。放眼到所有科技产品公司,能这么干且敢这么干的,就能挑出一个苹果。十年前就一个苹果,咱们可以夸他有前瞻性,可十年后还是只有一个苹果,我觉得,这已经是消费者乃至整个科技行业的问题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跟商人谈感情的,只有韭菜,所以谁都默不作声,谁都默许毫无章纪的营销词汇盛行。但其实最后那些默不作声,依旧会变成韭菜。

所以其实我觉得,多去看点有用的,多去玩点实在的,少说点没用的,信仰别太唯一,手上的票子就能花的更有意义。不仅仅是对自己,对这个圈子的所有,都是极大的帮助。


想讨论的话欢迎加入Unofficial BurgerKing Club,群聊号码:602700938

感谢阅读。


【Low-Fi随聊第78期】音声合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