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腿王再谈健美的本质》

很多健美运动员都会强调这一点,就是:健美不要过于追求大重量,大重量要保证是在高次数、有余力的前提下进行。
这与我曾经在《大重量与小重量》中的比喻一致,所以算是老话重提。我曾经把力量训练比喻成调芝麻酱:如果筷子插的太深,即使搅动了,速度太慢,效率也会太低;如果筷子插的太浅,即使搅了一百次,也没有意义,因为底层的芝麻酱(深层肌群)依然纹丝不动;只有靠直觉把深浅与速度调节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才会达到最佳的芝麻酱稀释效率。
所以,真正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重量和次数的平衡点。
对于不同的运动来说,他们的平衡点各不相同:力量举就是插的最深的那支筷子,大力士其次。再其次就是健美,健美的平衡点是在高次数的前提下尽可能高的大重量,也可以说是“相对大重量”。剩下的那些有氧运动的平衡点可以继续排序,筷子插的深度依次减小,次数依次增高:摔跤、mma、橄榄球、泰拳、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壶铃、象棋……
所以如果你会搅芝麻酱,会靠自己的直觉找到最有利于把芝麻酱搅开的深浅和速度,你就找到了肌肉的最佳破坏点,也就懂得健美的真谛了。所以不妨下次在家里吃火锅调芝麻酱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但是注意,万事都不是绝对的。力量举和健美其实有很多相同之处:力量举也会强调多组数偏高次数的容量训练;健美也会强调偶尔进行大重量低次数的增力训练。他们的训练是有穿插之处的,绝对不要以为自己是练力量举的,就不能完全不能练高次数,自己是练健美的就不能练大重量,这都是把自我固化的表现。
这种不同项目之间的互相穿插涉及到训练的专项性、针对性,就好比在搅芝麻酱时,那根处在健美平衡点的筷子,如果你想训练它的坚韧度,就必须插的深度更深;如果你想让你的手腕持续做工更久,就必须深度浅一点,以换取专项性更强的耐力训练。这在无意之间,就偏移到了力量举和cross fit左右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那么力量举或者cross fit呢?也是同理,依然需要兼顾其他方面。

另外聊个题外话:
腿王很看中最后的5%,他喜欢榨干自己的5%,也喜欢看别人榨干最后的5%。
如果有人没有完成他预期里最后的5%,他会有些失望,虽然嘴上并不说什么
但是,当别人完成95%的一组训练后,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刚刚差不多就到95%,你还剩下5%的能量没有榨干。
这句话除了有点抱怨,更多的是失望,因为他错失了一次观看别人的一场完美的训练表演的机会。
这类比到芝麻酱的比喻上就是:腿王是一个喜欢把每一次吃火锅的芝麻酱都调到最顺滑的人,他容不得有一丝结块藏在里面蒙混过关,所以,他对吃火锅这件事是认真的。同理,他对于训练这件事也是认真的。他的眼睛里,有光。
那么如何把自己的能量100%完全榨干呢?这又回到了上一个话题,健美不能用过大的重量,如果筷子一直吃酱太深,就不可能调出细腻的芝麻酱。
或者,我们可以把力量训练比喻成一道算数题:一组中的体力÷(每一次特定重量所扣除的体能×次数)=整数(容量)+余数(剩余的体能)。大重量之所以不是健美的主项,正是因为,大重量无法过多榨取剩余的体能,往往是在体力有余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力气。
由公式看到,重量越小,最后所剩的体能、肌糖原越少,代谢压力越大,对肌肉的榨取能力越强,越容易训练过度,也就越容易造成肌肉溶解,离危险越近。所以,夸张的代谢压力训练是健美运动员的基本功,而力量举运动员却很少看重,因为损失力量太多,得不偿失。
另一个比喻就是,你有100块钱下馆子吃饭,一份红烧肉60,一份凉菜20,一份炒饭10块那么,如何用这100块钱把自己的幸福指数拉到最满?
力量举选手会说:我非红烧肉不吃!那么以他的训练水平,他只能享受到一份红烧肉的快乐,吃多了甚至会觉得油腻;cross fit健美选手会说:我只吃炒饭!于是他点了十份炒饭,那么他会把自己噎死;健美运动员会说:我要点一份红烧肉,一份一分凉菜,两份炒饭!那么,他无意是最幸福的人。
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榨干自己的肌糖原,这就是增肌的本质,也就是健美的本质。至于在这个本质基础上,你更喜欢力量,还是肌肉量,还是耐力,这就是你自己的偏好了。我甚至可以说,力量训练的本质是健美,其余的力量项目都是由人们不同的偏好造成不同的目的和形式。健美,恰恰占据了一个中庸的位置。
然而只有中庸是不行的。如果只有王羲之,那我们怎么能享受到董其昌、赵孟頫的妙处呢?如果不是因为世界上存在那么多拥有着不同偏好的人,艺术的多样性如何呈现呢?世界怎么变得像今天一样如此多彩呢?健身、书画、哲学、文学、科学……都是同理。
但无论是偏好哪一类,都不要忘了本质上的东西,然后极端的偏好都会让人忘掉本质,变得偏颇。
当你求得的真知没有投入到真真切切的实践中去时,那往往这些真知都会让你有些偏颇。如果是真正在内心里经历的东西,无需什么刻意的设计,自然就会精妙绝伦,这种叫浑然天成。
因为不敢接纳自我,而不敢用自我最顺畅最合理的发声去唱歌。因此则会学习很多被大家所接受的所谓好听的声音去模仿。由此失去了对于你来说最合理的东西,而失去了精气神。艺术的本质是发现自己,成为自己,用最合理的方式去表达。
一切都是艺术,包括力量训练。
我的哲学观不同于如今的科学主义,而是一种类似于老子时代的朴素哲学观。对微观的过分执着会影响我对宏观的判断,故而我更乐意用最简单的角度阐述问题,而懒得去讨论极其微观并且于实际生活并无裨益的科学大道理,我羞于卖弄这些无用的东西。如果我对这些东西侃侃而谈,我的表情会很得意,但我的内心会脸红。
水平有限,说的太杂,思维乱跳,不成体系,随便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