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

2023-06-30 14:05 作者:项仁军名师工作室  | 我要投稿

【考题速递】


【命题解读】

1、从自然滋养、抚慰人的角度,探讨自然山水对人的愉悦、安顿、抚慰等作用。如永州山水让柳宗元走出了贬居的苦闷,赤壁水月让苏东坡实现了生命的突围,荷香月色抚慰了朱自清不平静的心,地坛景观带史铁生摆脱了人生困境,泰山日出给姚鼐带来精神力量……自然美景使人在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境界中,以审美的眼光关照生活,找到了心灵的山水。

2、从人自己丰盈、拯救自己的角度,人走近自然,找寻与自己精神相契合的自然风景,获得审美体验、心灵慰藉和人生启示的过程,其实正是自己对自己对话、与自己和解、关照自我心灵成长过程。从这个角度,与其说自然拯救了人,不如说人自己拯救了自己。如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心产生于内心深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力量也源于自我。

3、从自然与自我结合的角度,自然风景呈现出来的美与真、情与理,给人的生命以许多滋养,而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力量、慰藉,实现精神成长和超越的人,应该是自己有所觉解、内心充满了生命力量的人。

4、从社会与人的角度,既可以谈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有机遇也有挑战;也可以谈人在社会中不断修炼、磨砺,自我成就;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谈。

还可以综合谈自然与自我、社会与自我的辩证关系。

【下水作文】

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

项仁军

自然滋养人的生命抚慰人的心灵?还是人自己丰盈拯救自己?我的看法是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社会亦如是。所谓: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

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渗透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即“道法自然”。自然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滋养人的生命,抚慰人的心灵。社会“天下为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国情怀,亦如自然滋养人的生命。

月慰心灵,大自然最滋养生命。自然孕育生命,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根基。苏轼《赤壁赋》有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被贬黄州的东坡先生,自己化作黄州的水与月,却不像“逝者如斯”之水,让生命在碌碌无为中蹉跎。更不像“盈虚者如彼”阴晴圆缺的月,让心绪变幻不定。反而在对水与月的全新认知中涤荡自己的身心,以旷达排解人生苦难,用“一词二赋”——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实现自己心灵的拯救,达成自己与自然的和解。《人民日报》:“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文学的滋养和支撑。”作为后学者,每当我们阅读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文学作品时,我们的生命也得到滋养和支撑,我们也像自然一样充满创造力和智慧,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自己丰盈自己,拯救自己。什么是丰盈自己?丰盈自己,是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陶渊明与天地大美为伴,与飞鸟菊花为友,只不过“心远”大自然为“地偏”而己。这种自己丰盈自己的方式,表面看是人走向外界大自然,其实质是走向内心,是自然抚慰人的心灵。丰盈自己诗意栖居。居陋巷,箪食瓢饮,对自然生活索取甚少,对德能满怀希望充满向往。孔子称赞他“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雍也》)。究其原因,颜回的好学忘忧,才彰显出自己生命的优雅。丰盈自己,是豁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居庙堂,当心系社会百姓;地处偏远,则关注国家安危。为苍生社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人自己丰盈自己,拯救自己他人,都离不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来“载物”。生命虽经历沧桑,仍能化苦难为能力,用奋斗撑大生命格局。青春年少还是以丰盈学业为主,切莫粉饰面容,费力伤神,有时适得其反。

探索未知自然,人生揽星河。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自然生态对人心灵的启迪、对未来的启示是大同的理想社会。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等和平思想,国家主席习近平秉承这种蔚为壮观的自然“和平”文化基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神十六宇航员、载荷专家桂海潮,用专业知识参与祖国航天事业,以壮阔的家国情怀和日月星辰对话,把论文写在星辰宇宙,更是“和平”探索未知自然,人类丰盈宇宙的社会壮举。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天宫揽星河。自然如此,人类应如是。

 


水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