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积累
物理(声学原理&光学原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是指光射到一个界面上时,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相同角度。光入射到不同介质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9.镜面反射(若反射面比较光滑,当平行入射的光线射到这个反射面时,仍会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反射出来,这种反射就属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不变(而不是变小)。
12.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3.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十个光反射的生活例子
1.白天看清路,是因为路面(漫)反射太阳光;
2.夜晚,看见月亮,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
3.看到水中倒影,因为水反射太阳光;
4.灯下看书,是因为,纸能反射灯光;
5.电脑对着窗户,看不清屏幕,是因为屏幕反射阳光;
6.照镜子,利用镜子反射光的原理;
7.夜晚路上,水坑很亮,是因为水面(全)反射(灯)月光;
8.电影、黑板,利用光的漫反射;
9.光滑金属勺子背面,是面凸面镜,可以看到缩小的物体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10.高速公路有完善的反光标志系统,包括热熔反光标线、贴膜式反光轮廓标、发光地钉等,在车等照耀下,能够反射行车道指示标线、路边轮廓、车道分割线和中央分隔带轮廓。
专项训练
1.( ) 对于 折射 相当于 杯弓蛇影 对于 ( )
A.一叶障目;透射 B.小孔成像;衍射
C.碧空如洗;散射 D.海市蜃楼;反射
2.振动 对于( ) 相当于 ( ) 对于 彩虹
A.声调;衍射 B.发声;光线
C.声波;折射 D.声响;波长
3.重力:滤水
A.镜子;反射 B.书本;知识
C.运动;惯性 D.质量;重力
4.光线:折射:水
A.绿叶:光合作用:叶绿素 B.水蒸气:凝结:玻璃
C.电脑:计算:数据 D.海洋:洋流:台风
5.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振动
A.花瓣∶花蕊∶牵牛花 B.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动物
C.投资者∶经营者∶市场主体 D.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
6.燃烧:可燃物
A.致富:耕耘 B.融化:放热
C.燃烧:100℃ D.声音:振动
7.振动:频率
A.价值:价格 B.时间:金钱
C.移动:速度 D.太阳:温度
8.B超∶超声波∶诊断
A.雷达∶天线∶探测 B.相机∶底片∶摄影
C.冰箱∶制冷剂∶冷藏 D.电脑∶显示屏∶工作
9.超声波:机械波
A.极限:常数 B.轮船:船
C.一次方程式:线性方程 D.斡旋:调解
10.音量:影响
A.性情:脆弱 B.哭叫:呼喊
C.坚强:软弱 D.蒸馏:纯度
11.光线:折射:水
A.绿叶:光合作用:叶绿素 B.水蒸气:凝结:玻璃
C.电脑:计算:数据 D.海洋:洋流:台风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一叶障目”指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涉及的是光的直射原理,而非“折射”,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杯弓蛇影”指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倒影涉及的是光的反射原理,而非“透射”,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其涉及的是光的直射原理,而非“折射”,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杯弓蛇影”与“衍射”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碧空如洗”指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形容天气晴朗,涉及的是光的“散射”原理,而非“折射”,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杯弓蛇影”与“散射”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D项:“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二者属于科学原理的对应关系;“杯弓蛇影”涉及的是光的“反射”原理,二者属于科学原理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2.【答案】C
【解析】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振动”的频率会影响“声调”,二者属于对应关系,“衍射”是指波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与“彩虹”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振动”是“发声”的必要条件,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可以形成“彩虹”,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振动”是产生“声波”的必要条件,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折射”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振动”是产生“声响”的必要条件,二者属于必要条件关系,“彩虹”的七色光是按“波长”大小排列而成,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
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3.【答案】D
【解析】重力是导致滤水的原因,有质量才会有重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光线遇到水发生折射。
A项:绿叶中的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项:水蒸气遇到玻璃发生凝结;C项:用电脑进行数据计算;D项:中三个词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综上,B选项最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线性振动与非线性振动是并列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二者都是振动的一种,与第三个词是包容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花瓣和花蕊是牵牛花的组成部分,且花瓣与花蕊不是矛盾关系,与题
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不是矛盾关系,有的动物既吃肉也吃草,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投资者和经营者不是矛盾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矛盾关系,二者是矛盾的一种,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6.【答案】D
【解析】“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D项“振动”是“声音”的必要条件。
7.【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即为频率,频率是反映振动快慢的。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物品的“价值”,属于对应关系,
但不唯一,排除;
B项中“时间”和“金钱”无明显的逻辑关系,排除;
C项中“单位时间移动的快慢即为速度”,“速度”是反映人或物体移动快慢的;而且“振动”与“移动”都是动词,而“价值”“时间”与“太阳”都是名词,因此该项当选;
D项中“太阳”具有高温的特点,“太阳”和“温度”是属性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答案】C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B超”利用“超声波”发挥“诊断”功能,三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雷达”利用电磁波发挥“探测”功能,而非利用“天线”,排除;
B项:“相机”利用光学成像的原理发挥“摄影”功能,而非利用“底片”,排除;
C项:“冰箱”利用“制冷剂”发挥“冷藏”功能,三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显示屏”是“电脑”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B超: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将声波转化为图像进行诊断。
雷达: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是一种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主用于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
9.【答案】B
【解析】“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题干是真包含关系,B项“轮船”是“船”的一种,也是真包含关系。
10.【答案】D
【解析】音量的大小决定影响的大小,故两词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A项,脆弱是性情的一种表现,故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项,哭叫与呼喊都是人的动作,是同一属种下的并列概念;C项是对立关系;D项,蒸馏的效果直接影响纯度,与音量的大小与影响的关系相符。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光线遇到水发生折射。选项A绿叶中的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选项B水蒸气遇到玻璃发生凝结;选项C用电脑进行数据计算;选项D中三个词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综上,B选项最符合题意。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