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培训机构的只是想告诉大家刚毕业不要相信这些打着招人高薪工作最后被骗了
求职者请警惕“招转培”套路诈骗 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招转培自称猎头通过电话和+v 来让你进行线上面试简 历是从你投的皮包公司或者倒卖得到),给你高新画饼。但是你是一个什么都不 懂的外行人,需要进行 XX 天岗前实训才能上岗,实训前期是免费的,吃住自费 (有的培训前就要收费)。承诺实训完包就业签合同协议都是狗 p。什么直接对签 企业,说白了就是外 bao 公司 等你进入他所说的岗位之后你还是什么都不会,就要收取你的就业费(通常是 w 起)每个月分期从工资里扣。因为自身能力被迫辞职!!!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 刚毕业的大学生千万要注意!!!看到类似嘎跑路,如果已经交费就选择报警或者找 劳动局 求职者为啥会被“招转培”?“招转培”是否涉嫌犯罪呢?招转培”属于违法行为,“招转培”即“招聘转培训”:就是指某些培训机 构利用招聘平台,以“面试”为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实际上是为了诱 导求职者参加培训,属于一种让广大(应届)毕业生和转行人士深恶痛 绝的坑人现象。 “招转培”套路是利用普通求职者弱势心理的一种心理骗局和心理博 弈。 心理咨询师说,在用人招聘、面试求职的过程中,普通求职者和招 聘者的心理地位并不平等。普通求职者心理处于弱势,存在渴望让招聘 者肯定认可自己的心理,而“招转培”就是利用这种心理需求进行的一种 心理骗局和心理博弈。 要实现这种心理骗局,往往需要求职者具备以下心理状态: (1)非常渴望进入一个新行业来改变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等现状的 迫切心理; (2)想要获得社会和招聘单位强烈认可的心理; (3)难以找到清晰的社会定位、面对生活感到迷茫的心理; (4)非常憧憬美好未来的想象心理; (5)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较低,存在不合理认知,即:付出可承受的 相对小的代价,获得丰富持续好久的获利。在众多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些求职者存在以下共同点,符合上述心理 状态。因此,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地位摆的很低,更容易全 身心地信任对方,并愿意通过改变自身状态来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 在招聘者的套路中,他们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具有较强的“意向性 能力”,即读懂他人意图的能力。招聘者会用“更好的职业前景”“建议选 择培训”“岗前培训能帮你快速上手”等话术,让求职者感觉应聘者所有的 出发点和解决方案都是从帮助他的角度考虑,并且照做后会有很高的收 益,逐渐地让求职者卸下防备。通过引导,让求职者陷入现在的培训费 与未来的高工资待遇及机会相对比的心理博弈中,逐渐失去理智,仿佛 进入浅催眠的状态。最终,掉入了这场心理陷阱。 一般而言,这些别有用心的招聘者的路数如下: (1)首先,通过网络面试邀请,招聘方通过高收入、低门槛、无中 介费等承诺,降低求职者的心理防备; (2)面试时,提出岗位需求,逐渐否定对方的能力,让求职者开始 动摇并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3)接着洞察求职者的反应,适时抛出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场地和 学习机会帮求职者提高,获取信任; (4)抓住时机,用未来的更好的就业前景、更高的薪资报酬等高额 回报来诱惑求职者,也进一步抵消求职者眼下要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实现求职者求职心态到培训心态的转变,让求职者陷入未来高额回报和美 好期待中,做出贷款等不理性的选择; (5)一旦求职者做出招聘者所想要的行为,比如贷款,招聘者就会 抓住求职者的这种心理,尝试再次重演(即,继续贷款学习更多的技能, 未来赚更多钱等); (6)经过不断叠加的不合理行为,求职者慢慢意识到不合理,想要 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招聘者就会尝试通过心理暗示(如:不继续参加贷 款,那么之前承诺的美好未来就无法实现),尝试让求职者因为沉没成 本效应而继续朝着可能越来越渺茫的未来前进。 “招转培”是典型的刑、民、行交叉案件! 当求职者在遭遇“招转培”诈骗后,应立即保存证据,咨询相关法律专 业人士,书写并提交投诉和控告材料,并附相关证据材料。必要时,可 以录音录像,以方便维权。相关受害者可以联合向人社部门或公安机关 投诉控告,并要求依法给予答复。 当然,也可以共同委托律师维权。由于涉及受害者众多,影响面广, 相关人社部门、公安部门应就此专题调查,及时将有关调查结果向受害 者反馈,并向社会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