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钱币的一些小知识

1:天启背十一两并不念天启背十一两,正确的读法是天启背十·重一两。

2:母钱翻砂法并不从明代诞生,而是起源于唐。

3:风花雪月这个“小孩打架”的花钱并不止用于这个钱币,在早期时这是云南某地的一个地名。
4:开元通宝在旧时也曾被读过“开通元宝”(旋读)。
5:“水银古”的包浆并不是在空气中暴露生成和人为做旧,看起来很新,而是在土壤中由于其土质的特殊性,形成了这么一批,把表面的薄锈清理掉,就可以看到底子闪闪发光的水银古包浆。水银古主要见于五铢,新莽钱等,主要集中在两汉。

6:母钱与子钱的翻砂缩水率并不是一定要在1.25%左右,只是这是由后来玩钱币的人计算出来的。

7:并不是钱币直径越大的钱越贵(此处指折钱),有的钱币甚至是反过来的(例如崇宁通宝)。

8:清代钱币只适合玩钱币入门,具体入门后还是要看个人喜好。
9:咸丰重宝宝福大钱的铜质为什么看起来黑黑的?因为当时太平天国阻断了其往福建运送制作钱币铜料的路线,所以被逼无奈用制作炮弹的铜料来制作了大钱(话说这玩意儿是不是也能当炮弹?)
10:宋钱的出土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会闹钱荒?一个词概括:官府往死了造钱,老百姓往死了埋钱。最后自己都忘了埋在哪儿了…

11:有哪些同名钱儿?新莽布泉和北周布泉,徐天启和明天启,五铢等。
12:袁大头只有三,八,九,十年,民国1—2年弄币模(公元1911—1913年),民国4—7年(公元1915—1918年)国内混乱没工夫弄币模,大头贰角银币倒是有五年,袁大头之所以到现在都被百姓所熟知,是因为其在当时铸造含银量稳定,不会掺入较多的铜,所以深受百姓喜爱,成为当时国内比较稳定的货币。

13:改朝换代并不是之前的铜钱民间就不用了,虽然官方有时不许可使用,但民间基本会再流通一段时间。
14:乾封泉宝在当时只行用了六个月:可以换十枚开元,由于某些原因,在发行六个月后被召回。

15:王莽被誉为第一造钱能手,第二是宋徽宗赵佶。
16:清钱“割裂钱”多见于浙局,源于浙江天地会。
17:安邑二斤是倒着读的。

18:可通过宋代母钱去推理研究明,清代母钱,也可通过唐代母钱去研究宋代母钱,但不可通过清代母钱去研究宋代母钱,这也是现在很多新手看不懂早期母钱的原因,人不能倒着走,时间不能倒流,车也不可倒着开。

19:宋时钱荒严重,甚至当时朝廷颁布法令:“敢船载钱宝一文以上过界者,流配”。意思就是,如果你身上敢带一文钱出境,要不给你发配边疆,要不给你流放到无人之境,可见当时钱荒之严重。
20:宋徽宗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皇帝。
21:其实我们身边认识的很多名人都玩钱,郭德纲,王健林等,甚至鲁迅都玩钱。
22:最早时以物易物,后来用镈(念bo,民间的农具)来换取东西,渐渐的镈演化为了一种货币,被称为空首布,之后演化为了平首布(空首布顶端的小把变为扁平)。
今天的小知识就这么多,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尽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