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通过速读训练、背诵训练、描述训练、模仿训练,全面攻克小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语音关、内容关、结构关和表情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在采访中,小记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拥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是小记者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观点的有力武器。想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必须从以下方面突破:
1、语音关
要求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
2、内容关
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
3、内容关
说话要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有利于阐明已见,说服对方。
4、表情关
要求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根据说话内容,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面部表情也要随之变化。
(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1、速读训练
速度就是快速的朗读,目的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锻炼口齿。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当然,我们的快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
速度的训练方法是: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所能达到的速度。这种训练方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
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你找到速度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哪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
或者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和朗诵对调
背诵训练,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能力,锻炼我们的口才。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它要求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在准上。也就是背诵的内容要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一定要准确无误。
背诵训练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激发自己的感情;
第二步,对所选的材料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
第三步,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把文章背出来。
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大声诵出来,将背熟的文章大声地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生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
第五步,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请别人听自己的背诵,然后指出不足,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口才很有好处。
3、朗诵训练
朗诵通过对语言、语气、语调、语速的训练,可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想要声情并茂的背诵出来,就要注意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的处理。
(1)停顿
在句子的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停顿有两类: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
(1.1)语法停顿
顿号最短;逗号、冒号、分号稍长些;句号、问号、感叹号更长些。
(1.2)逻辑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某一语意,在没有标点的地方做停顿。
(2)重音
把句子中的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比较强的音。
(2.1)强调重音
没有固定的位置,根据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确定。
例如:
他喜欢打篮球!(谁喜欢打篮球?)
他喜欢打篮球!(他喜不喜欢打篮球?)
他喜欢打篮球!(他喜欢打篮球还是看篮球?)
他喜欢打篮球!(他喜欢打排球还是打篮球?)
(2.2)语法重音
一般情况下,句子的主语、动词和形容词前的状语,以及名词前面的定语等都是需要重读的。
主语重音:例如:谁来放哨呢?
谓语重音:例如: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
定语重音:例如: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状语重音:例如:它扎煞着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3)语调
(3.1)平直调
整个句子语气舒缓,语句从头到尾一直读平语音,使用中力度。一般性的说明和描述,以及表示冷漠、悲痛、庄严的感情用平直调。
(3.2)升语调
语句的读音从低向高逐渐上升,力度从弱到强。升语调一般表现为呼唤、祈使、疑问、反问、惊讶、惊异、愤怒、命令等语气或情感的语句。
(3.3)降语调
语句的读音由高到低逐渐下降,力度渐次减弱。降语调一般表示赞扬、祝愿、坚决、自信或失望、悲伤等情感。有的语句被强调的重点在其开头部分,也用降语调。
(3.4)曲折调
语句读音高低和力度不定交变。曲折调一般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犹疑等情感。它有两种形式,有的句子被突出强调的重点在其中间部位,故这部分内容的朗读力度要强,语音要高;有的语句被强调的重点在其两端,故两端的力度和读音要高,这两类语句的读音力度的趋势均成呈曲折变化。
(4)节奏
节奏是在朗读时传达一定的感情时所显示的快慢、抑扬的声音形式。
(4.1)情绪紧张、、热烈、激动、兴奋、愤怒、急躁、惊慌、斥责、申辩等内容,朗读的速度宜快。
(4.2)叙述、写景、沉痛、悲伤、思念、自省、行动迟缓、气氛庄严、困苦或凄惨等内容,要读得慢一点。
4、描述训练
描述训练就是把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它可以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描述训练一般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观察是描述的基础,对要描述的对象先进行仔细观察。
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边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验。
第二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序地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有一定的文采。
例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荫下,你可能想到了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在描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些都加进去,使你的描述更充实、生动。
5、模仿训练
模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练口才必须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1)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又适合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2)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看谁模仿得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课上、课间、课后都可以进行。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一定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3)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二要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是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