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高考,关于作文备考的几个重要参考

2022-05-30 11:24 作者:吴聊电影  | 我要投稿

2022年高考,要关注的重大时政热点

一、晚舟归航,彰显中国力量

二、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

三、碳中和

四、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

五、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七、体育强国

八、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九、“双减”

十、国风国潮

十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十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十三: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十四:一起向未来,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

十五: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十六: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十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年高考作文,关于文体备考的建议



高考作为在文体方面,考生要着重训练议论文,兼顾训练记叙文,预防万一,还要训练应用文,以前考过的书信、演讲、主持词等在2022年可能不会再考,但如“读后感”“推介信”(都是针对“整本书阅读”热点的)甚至“倡议书”出现的概率变大。高考作文是以“稳中有变”为命题原则进行命题,“稳”是相承相应已经考过的类型作文,“变”就会对某种类型作文稍微加强,或针对从未考过的其他应用文文体进行设题。在倡导“整本书阅读”的大环境下,2022年高考极有可能会对这一语文教学热点作出回应,表现在作文命题就可能是写“读后感”“推介信”“书评”。当然,“整本书”的范围应是众所周知的名著,也是教育部要求高中生必读的名著。


1.写“读后感”,最好要有主标题,并以“读《××》有感”为副标题。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一部作品,考生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出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密切联系实际,是写好读后感的重点。考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


2.写“推介信”就是向亲友或同学推荐、介绍某一名著,希望对方去阅读。考生应着重从“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简要写)、“作者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写)、“就一些内容谈我的感受、感动、感悟”(重点写)、“这本书对人生方向的重要指引,在我生命中重要地位”(简要写)等方面写,着重写自己推介给对方的理由。推介信是书信体,考生要注意书信体的一般格式(倡议书、建议信也是这种格式,其文体训练同样需要重视)。

3.写“书评”,是对一本书的综合评价,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书评的对象是书,写书评的时候不要过多去写作者,也不要写太多自己的感悟,每个人的感悟不一样,但可以在书评中适当穿插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观点,引起读者的共鸣。考生要着重从思想性、艺术性两大方面对一本书进行评论。近几年来,高考把应用文写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考生要高度重视。


2022年高考作文,考前应该关注的题材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几乎都可以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找到“母题”。“核心素养”是教育方針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明确了考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较高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以下可以视为高考作文的“母题”,要列入备考重点。

1.五育并举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Ⅰ的作文题“体育之效”相承相应于2019年全国新高考卷Ⅰ的“劳动之议”,这是对“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和方针的映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其在高考作文中得以体现是理所当然的。因此2022年高考作文极可能从美、智两方面命题。

2.立德树人

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Ⅱ的作文题“‘人字写法”相承相应于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Ⅰ的“人的大格局”,这是“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的映射。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高考的根本任务,进而围绕“立德树人”确立了高考其他两项核心功能,即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无论是为高校选拔人才,还是引导基础教育教学,都要坚持以德为先,确保高考工作的各个方面均围绕“立德树人”开展,从根本上保证高考方向正确,保障教育评价正向作用的发挥。高考作文命题也必然遵行这个原则,“立德树人”必然还是2022年高考作文的价值导向,无论是在题材方面还是在立意方面。

3.重要历史节点

2021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相承相应于2019年全国卷Ⅱ的“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2018年全国卷Ⅰ的“历史编年大事记”。2022年有哪些历史纪念日或重要历史节点呢?这是值得考生关注的。

4.青春奋斗

2021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目标·行动·理想”相承相应于2020年全国卷Ⅲ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也相承相应于2021年全国甲卷的作文主题“可为与有为”。这是常见的题材,可归纳为“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的总主题,审题容易,立意也容易,但“见时容易做时难”,高考作文拼的是选材的正奇、切入角度的巧拙、语言的雅俗。2022年备考,考生要为“奋斗”建立一个素材积累专题,包括当今名人简史、古今的名言警句、文采斐然的语段等。

5.时政热点

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Ⅰ的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相承相应于全国卷Ⅱ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抗疫)”,不避时政热点,就是让师生押题,让考生“知道”作文题目之后再真枪实弹地拼写作实力。2022年高考仍然可能会在“时政”上命题,考生备考要多读时政专题内容,做一些积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狂刷题”是不行的,一旦考到时政作文,没有鲜活的时政素材必定写不好。即使没考时政类作文题,考生也要积累一定量的鲜活的时政素材。因此,“时政热点”(重点之一就是教育热点——“双减”大事件),尤其是2022年2月~5月上旬的时政素材是重中之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9月28日发表的《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个时政热点是2022年必考热点,考生应加以高度重视。

6.逻辑思维

2022年全国卷作文题极可能相承相应于2018年全国卷Ⅱ的“幸存者偏差”,考查“逻辑思维”。2018年全国卷Ⅱ作文题受到业界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因为它纯粹且相当的“语文”,最能考出一个考生潜在的独立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题注重思辨性与语文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考查了考生的信息甄别、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推理、独立思考等核心素养,考查了考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入思考品格和突破思维定式、创新思维模式、由此及彼的思维迁移能力。另外,部编版高二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是一个标志性回归。这一回归有着重要意义:它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维度在教学中的直接体现,也是提升我国全民逻辑能力素养的重要举措。既然已经获得业内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与重视,那么这种题型极有可能会在2022年全国卷作文题中出现。


2022高考作文模拟与构思参考

1、家国情怀

2、个人成长

3、传统文化

4、科技科研

5、生命意识

6、乡村振兴

7、生态文明



2022高考,关于作文备考的几个重要参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