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喜欢说话爱用手指?教你3招提升宝宝语言能力!
在孩子语言发育的问题上,曾有家长咨询过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3岁了,很多事都知道,可就是不会表达!只会几个简单的词句;
需要什么东西喜欢用手指,喜欢模仿小朋友做动作,可就是不怎么说话,这样是好是坏?可以改善吗?”
孩子习惯用手势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讲到的“肢体语言”。
那么孩子常用肢体语言到底好不好?肢体表达对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什么影响?
宝宝使用肢体语言表达有好有坏!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1
宝宝习惯用肢体表达
的2种情况
① 第一种情况:
3岁前孩子会用肢体结合言语表达,是好事!
肢体语言是人类的第二语言,0~3岁的宝宝,语言能力处于黄金学习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能通过肢体去表达情绪、传递信息!这说明他们有正常的学习和模仿能力。
而学习和模仿能力是语言发育的基础之一,所以是好事!
② 第二种情况:
3岁后孩子常用肢体表达,得注意!
虽然,采用肢体表达是孩子完善语言能力的前提,也是成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但是,3岁之后的孩子依然常采用肢体表达,而非言语表达,父母们就需要注意了!
为什么要注意,原因有以下3点:
1
3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分水岭
一般情况下,3岁左右的孩子,在综合的成长环境的前提下(模仿、声音、触觉等条件),他们已经能够明确的用短句表达感受和需求!而非手势。
而在3岁后,孩子依然常用肢体去表达,很大程度是因为语言发育不完善导致的!
2
长期使用肢体表达,会减慢孩子语言发育进程
孩子长时间使用肢体语言达成需要,在孩子潜意识里会认为能动动手、使使眼神,就能办到的事,不需要再用言语表达!
从而影响语言发育的进程,减慢孩子语言发育的成长进度。
3
言语结合肢体,才是最佳表达方式
有研究表明,肢体表达结合言语才是最佳表达方式,这样能锻炼到孩子手脑协调能力;并且让孩子需求更加明确。
◆ 抓住一切向孩子提问的机会;
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开发孩子的智力,重要的是对孩子语言发育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配合孩子的行动,说他们能懂的话。
家长应注意和宝宝说话方式,孩子和大人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差异,你认为孩子能听懂的,他们不一定能懂!
在向孩子提问和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采用,比如“说幼稚话”、“模仿宝宝的语言动作”、“对宝宝的话点头和赞赏”等等方式去缩短与孩子的认知差距。
#语言障碍如何干预比较好#、#语言障碍干预机构哪家效果好#、#语言障碍残联定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