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杂谈】盘点我国近代婚俗的变迁
(本文为琰杂谈总第6期,视频第4期的文案) 立足三友,服务三友,大家好,这里是琰杂谈 就在昨天,我们的三姐通过动态宣布了自己脱离单身,开启新恋情的消息,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啊,大量的啵啵骑也是表示了祝福,那么借此机会,本人也衷心祝愿三姐和她的另一半能够幸福长久感情甜蜜。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多数人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成立自己的家庭,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文明当中,结婚都是人生大事,需要认真对待,因此,关于结婚的典礼习俗,一般也是十分隆重而繁琐的,里面包含的那些规矩讲究也非常多。在我国近代,西学东渐,西方的婚礼习俗随着宗教观念与文化观念,传入国内,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之下,促成了我国婚俗的一次重大变迁,本期视频,我们就来讲讲,我国近代婚俗的变迁经过。 在西方婚俗传入中国之前,我国有一套历史悠久的结婚仪式。《礼记·昏义第四十四》详细记载了周代贵族举行结婚仪式的过程,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仪礼》中的《士昏礼》记载一套完整的婚姻礼节有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被称作六礼,具体的实施则非常繁琐,大伙自己看吧。如此繁琐的步骤自然不可能完完全全流传下去,历朝历代根据具体情况都有所改变,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都具体婚俗也有所不同。当然,不论如何改动,这些大的环节还是大体流传下来,一直到西方婚俗传入我国之前。 进入近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西方的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意,从机器、枪炮、火车、轮船到宗教、文化思想,都陆陆续续传入中国。当时的国人,认识到了自己国家的积贫积弱,认识到器物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思想文化不如人,就对西方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产生了一种崇拜的情绪。西方的婚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当时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收。最早采用西式婚礼的中国人是一些大城市的基督教徒,这也不奇怪,因为西方的婚礼总是和宗教挂钩的,什么教堂啊神父啊唱诗班啊都得来一遍。不过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多人推崇西式婚俗倒不是出于宗教原因。有些人推崇婚姻自主,恋爱自由,那么传统婚俗里面那一套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东西就需要摒弃。有些人认为,传统婚俗六礼的步骤,一套走下来,时间太长,太繁琐,会导致新人对于结婚这件事产生疲劳感,相比之下西式婚礼就很快捷。有一些人认为,传统婚礼中关于生辰八字和良辰吉日的内容,是封建迷信,没有科学依据。还有一些人认为,传统婚礼这一套流程走下来,花费太大了,这个问题很要命,现在结婚也要花不少钱,以前就更不用说了,1930年10月由伟人撰写的《兴国调查》一文中提到,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兴国县第十区讨老婆需要200元上下,基本等同于一个中农的全部身家,这导致中农里面百分之十没有老婆,贫农里面百分之三十没有老婆,雇农里面百分之九十九没有老婆。同时近代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动就是传统经济的瓦解,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前往城市的工厂打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传统大家族的管理,经济逐渐独立,传统的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开始动摇,一些青年要求婚姻自主。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改革婚俗都是很有必要的。 清末民初,被称作“文明结婚”的新式婚俗开始在一些开放较早的沿海大城市流行起来,所谓文明结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简单,双方一旦同意订婚,只需要在报纸上登个启事就行,等着亲友送贺礼,到了结婚当天,整个仪式一共就这些步骤,最重要的是给结婚证书盖个印,确认法律效力,整个仪式一天就完成,非常方便。到了1935年之后,所谓“集团结婚”,也就是集体婚礼,被国民政府在各大城市推行,此类婚礼十分简单,而且有市长和社会局长证婚,十分庄严,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国民政府一度向农村推行“集团结婚”仪式,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文明结婚”基本上都是少量大城市青年市民的专利,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实行传统婚俗。 20世纪30年代,我党在苏区关于改造婚俗的实践取得了进展,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大纲草案》里就明确提出了妇女解放、废除纳妾、废除童养媳等一系列要求,在具体的法律条款里,也明确提出了废除旧婚俗中的聘金、彩礼、嫁妆。我党提倡恋爱自主,婚姻自由,也从法律形式上让一般民众摆脱了结婚时需要背负的经济负担,《兴国调查》里就提到,以前难娶老婆的中农、贫农,通过自由结合,组建了新家庭。各位如果看过《小二黑结婚》就知道,即使在战争时期,我党仍然重视婚姻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落实,无数青年男女通过简洁的新式婚礼组建了家庭。 近代婚俗的变迁是一个有意思的过程,新式婚俗发轫于沿海大城市的某些“时髦”的青年,最早只是侨居中国的外国人和华人基督徒的“专利”,后来为热心于移风易俗的开明人士所推崇,而在我党的大力推动下,广大农村地区的年轻人也从简化的婚俗中获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婚俗的变化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提现,它代表了人们对家庭关系、性别关系的看法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在婚俗的变迁中,中西合璧式的婚礼被人们所接受,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于西洋舶来品的看法更加客观理性。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琰杂谈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