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细胞基因疗法的那些事!

概念
免疫细胞治疗是指分离出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体外处理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识别肿瘤细胞并进行选择性杀伤,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且形成记忆型免疫,对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有显著性优势。
基本原理
在人体中的T细胞是不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的。如果T细胞要杀死肿瘤,一定是需要另外一个抗原重建细胞。
首先肿瘤细胞会将自己的抗原传递给我们的抗原传递细胞,抗原传递细胞它有MHC分子,MHC分子会跟我们的肿瘤抗原结合,结合之后,会把复合物传递给我们的T细胞,T细胞上面有TCR的受体,结合到TCR上面就告诉T细胞说:ok,你可以去把肿瘤杀死了。
本身人体当中T细胞的数目是很少的,如果想要杀死肿瘤,需要大量的T细胞去学会增殖。从一个细胞变成很多的细胞。这些T细胞的增殖依赖于共刺激信号分子。因为有了共刺激信号分子的存在,T细胞变成几百个T细胞甚至几千个T细胞,大家一同去杀死肿瘤。
免疫细胞治疗方法分类
免疫细胞治疗用到的免疫细胞按是否经基因工程改造可分为两大类。
未经改造的主要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经基因工程改造的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T细胞受体T细胞(TCR)、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CAR-NK)。

Car-T疗法技术迭代的核心逻辑
T细胞想去杀死肿瘤需要两个非常核心的原件,第一,怎么去识别肿瘤的抗原;第二,怎么能够激活。由此带来第一代的CAR-T。第一代到第五代迭代的核心逻辑,总结出三点,其实无非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T细胞到底能不能增殖活化;
第二个问题是T细胞增殖活化之后,它在体内能够存活多久;
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去实现副反应的平衡。
这个是从整个五代的技术迭代当中发现CAR-T疗法的核心逻辑。
Car-T疗法面临的挑战
虽然目前CAR-T疗法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它的商业化前景其实是不明确的,在中国。主要缘由三个方面:
1.高定价患者接不接受。比方说复星凯特之前有传言说其定价是一百二十万,患者会做成本收益比较,这个一百二十万对于患者来说值不值,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如何支付。这一百二十万,未来该怎么支付,是细胞疗法面临的痛点,包括目前国内的一些政策该怎么去优化细胞治疗的使用政策环境。
3.从产品本身上来讲,目前一些细胞疗法它本身技术的改进其实多种多样,包括可以选择临床的预处理,包括技术本身的改造等,各式各样的技术未来会不会导致技术的迭代速度会很快,或者说产生专利之争。
免疫细胞疗法的竞争力核心
先发优势和技术专利优势
1、先发优势
1)免疫细胞治疗方案依赖临床经验。以慢性病为例,当一个慢性病医生能够很好的控制住患者的血糖时,医生他是不容易改变目前的一些处方方案的。简而言之,医生在早期做临床试验过程中,临床治疗方案依赖于于医生养成临床习惯。
2)产品形式特殊和渠道资源有限。细胞治疗的临床资源、可执行细胞疗法的医院都是严格受限的。细胞治疗临床资源是受限的,当然Kol关键意见领袖资源也是受限的。
3)细胞疗法可以避免目前的一些比方说PD1这些肿瘤免疫靶点的扎堆现象。
基于经验和资源要求,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会有很大的优势。
2、早期专利布局
目前美国的细胞疗法可及性很低,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细胞疗法定价比较贵;第二,细胞疗法引起的副反应的治疗费用比较高。定价高,一方面是直接和服务成本,还有一部分包括对于专利侵权的摊销,其实整个CAR-T疗法的护城河就是由各种专利堆积起来的技术。
所以能在早期进行专利技术布局以及能够在早期通过技术的手段来降低成本,使得产品能够持续的在市场上面保持一定的优势,这样的企业是能够保持持续竞争活力的。
竞争格局
根据《PharmaR&DAnnualReview2020》,全球预计2020年基因治疗在研管线1,273个,比2019年增加409个;2020年细胞治疗在研管线491个,比2019年增加215个。
随着细胞基因治疗赛道迅速走上风口,资本也开始疯狂涌入,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技术更为成熟的CAR-T领域。从国内的竞争格局来看,药企基本集中于CD19和BCMA相关药物的研发,且大部分药物的临床试验还处于初步阶段,I期、I/II期的药物占绝大多数。在未来一段时间,力求First-In-Class,注重研发效率并尽快完成上市申请将是各个药企的首要策略;
其次,从布局适应症来看,国内研发同时看重血液瘤和实体瘤的研究,但出于国外药物的借鉴以及新靶点诸如CLDN18.2,CLL1的研究亟待探索,国内在实体瘤领域布局速度相对较慢,应该在把握血液瘤的研发竞争的同时,加快实体瘤的布局也是各大药企在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策略。

细胞疗法的市场空间和估值方法
假设在目前较高定价的前提下,患者可以自费接受,细胞疗法是肿瘤患者末线疗法当中没有可替代疗法的这一类患者的刚需,当这一类患者在没有可替代的疗法之后,完全可以用细胞疗法作为最后一根稻草,否则就要死亡。
基于此的话,未来细胞疗法的市场空间,可以大胆的用死亡率去估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