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说德云】张云雷真的没得到德云社的资源吗?
关于张云雷在德云社的地位、张云雷和老郭的关系,一向众说纷纭。
经历了2019年的风波,再加上张云雷两次缺席德云社的封箱,打压说、冷藏说甚嚣尘上。
最近的《子不语我语》系列短视频,又让张云雷的粉丝哀怨了一把,觉得自己的宝贝被德云社慢待了、消耗了。
对于“张云雷是否受德云社重视、有没有得到德云社的资源”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德云社的业务说起。
德云社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成熟、快销、重点扶持和创新尝试。
成熟项目目前两块:一是相声,二是团综,也就是《德云斗笑社》。
相声是德云社的根本。
相声演出分四类:小剧场、拼盘商演、专场、电视。
小剧场,合格的演员都能上,哪怕是学员也有青年队。
小剧场的演出很公平,观众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用《主角和配角》里的话说: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
德云社的每一个知名演员都是从小剧场磨炼出来的,这是德云社的根本。
这一块,张云雷没少。
拼盘商演,以前的三宝,现在的三筱,都是。
拼盘商演的演员打包出售,价格实惠,德云社和演出商的投入都不高,至于收益如何,要看演员的本事。
张云雷一开始是A组的底角儿,后来A组更名为“张云雷组”,从不满到爆满。
这一块,张云雷没少。
专场商演,从18年到20年初,没少。
眼下德云社的专场重启,什么时候能有九辫,我们就耐心等吧。
毕竟张云雷还欠着演唱会,杨九郎的日程要优先话剧,粉丝着急,德云社和演出商更着急:那都是钱啊钱啊钱啊!
电视相声,2018、2019年《欢乐喜剧人》,张云雷上了。
2018年《相声有新人》,张云雷以大魔王的身份参演了。
丝路春晚,张云雷上了。
天津春晚卫视,张云雷没上,连师兄弟提到的部分都剪了。
这有现实的无可奈何之处。别说张云雷了,老郭又如何?难道德云社也打压郭德纲?
《德云斗笑社》是从重点扶持项目转化的成熟喜剧厂牌团综项目。
所谓重点扶持项目,就是舍得砸钱、舍得用人、舍得投入也要看到结果的项目。
第一季团综张云雷没参加,他自己解释过,身体原因。
第二季团综张云雷还是没参加,原因有几方面:身体依然不行,业务依然繁忙,项目已经稳定。
第一季团综是人带节目,第二季团综开始节目带人。
去过小剧场的观众应该都感受得到德云社演员对团综的渴望和怨念。
去过的都很开心,哪怕不是主咖。没去过的嘛,有的会表示艳羡,有的则很清楚,自己目前是够不上去团综的。
也许第三季团综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需要增加知名度的演员,毕竟连栾云平都表示自己不上第三季了。
这种情况,张云雷就别去自家大锅里和师弟们抢饭了。
没上团综,张云雷也没闲着,他忙的是德云社的另一个重点扶持项目:鼓曲社。
除去重点扶持项目鼓曲社和成熟项目相声,张云雷还有尝试创新项目。
尝试创新项目是德云社不怎么花钱的,做成了算以小博大,做不成也没多大损失。
张云雷的尝试创新项目以前是唱歌,现在多了个短视频。
除去舞台下的学习磨炼,张云雷三宝和专场的演出返场,也是演唱会的演练。
“听云见心”演唱会延期再延期,后续再有演唱会,也未必不会受疫情影响。
相对需要观众大规模聚集的演唱会,投入低起步易流动小的短视频是不错的选择。
疫情之后,粉丝觉得张云雷从德云社得到的资源太少,多半是因为张云雷没有看起来很热闹的综艺、影视资源。
综艺影视是快销类项目,投入小,来钱快,可以直白地说,这类项目的目的就是挣钱。
这一类,以前张云雷也有过,而且是精挑细选。
《风味实验室》坐着就行,不累。
《国风美少年》以国风为卖点,符合张云雷的职业路线。
整体来看:
成熟项目,张云雷有相声。
重点扶持项目,张云雷有鼓曲社。
尝试创新项目,张云雷有唱歌和短视频。
难道有这三类还不够,还非得把快销类也占上,才能说明张云雷没有少从德云社得到资源?
如果非要盘点这一类资源,春晚朋友圈算不算?诗词小会算不算?人民好物算不算?2019年的中国品牌日活动算不算?
四类资源张云雷都有,这种情况能说德云社打压?冷藏?
德云社的运营有一套成熟、良性的商业逻辑,每个合格的员工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也有自己合适的资源。
粉丝臆想的和演员实际的,二者之间有错位,很正常。
那么,是千里之外的粉丝臆想正确还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认识正确?
如果有的粉丝认为张云雷的热度在被消耗,那么你想对了,你就是正主想要消耗掉的那一点热度!要走赶紧走,别嘴上喊着走,身体却等人挽留。
之所以说张云雷没有从德云社得到资源,除去存心带节奏,无非是自恋心态没得到满足。
分清楚哪些期待是对张云雷的,哪些期待是对“德云社对张云雷”的,再盘点清楚张云雷从德云社得到的资源,就会明白张云雷和德云社的确是一体。
起码相对张云雷和粉丝而言,张云雷和德云社的关系要紧密亲近得多也真实得多。
至于那些觉得不太如意的事,要知道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谁也没有主角光环,郭德纲没有,张云雷没有。
粉丝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