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温《编辑部的故事》(二):那个熟悉的挽救女青年戏码

2023-02-24 12:00 作者:电影筛子  | 我要投稿


电影筛子每周回顾《编辑部的故事》中的故事,既是回顾当年的艺术作品,也是重新认识当初的那些人,也包括自己。

第3&4集  我不是坏女孩(上下)


这集讲的是一位名叫刘晓红的年轻女子给编辑部打来电话,对“知心大姐”栏目编辑李冬宝说她要自杀,原因是爱上了自己的大学老师,又不愿破坏其婚姻,在第三者的道德愧疚和炽烈的爱情双重夹击下,决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编辑们为拯救刘晓红集体出动,李冬宝更是上阵施展苦肉计,最终刘晓红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看这集时想到了《我爱我家》中《爱你再商量》一集,也是从处在成为第三者边缘的女青年视角讲故事,并且对女青年的思想和行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一方面是让人感觉这话题在那时很热,再有就是这同样一拨创作者对这话题实在是有话可说。刘晓红在电话里对李冬宝讲的话,大概也是编剧们想说的:“我之所以把我的死因告诉你们,就是因为我们是没见过面的朋友。因为我通过看你编的栏目,知道你是一个宽容的人,一个有人情味的人,一个不是简单地理解道德这两个字的人。所以,我把你当成我的朋友。

这部剧里体现出的浓浓的“洋味儿”,甚至是当下的不少影视作品都比不了的,单说人物对话中提到的外国影星,就有——高仓健、阿兰·德龙、三浦友和、斯特里普,此外提到的还有盖世太保、布拉格之春等颇具政治色彩的词儿。本集还提到可以借路移民美国的贝劳共和国,就是电影《大撒把》里反复提到的那个国家,编剧自然也还是这帮人。最有意思的,是刘晓红在购买自杀用的毒药时,营业员向她介绍:“我们这儿有国产的灭鼠王,进口的敌杀死,您要哪种?”刘晓红答:“我要敌杀死。”

这集里最忙碌的李冬宝依然忘不了对戈玲做缺德事,大家商量晚上留下来等刘晓红的电话,主编老陈假惺惺地说自己要留守,结果李冬宝说要和戈玲留下来,一番解释之后,领导竟欣然同意,并改口说自己家里有一摊子事要干。整个决策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征求戈玲本人的意见,此时戈玲都已然背上包要走了,只好无奈地把包放下,对面的李冬宝冲着她一脸坏笑。

最后问题的解决方式是编辑部自编自导一场英雄救美的戏码,而后李冬宝假装服毒——很快就说出自己其实是喝醉的实情,让刘晓红在照顾他之余心生感动,放弃轻生的念头。也许是来自我一厢情愿的理解,刘晓红并不是有些人印象中的痴情傻女孩,并非被大家骗了而不自知,只是顺着台阶下了,毕竟谁会真的那么愿意去死呢。


下集待续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接受我的关怀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的视野

从此不再陌生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就是爱的表情

告诉你一个发现

你和我都会感动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是个家庭

感谢各位的阅读。更多影视评论,欢迎关注“电影筛子real”。


重温《编辑部的故事》(二):那个熟悉的挽救女青年戏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