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庆独骑318池宜段 ▏②潜山-岳西-河图

早晨6:30准时从宾馆出发。沿着天柱山路一直往西。

潜山是古皖国封地,安徽简称“皖”即源于此。境内有皖山、皖水、皖镇。潜山市“县以山名,山以潜名”。
《旧志》:潜山与皖公、天柱三峰鼎峙,层峦迭嶂,为长淮扞蔽。说者皆以潜、皖、天柱为三山。其实非也。盖以形言之,则曰潜山,谓远近山势皆潜伏也。以地言之,则曰皖山,谓皖伯所封之国也。或谓之皖公山,亦曰皖伯台。以峰言之,则曰天柱。其峰突出众山之上,峭拔如柱也。名虽有三,实一山耳。
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这个门楼估计也因此而设立。

天柱山路边的余公禅寺。在一片绿油油的稻叶和渐黄的稻穗映称下,红黄外墙的寺庙格外显眼。
余公禅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天柱路四公里处,据《潜山县文史》记载,禅寺原为余公庙,为纪念余公而建,本县有数座余公庙,皆建于清初,余公名余忠宣系元安庆郡守,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陈友谅破安庆,余公全家殉难,本寺是清顺治六年(公元1641年)由张氏家族建庙,纪念余郡守的德政尊称余公,至建庙起传说稀奇,寺前古树能开言,寺中余公能治蝗,自此香火鼎盛,一九五一年寺庙改设隆兴小学,“文革”时小学改迁寺庙被拆,一九九八年本地群众捐资重修,二00四年,恭请临济正宗四十六世传人超阐禅师进驻寺庙,创建禅寺。

天柱山路的小景,图的右边是去往天柱山景区的支路。在这里遇到几位从岳西往潜山方向骑行的骑友,估计是从岳西出发的,骑着公路车,看到我这老头,估计是也没什么搭话的欲望,看他们在这拍个照就飞身离去。

当初骑行经过这里的时候,以为这个镇就叫皖镇,其实不然。这里所在的是天柱山镇,皖镇不过是一个旅游综合服务体。就在潜水河边。

野寨中学。建校于1943年,时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由皖鄂豫三省知名人士发起倡议,募资而建,始名“景忠中学”。

三祖寺。三祖禅寺在南朝梁武帝时开山,原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
在骑行中,我的理念是,遇到景点,能不进尽量不进。基于几方面的考虑,一是省内的景点,到访的机会多。二是骑行本身是一件用时间换空间的运动,进入景点,不可避免需要花费些时间和体力。对于一个时间相对固定的骑期而已,有时会因为进入景点而让骑行的计划无法完成。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的景点都需要门票。对寺庙不太感冒,又生在山区,出门见山,对山中的景色几乎是司空见惯。所以,基本就是在门前打个卡,说明途经过此地。当然,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一些不需要门票,但又能了解当地风情的“景”点,还是会进去看一看。

潜水河。潜水又名潜山西河,俗称前河,长江支流皖河的支流。发源于安徽省岳西县公界岭,有来榜河、西岐河、林家河等支流,流经潜山县至官坝头与长河相汇合,长115 公里,流域面积1326 平方公里。

潜水上的高速路桥。

白水道班。有意思的是,道班的门前立有一块牌子,有困难找公路。似乎在这里可以得到一些应急的帮助,当然,我没去打扰他们。

起伏的公路。看着像是连续下坡,实际上是波浪路,短短的起伏。本主是比较喜欢骑行这样的路面的,上坡发力,下坡稍事休息,可以交替,一松一紧,会感觉不是那么的累,也不是那么的轻松,可以少些乏味。

山谷、稻田、民居、群山.....

水吼镇。过潜山后,发现这里的村庄名字很有意思。比如这个水吼。百度一下,“水吼镇因境内河流落差较大,水流于山间急转,水击乱石,水声如雷鸣狮吼而得名。”是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到水吼镇的时候,还没到9:00,但肚子开始有些饿了,也正好可以早餐,在街边看到一家买饼的,要了五块钱的,吃得肚子又饱又圆。
这个饼,有点千层饼的感觉,酥脆酥脆的。当然,饿的时候,啥食物都可口。

水吼岭。是不是意味着后面就要开始爬坡了?也不清楚。在路书上,只记得过岳西到来榜,是有一个约10km的连续坡。

沿途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景点指示牌。在这个标识牌后,是一段有点直的几百米的上坡。看到前面有位架着驮包的骑手,便想上去搭讪,也可能对方不太愿意结伴,聊了两句,发现节奏差别比较大,还是默默的加速离开了。

天龙关景区入口,就在G318的路边,这个景区的门楼似乎也太简陋了。不过,也难怪了。刚刚百度了一下,这个景区2016年2月才被授予4A景区,也就是说,当时路过的时候,要不就不是A级景区,要不就是3A景区。不过,现在从度爷那看起来,来历还不小,可是号称“南天一关”,又称“天柱山下一奇关”。

看着下方的村庄,前面的路应该不难,至少这段一段应该是个下坡段。但其实错了,这条沿河而下的道路是Y022,远非骑行中的G318!

这一年的国庆,气温还不高。早晨的山区骑行,有时候还会觉得有些凉意,在一处转弯处,正好太好阳光普照,停下车,休息休息,晒晒太阳,暖暖身子。

整屏的景点指示牌。


过天龙关景区入口不久,一处高高的拦河坝,对面的山形很是险峻,似乎就是大湾水库吧?!反正附近的地名就叫大湾,我就这么称呼他了。

割肚加油站。割肚!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恐怖。不过,这个名字还是有点历史渊源的。
传说在宋朝末年,元兵南下,在安徽大别山区有几十个寨子,这些民众都抵抗元军,而统领就是周老相公。然而其中有一个寨的寨主想投靠元兵,于是设宴毒害周老相公。周老相公在返程中才发现自己已经中毒,他来到一个河边,喝了几口水,肚子仍然疼痛难忍,而且还哗哗作响,后人便把这条河称为“响肠河”,这也是岳西县响肠镇的地名由来。
周老相公来到一处田野,然而肚子十分难受,他知道这是那个寨主要置他于死地。于是他忍痛将肚子剖开,将肠子放在河里冲洗,毒酒洗干净后,将肠子放进肚子,又继续赶路。后人将小河取名洗腹溪,而这片田野就取名割肚畈。从此这一片区域就有了“割肚”的地名。
现在的割肚乡已不复存在,整体并入了水吼镇,改称割肚村了。
其实,G318并不途割肚乡政府所在地。原割肚乡驻地在割肚畈,在G318线路下,需要俯视。不过,远观的话,山景、村庄、稻田,是一个不错的观景地。在这里,本主是取下单反,前前后后呆了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这一路,看到很多的寺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山峰很有名吗,还是这里的风水很好?
龙隐寺,距离G318不过几米。

观音寺,也就建在G318路边。不过观音寺的规模比龙隐寺要大很多。

上午10;30,经过近4个小时的骑行,终于进入岳西县境内了。但总共骑行的不过35km!均速不到10码!
岳西县的国道边,经常看到"住前不住后,住上不住下;小雨不休息,大雨走亲戚"的警示牌,当时不知道是啥意思,回来后和同事们交流,他们说,这是山区切坡建房,预防地质灾害的警示语。意思是农村或者山区讲的,特别是汛期,下大雨的时候,(切坡建房)住前面不住后,(多层住房)住上层不住下面,小雨不休息(时不时看看自家房屋左右前后的情况),大雨走亲戚(自家房屋不安全的去投靠家里房屋安全的亲戚,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涨知识了。

山间的济广高速同。从俯看到仰视,同一条高速,同一座高速桥。知道我这骑着单走国道的,需要绕多少路,需要爬多少坡了吧?
不过,骑行的人而言,如果没有这种山路,没有这些坡要爬,G318池宜段,骑起来也就少了很多的味道,是吧?!



无愁村。人生无愁,是多么高的追求!如果真的能达到什么都不愁,该有多好?!可是,现在正在愁着,钱怎么够用;正在愁着什么时候能有个整快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川藏梦也罢、沿边梦也罢。但愁归愁,日子还得过。因为无愁,说到底,还是个理想的状态。对我这个搬砖族而言。

响肠镇。离岳西县城还有9km。这时是11:00,赶到岳西县城午餐应该不成问题。


金山村。百度了一下,是因为缺水而得名。还以为契合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罽是绿水青山而得名的,或者是当地有金矿而得名的,原来是想多了。不过,假如家有金山,干啥都不慌,是吧?我是不是在作梦?!

318顺风客栈。距离岳西县城约4/5km,在一处坡底,很特别的外墙装饰。是在G318池宜段看到的唯一一个以318命名的客栈,实际上是一个民宿吧,感觉。

到了岳西县城了。县城在盆地的底部。刚进入时,在坡顶,在纠结走哪条路时,还是打开了导航地图,看到县城的南侧有一条直行道路,果断选择了这条道,擦着县城的边往西而去。

在县城的这个路口,没看懂标牌的指向该如何走,按着自己的感觉往前骑,越骑越觉得不对劲,直接折回来往县城中心而去,赶紧调转方向。最后还是按着手机导航的提示音才走上了正道。本主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看图识字的能力?!

岳西汽车站。外墙装饰是满满的现代感。

腾云村。岳西经济开发区就在此地。也难怪路宽、绿化好。

一出岳西县城,G318便由4车道变成了2车道。这个角度看得不是很清楚,下面的图二看得就很明显了。是不是意谓着开始转入山区道路,爬坡要开始了?
都说安徽境内的318,难度最大的岳西,难道最难的要开始了?有点担心,又有点期待。

当然,这个632的里程碑是老路的里程碑。现在的G318,很多地方都作了改道,632的里程碑应该不在这了吧?
从这个角度看,4变2非常的明显。

长生村。又一个理想的地名:长生不老。哈哈。

12:30到了珠屋。杯中的水已经不多,看到路边有商店,停车买了瓶冰红茶。打开手机导航,离来榜不过13/4km。做计划的时候,这一段应该有个近10km的上坡,便决定在附近找个地方吃饭,饭后再继续骑行。正找着,看到路的左边有快餐卖!厉害了!不过,老板娘说没什么菜了,只有腌辣椒炒煎豆腐。虽然店里的卫生状况一般,但老板娘说饭可以管饱而且不加钱!这等好事怎么错过?而且,这道菜是很下饭很下饭的!于是,快餐走起。吃着吃着,问老板娘有没有冰啤酒?于是再来一瓶冰啤!爽!结帐时,饭菜+啤酒,一共只收了10元!

或许是因为心中有预期,并没有感觉到爬坡有多难。14:00终于看到连续下坡的指示牌,说明到来榜的上坡爬完了。在垭口休息一下,来支香烟提提神。

14:30,到达来榜镇区。这个指示牌到镇区是一个急转左弯。
不过,现在的G318,从岳西县城出来不久就作了改道,更是修建了黄沙岭隧道,如果不想走老路,完全可以不再爬这个几公里的上坡还直接经由隧道到来榜。这样就更轻松了。
原计划当天的行程终点就在来榜,一看才2:30,就此歇息,感觉有点太早有点浪费时间。好在是一个人的骑行,想停就停想走就走,不需要和别人商量。便决定把当天的终点往前赶一赶,到下一个乡镇入住。
查了下地图,下一个乡镇是河图镇,距离来榜大约30km。按时间来算的话,应该能够,而且,自己带有手电应急,即使会有一段夜骑,在国道上也应该问题不大。


在塘屋村的广场休息休息后,便决定骑车继续。
三河村,隶属于来榜镇。村标前刚好有个652的里程碑。

因为这一次的骑行,主要是体验G318的池宜段,所以对一些特殊数字的里程碑都特别的留意。654,刚好顺光,和里程碑来个合影。

666里程碑。我的骑行能力还不够溜,没敢合拍。在明堂山景区附近。
这个里程碑上,骑友们的涂鸦很多。

从来榜到明堂山景区,其实有三段上坡,其中以第三段上坡最难爬,感觉。花墩村过后,其实就是一个长上坡,虽然弯道不多,不过两个弯,但直长的上坡,感觉上更恐怖。从来榜出发,到明堂山景区大门口,不过15km的路程,硬是骑了2个小时!有些路段更是一步一捱,强撑着才骑到景区门前的亭子休息。

16:30,离河图还有15km左右。不敢耽搁太久,休息休息,抽支烟,喝点水以后,便开始下撤。好在,从明堂山到竹坪大桥,基本上都是下坡。不过,水泥路面,坡度也有点陡,不太敢放坡速度太快。毕竟,安全第一。


678里程碑。离竹坪大桥约2km,在长青农家乐附近。

竹坪大桥。在地图上,竹坪大桥是个很明显的地标,但到达这里时,却发现是一座很普通很普通的公路桥,甚至比石台的秋浦河大桥还要短一些。他的长度也不过从矶滩出发到贵池的G237上的县界桥--桥湾桥的长度相当。当下有点失落,感觉怎么这么小的一座桥,却有那么大的一个名头?!

原来的G318过竹坪大桥后右转,现在是直行。
在桥上的时候,已经是17:30,天也快黑了。而此时,离河图大约还有七八公里的路程。
终于看到河图的指示牌了,说明不远了。实际上,上过下图中的这个约1km的短上直坡,在加油站附近右转进入镇区,再骑个两三公里,就到了河图镇区了。

18:00,终于到了河图镇区。天还没全黑。
本主骑行的想法是,全程住店。在意念中,把骑行当成一种锻炼的方式,一种出行的方式,没必要为了这种方式的选择,给自己太多的限制或者说负担,住店可以好好休息,也可以好好洗洗澡,洗掉身上的灰尖和疲劳,所以,没有考虑过住帐蓬。
到街上找住宿的。问了两家宾馆,却都是满房。糟了,是不是晚上没地方住了?!最后问到一家饭店,说他家还有两间房。正在这个时候,遇到三四个从武汉骑行过来的,也在找住处,便赶紧订下一间。只是房间的设施非常的差,还是个地下室,不过,晚上住的地方总算是解决了。
晚餐,就在饭店里要了两上菜,毛豆米+青辣肉丝,要了两瓶啤酒,一碗米饭。酒足饭饱。

每天一个陌生的地方,经常会晚上饭后到街上逛一逛。但饭后上街,却是满街漆黑,于是作罢,回房休息。
这一天,共骑行105km,早晨6:30出发,晚上18:00到达,共用时11:30。边骑边歇边玩,停停歇歇骑骑,感觉还是有点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