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笔记:纲要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背景
(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3.措施与结果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
(1)直接背景: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理论支撑: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3)两次世界大战也促进了科技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的突破等。
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提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提高,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2.表现
(1)农业和工业就业的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1)概念: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作用
①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②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3)调整
①背景: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
②内容:减少福利,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寻新的平衡。
※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为何实施福利国家?
历史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现实需要: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加深
物质基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安全需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安全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提示:福利制度的特点和实质
(1)特点:资金来源多元化,一般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各国发展不平衡;发展程度较高,已由单纯的政府救济发展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2)实质:是国民财富的再分配,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一种分配方式。
※评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
(1)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当 70 年代发生“滞胀”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
(3)一定程度,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4)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矛盾。

2.社会运动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2)表现
①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A.背景: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B.目的:美国黑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
C.结果: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②女权运动
A.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工作。
B.目的: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C.结果: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③学生运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五、对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评价: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如何看待(评价)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1.积极:
使资本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使资本主义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局限性:
(1)实质: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
(2)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变化—统治手段
不变—资本主义制度
※拓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
(2)生产关系调整: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4)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白领阶层”和“蓝领阶层”,"中间阶层”增加。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实质和认识
(1)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完善。
(2)认识: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容纳度。②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但这只能暂时缓和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教材问题答案

课程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