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随笔】父子的睡前对话
子:爸爸,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100个最富有的人的排名,却没有100最贫穷的人的排名呢?
父:这个嘛…爸爸在回答你之前,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子:唔…没有钱吃饭饿死或没有钱买衣服冻死的人嘛?
父:那么饿死和冻死的人谁更贫穷呢?
子:谁死之前身上的钱更少就是咯,就比如冻死的人只有五角钱,买不起衣服,而饿死的人却一分钱也没有,所以那个饿死的就更穷咯。
父:说的真好,真有道理。那么爸爸再考考你,假设两个将要饿死的人都身无分文,但是一个人还能撑一个小时,另一个还能撑两个小时,那么他们俩谁更贫穷呢?
子:应该是那个还能撑一个小时的人吧,能撑两个小时那人肚子里的东西应该多点。
父:哈哈,确实有这可能性。那么爸爸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只能撑一个小时的那人手里攥着五角钱,而能撑俩小时的那人依旧身无分文,那么他们俩谁更贫穷呢?
子:唔……不行,爸爸,你赖皮,条件只能加一个,不然怎么对比嘛?
父:哈哈,爸爸没有赖皮哦,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儿。在贫穷的地方,人们有着各种各样冻死、饿死、病死、累死的原因,这些原因也大都是复杂的。如果单单只以手里握着多少钱来评价贫穷与否,那么负债百万、千万却还逍遥的人难道要比得将饿死在街头的人还要穷苦吗?如果以还能活多长时间来评价贫穷与否,那么昨天饿死的人不理应比今天才饿死的人更加贫穷?那么再往前的数月、数年、数千年、数万年,死去的人又要怎么比较?如果真有人以这样的标准统计出这样一个表格,那恐怕这个表格得以每秒10的X次方的频率变动着。
子:唔…那爸爸的意思是,贫穷的人太多了,他们贫穷的理由也各种各样,所以没法比较出他们谁最贫穷吗?那么生活在最贫穷的地方的人,他们是不是可以算最贫穷的人啊?
父:爸爸并不是那个意思哦。那么爸爸再问你一个问题吧,假如在没水没电没有公共卫生设施的贫困地区,一个孩子因为喝脏水,病死了。而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又有个没有退休费还行动不便的老人,他的子女不愿意赡养他,最后活活饿死在家里。那么对于这两者,我们可以单因为那个孩子生活在贫困的地区,就断定他比那饿死的老人更加贫困吗?
子:唔…不好说,他们都挺惨的……
父:对,他们都挺惨的。贫困是这些惨剧的起因,贫困也是无数惨剧叠加而成的表现。大家无法衡量究竟谁是更贫困的人,并不是因为衡量标准过于繁复,也不是因为贫困的人太多,而是因为这本就是一件无法衡量的事情。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复制的,更是无价的,只要我们带着情感去评价,就永远无法找出“最”贫困的那个人。但剥离了情感,只是冷冰冰去衡量一个人贫困与否,这种失去人情味的“关怀”,自然也就没有意义。
子:爸爸的意思是,我们没有办法去脱离情感去评价他人贫不贫困吗?那为什么大家却能找出最富有的人呢?
父:这个问题嘛…我的宝贝儿子,恐怕一直以来,人们也都没有找出最富有的人。
子:可明明有那个榜单啊!
父:对,人们关心的是榜单。榜单上重要的并不是上面的人,而是上面统计出的,在个人名义下能聚集到的最大资产。就是说,人们想知道的不是这个人是谁,而是他有多少钱。
子:有多少钱?为什么啊?
父:因为人们只会关注自己想要的东西啊。我的孩子啊,这些话你想不明白也好,觉得爸爸说错了也好。生活中,其实谁都不会关心究竟谁是最贫困的人这种问题,因为人们无法在这探究过程之中找到能刺激自己欲望的满足点。其实这人吶,不像人自己说的那样高级,人们依旧同动物一样,追寻着自己本能的欲望,只不过人换了一种带着遮羞布的表达方法,看起来“文明”了许多而已。
子:爸爸,我还是不懂,钱的多少不是一个标准吗?找富豪和找穷人为什么不一样啊?
父:完全不一样。就像爸爸刚才说的那样,人向来关心的都只是欲望,找富豪的过程就是满足自己欲望幻想的过程,参与这个过程的只有人自己。人从来不会关心他人本身,而感受他人贫困的过程又往往是发现人的过程,所以人只能看见贫困,而看不见贫困的人。
子:唔……爸爸…我好像有点明白了…………爸爸…你说,我以后也会变成像你说的那样的人吗?
父:………………………………会的,只要是还在追求物质或者精神上充实生活的人,就无论如何都会变成一个强欲横流的人。……但是,这不是一件坏事哦,要相信爸爸,好吗?好啦,已经不早了,早点睡吧。
子:嗯。
父亲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脑袋,让孩子早早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可现在,这位父亲深深的后悔着刚才同孩子讲的话。或许自己不该把一切讲的如此负面,要给孩子多一些正能量的话语。但把现实的一切遮挡在虚掩的门帘之后,真的比把一切坦白还要合理吗?在虚伪的教育下教育人不要成为一个虚伪的人,真的算是正确的教育吗?
就算活到现在这个年纪,人生中自己解释不通的事情依旧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