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6__基于前景理论对PDD漏包管理的思考
一、PDD漏包管理现状
(一)漏包是什么
漏包即在打包过程中,存在某一个货品没有打包进包裹中的打包失误。
(二)漏包管理制度
1. 漏包在包裹装运发车前追回不予惩罚
2. 漏包在包裹装运发车后不能追回的需要申请包裹拦截,开罚单扣罚1分,1分18块,从绩效中扣除。
3. 漏包未发现导致客户投诉,开罚单罚200块,组长连带责任罚款100块,从绩效中扣除。
(三)漏包现状
由于本人是漏包专业大户,已经被组长惦记着,天天到我这里看看地板桌面唯恐我漏包的惯犯,所以我尤其关注漏包行为,由于漏包太多,不好意思让组长知道我的光荣战绩,因此,我偶尔会选择漏包瞒报,主要表现有两个,一个是假装不知道这个货品是漏包,打包进下一个包裹,送给某个幸运儿,另一个是假装不知道漏包,不去异常组进行包裹查询,直接当做多件处理,当然,据本人在一楼打包部的经历来看,一楼多件需要进行登记,已经将该类问题的不可追责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但这样的管理依旧避免不了我把漏包的货品装进别的包裹中。
经本人对三个人的简单统计,一人漏包未报20次以上(听到他的描述,简直震惊本人一万年),一人漏包未报一次(还是个大件,塞进下一个包裹,直接体积翻倍的那种,对不起,统计过程中,人给笑麻了,论如何练好自己的腹肌,这人是懂漏包的,说只有一次我都不太信),本人漏包未报4次,异常组发现的失误漏包丢件一次(四个件一开始装的袋子有点小了,装不下就打算换个袋子,结果不小心只拿出来了三个件,还有一个件在袋子里被我丢垃圾桶了),还有两个人曾经说自己经常这么干,这么晚统计不到了,姑且算那俩人一人两次吧,合计30次,但只有一次被客户投诉开了罚单,扣了200块钱,就是那个漏包未报说自己20多次的,如此看来,最懒且不完全的概率算法就是漏包之后有1/30的概率被客户投诉,也就是说漏包不报的期望损失只有10块钱不到?比一分18块还要少??我去,好家伙,我还想着用前景理论的损失规避效应去解释管理模式的不合理,结果仅仅只是概率论就可以解释了?不过仔细想来,其实前景理论作为对该管理模式的更正还是能起到很大的启示作用的。
二、前景理论
(一)基本原理
确定效应: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即人们对确定结果过度加权, 相对于仅仅是可能的结果。
反射效应: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损失规避: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迷恋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参照依赖: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
(二)反射效应在漏包中的体现
反射效应即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
确定的损失即包裹拦截带来的罚分,按照规章制度来看,罚分会罚3分,每分10块钱,但后来又变卦,一直在说一分18块,而且实际罚分也很少超过2分,除此之外,找包裹要花的时间运气好一点没被扫描到的一般几分钟就可以找到,被扫描装大包的可能要找半个小时甚至更久,时间成本也是需要考量的实际损失。
“赌一把”就是那个所谓的1/30的被客户投诉概率,赌客户不会投诉了,简直跟闹着玩儿一样,我还以为客户投诉的概率少说1/10,这样期望损失的值在20块,和罚分18块接近,理性思考下可能还会不瞒报,今天了解到一个兄弟20多次瞒报只有一张罚单,说实话我都懒得去追回了,干干浪费时间。
其实一开始漏包瞒报之后,我有刻意自曝然后去诈他们的话,得到的不是诧异,而是习以为常,虽然我预期中,就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应该是人性普遍存在的一部分,但具体详细了解之后又觉得实际情况有些超出预期,当然,该类行为并非是打包员的问题,而是公司对于此的管理存在根本上的问题。
三、浅思整理
1. 在管理上,我一开始会想应该改成漏包追回的罚分取消掉,等客户投诉了再罚款,但转念一想,这么做不太行的其实,如果存在有人刻意漏包报复公司,公司就缺乏了有效的管制手段, 异常组对于称重差异带来的影响其实查的并不严格,据早期接触异常组的朋友了解到,我记得在快递实际发出前的二次称重差异超过75%的包裹才会被定义为意思漏包的包裹,才会让异常组的人查监控,而且其实。
2. 把一个小时以内的漏包罚分取消,一个小时及以上的正常开罚单。休息期间的漏包罚单由组长承担,
写着写着睡着了,明天再补充吧,先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