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 9 讲:动词初步

2021-08-15 08:05 作者:SunnieShine  | 我要投稿

欢迎来到第二个模块。前一个模块我们讲到了最基础助词は以及一些相近的语法。虽然分了很多讲,但是实际上可以看到,这些语法实际上整合起来也不多。

本模块给大家展示和讲解的是日语的动词动作的基本概念,以及配套使用的助词。

Part 1 简单了解一下日语动词的体系

为了能够让大家听得更轻松,我们必须要把一些知识点提前说明。这和语法书上使用的顺序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为了体系化讲解,也为了避免“这一坨”、“那一坨”的零散知识点使得不好学习和归纳总结,我们提前一些不太难的内容。

日语的动词和中文的动词有所不同。中文的动词好像看起来啥都可以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比如中文里的动词没有变形规则之类的);日语在动词变形上非常讲究。首先我们要注意到的是,日语的动词的单词发音上,最后一个假名必定是「う」段的假名。举个例子。

仔细观察动词的发音就会发现,所有的结尾的假名全部以「う」段假名结尾,而且没有例外。这一点上来说,就我初学那会儿知道了一个“居然没有例外的规则”确实挺让人惊艳的。正是因为这样神奇的特性,发展出了一套专门用于动词变形的体系架构,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动词变形的方式来得到一个动词的具体的、带有额外信息的意思了。我们拿动词「飲む」来说,我们以后慢慢接触到的动词变形有如下的一些:

  • 飲む(动词原形或者叫基本形辞书形

    • 飲む(连体形

    • 飲む(终止形

    • 飲むな(な形)

  • 飲ま(否定形或者叫未然形

    • 飲まない(ない形)

  • 飲み(连用形

    • 飲みます(ます形)

    • 飲みて→飲んで(て形)

  • 飲め(假定形

    • 飲めば(ば形)

  • 飲め(命令形

  • 飲も(意志形或者叫推量形

    • 飲もう(う形)

其中有子分类的写法,是因为本身只是一个虚拟的形式,它需要配套别的假名构成固定形式的、可以使用的动词。然后你看起来好像这里写的连体形和终止形都和原形长得一模一样,是因为确实是写法一样,但用法不同。而且所有的动词的连体形和终止形都一样,但仅限写法一样,语法上它们的用法不同(用的场合不一样)。

て形动词写成了两个词语。箭头左边的词语是基本变化方式,它是最基本的て形写法;而箭头后面的这个写法是因为日语读音的一些特殊性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改变了原始读法、产生了新的、目前的读法。日语把这种发音改变的现象称为音变(「音便(おんびん)」)。音变规则很复杂,主要是为了照顾发音方便、习惯等原因而导致的。这个我们在后面讲て形的时候会拿出来继续说。这里你知道有这么一个现象就可以了。

呃,我不是让你现在记住,只是让你看,有这么个体系架构,以后学的时候我们会按照这个模式来教,所以你不用担心现在就记住会很麻烦很痛苦,因为我没有让你现在就记住它们。

Part 2 多读音单词的读音区分方式:送假名

接着是一个神奇的一点。日语的所有动词的最后一定都会至少有一个假名。你可以看下前面的这几个例子,只看第一列就可以发现,这些单词不是直接以汉字形式出现的,而是带有一个假名在尾巴上。按照理论来说,日语的汉字都会对应了一个或多个不同的读法(这个我们最开始就说过),而汉字因为自身的多发音的特性的关系,不同的汉字读法一定会使得包含不同的假名组合。就拿「上」这个字来说吧,这个字在日语里的不同场合就有 4 种不同的发音:

  • あげる;

  • あがる;

  • のぼる;

  • うえ。

前面 3 种读法下,假名的末尾都有「る」的出现,但「る」前面的假名不完全相同。因此,为了避免看汉字不知道怎么读的关系,日语有这么一个规则:给汉字的读音通用性、习惯性和唯一性等方面的因素,暴露 1 个或多个假名出来。所谓的“暴露”,就是让汉字本身的发音的假名的末尾几个,直接写出汉字;而剩余的假名直接标在汉字上。比如说这个「上」,「うえ」这个读法和前面三种读法都不同,所以它可以直接写成汉字「上」;而剩下三个读法,为了避免和「うえ」这个发音冲突和重复,我们暴露两个假名(只保留一个还无法区别开它们,因为只暴露一个假名,它们都是「る」依然是不能区分的),剩下的那个假名就标在汉字上表示汉字的发音(即之前说到过的振假名);而写在汉字外面的假名,我们称为送假名(「送り仮名(おくりがな)」)。然后,「あげる」和「あがる」是语法上的同一套单词(这个我们说到这个动词的细节的时候再来说它们为什么是一套),所以它们都同时暴露两个假名;而「のぼる」自身跟前面两个单词不是同一套单词,所以「のぼる」就不必露出来两个假名了,因此「のぼる」只需要把「る」露出来就行了。因此,这四个读法下,汉字对应的单词的正常书写格式是这样的:

  • 上げる(あげる)

  • 上がる(あがる)

  • 上る(のぼる)

  • 上(うえ)

正是因为这么去使用假名书写格式,我们才能够完全区分开单词的本身发音:直接看送假名就可以知道了。这里稍微啰嗦一下这个「上る」只露出来一个假名的问题。因为「あげる」和「あがる」是一套单词,所以同时暴露两个假名在末尾就比较科学;但是你把「上る」也暴露两个假名的话,一来是动词变形的一些细节不是很合适,二来是它并不和剩下的单词属于同一套,所以从划分假名暴露的情况来说,这么做也不科学。

一定要记住,送假名和振假名都是汉字的读音的一部分,只是写出来避免汉字不知道怎么读。

日语的动词都是含有送假名这一个部分的。每一个单词都或多或少暴露一个到多个假名出来,这样是为了方便变形。你可以看一下 Part 1 里的单词变形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其中最后一个假名是变动了的,而前面的部分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写假名来保证动词变形能够体现出来,送假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Part 3 动词的基本类型

动词为了能够更好划分使用方式和变形规则,日语把动词分为四个类型:

  • 五段动词(「五段動詞(ごだんどうし)」);

  • 一段动词(「一段動詞(いっだんどうし)」);

  • サ变动词(「サ変動詞(さへんどうし)」);

  • カ变动词(「カ変動詞(かへんどうし)」)。

这样四种。五段动词之所以叫五段动词,是因为它的所有变化形式(参考前文),最后一个假名(用于动词变形的假名)会从中间的う段往其它四个段上变化,所以五个段全部都用上了,所以叫五段动词;一段动词则一定以假名「る」结尾,所以它直接去掉「る」即可完成变形,无需改变假名,所以只用到了它自己这一段,因此叫一段动词;サ变动词都以「する」结尾,而「する」的前面往往是一些本来就不是动词的词语,比如「ドキドキ」(拟态词“心怦怦跳”)、「散歩」(名词“散步”)等;カ变动词全网唯一——这个类型只有「来る(くる)」这一个动词。按日语的语法来说,它和サ变动词是同一套体系,所以也有教材把它俩放在一起说的,但因为长相不同(它不以「する」结尾),所以它一个词语单独一种类型。

在中国的日语教材里,也有地方把五段动词称为一类动词,而把一段动词称为二类动词,サ变动词和カ变动词统称三类动词,在此特此点名《新标日》。这个是中国的教材的一些分法;为了避免理解上的不同,我以后的内容全部按五段动词、一段动词、サ变动词和サ变动词这种说法来描述动词类型。

另外,因为サ变动词的「する」前面啥都可以放,而且刚才也说,「来る」这唯一一个カ变动词在某些教材里会被归并到サ变动词中,所以サ变动词和か变动词在日语里统称不规则动词(「不規則動詞(ふきそくどうし)」),也就是这里说的中国教材里所谓的三类动词。

不同类型的动词变形是不同的规范,所以日语分这四种是有道理的。对于众多语言来说,分为四种其实在数量上也不算多,所以还是能接受的。

Part 4 自动词和他动词

从语法变形的角度来说,日语的动词被分为四种。这确实让我们对动词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而动词除了上面这种基本的分类外,还有一种分类方式,叫自动词(自動詞「じどうし」)和他动词(他動詞「たどうし」)。

自动词和他动词也是日语里动词的一大难点。自动词和他动词是用来区分结合性的。自动词表示动作是自主发生的动词:它和主语结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它在用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说明动作状态在发生变化;他动词表示动作是受他人(或它物)影响而发生的动词,它和宾语结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它在用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说明状态发生的具体内在原因。它不等于英语那种纯正的主被动关系,也不完全等于英语里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所以这种概念非常让人不好区分。

  • ドアが開いた(あいた)。(门开了。)

  • ドアを開けた(あけた)。(开了门。)

前者是自动词,后者是他动词。自动词读出来的感觉就只是在陈述说明一种变化的状态:门从没有开到开了;而他动词读出来的感觉就是在说明必须是有人(或有能力打开门的生命体或物品)给搞开了这个门。

说完了概念就可以了。这个我们不必马上就要学得非常精,所以……我说这个只是让你知道日语的动词的特性的。所有的动词要么是自动词,要么就是他动词,不可能存在某个动词自身“既不是自动词也不是他动词的”情况,但是有的动词为了省事,自身既可以作为自动词用,也可以作为他动词用。

Part 5 总结

5-1 术语

5-2 词汇


第 9 讲:动词初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